[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考古痴”偏瘫寻人帮忙记录心得追踪 爱心满满古厝热闹起来

2015-03-26 07:43:24 郭冰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寻人帮忙记录考古心得》追踪

爱心满满 古厝热闹起来

东南网3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郭冰德 文/图)昨日上午,泉州考古“寒士”刘志成独居的古厝,洋溢着爱心和温暖——一拨一拨的爱心人士前来探望,或帮助刘志成整理书籍,或为他按摩瘫痪的身体。

刘志成中风偏瘫,寻人帮忙记录考古心得,经导报和泉州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来自泉州民间爱心组织的义工们,昨日在大厅里小心地搬动,细心地擦拭堆积如山、落满灰尘的书籍。“在这里做义工,特别有意义。”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90后女义工说,义务整理书籍,她还是头一回做,不仅能闻书香,而且能为考古专家做点事,心里格外开心。

在这些义工中,还有几名五六十岁的阿婆,她们是刘志成的邻居。“远亲不如近邻,志成他以前为我们市舶司遗址重建帮了忙,现在他有困难,我们也来帮助是应该的!”在泉州市舶司遗址做义务保洁工的吴阿婆如此表示。“我们看到媒体的报道,特别有触动,就赶过来了。”热心市民林先生一边整理着书,一边说:“给老人送来一些油米和钱,接下来打算帮老人做几个书架。”

泉州少林寺此前曾给刘志成送来5000元慰问金,昨日,泉州少林寺方丈释常定又托人带话,说少林寺的香港信众表示有意帮助他。

而漳州读者王小姐在看到导报报道后,昨日从漳州寄药给刘志成。她说:“之前在泉州工作时认识刘志成老师,在看到刘志成中风的消息后,很着急,寄药希望对刘志成的治疗有所帮助。”

看到这么多热心人的无私相助,刘志成高兴地说:“真的很感谢那么多的热心人,他们帮我整理书,这样,就不担心下雨书被淋坏了!”“我也很感谢包括《海峡导报》在内的媒体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帮我寻找帮忙记录考古心得的人,希望有这么一个热心人士,能帮助我完成考古文稿的整理。”刘志成说。

相关报道>>>

半身瘫痪考古专家忧心万册书 志愿者助力帮整理

志愿者昨日已开始着手整理数万册考古类书籍

东南网3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刘淑清 吕波 文/图)昨天的天气灰蒙蒙,还刮着冷风。“这雨要是下来,书会被白蚁蚕食殆尽的。”右半身使不上劲儿的刘志成,坐在塑料椅上,又开始揪心了。听到老人的担心,志愿者们加快整理书籍的节奏。

67岁的刘志成,自学成才,痴迷考古40多年,2009年从泉州市海交馆退休。去年,因脑血栓阻塞导致右手右脚偏瘫,老人最担心的,却是堆积在家里的数万册考古书籍,那是他大半生的注解,也是后半生的希望(泉州67岁考古专家半身瘫痪 盼有人帮清理6万册考古书)。

昨天,看到海都报道后,多个团体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早早到古厝帮忙整理书籍。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泉州市文广新局与海交馆一行人陆续到刘志成家中慰问。幕后,还有一笔笔爱心款正在汇集。

数万册书籍需整理多日

用汗牛充栋形容刘志成屋宇中的书籍,一点不夸张。除了陶瓷碎片和化石外,能放书的房间都被侵占,院子里还专门修了铁皮屋。因铁皮屋无遮拦,最容易遭受雨水和白蚁侵蚀,昨天前来帮忙的“刺桐会”志愿者和水门社区工作人员,便从铁皮屋开始整理。

懂得印刷技术的志愿者许先生,看着被白蚁侵蚀得残缺的书页,皱紧了眉头。他特意带来修书专用的订书机,一边收拾,一边修复。古厝的破落,加速了书籍蒙尘的速度。几个简陋的玻璃柜,被塞得满满当当。

几位志愿者蹲在地上,用抹布先拭掉灰尘,再压平卷起的书页,蹲久了,就站起来,按摩下双腿。一起一落间,一摞摞杂志、论文集、书籍,一点点地归类码齐。全屋多达数万书籍,这样整理下来,需要好几天。志愿者谢先生说,除了整理归类外,他们还打算将老人家喜欢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章,用便签做标记,以便老人活动不便的右手。

水门社区的陈阿姨,是刘志成多年的老街坊,时不时会来探望。她说,“以前他身体还健康时,社区工作人员要帮他整理,他根本不肯,就怕给弄乱了,这些书,都是他的命”!听到这,刘志成老人尴尬地笑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可以搞定,怕麻烦大家”。

原本落寞的古厝里,突然多了许多好心人,老人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上门为刘志成做按摩的小林,希望能缓解他身体的不适

黑龙江一大学教授愿助力

整理间,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先生带着笑容走进庭院。

林少川还在厦大历史系念书时,便结识了刘志成。此后,因工作上的交集,两人慢慢成了朋友,近四十载。前几日,听闻刘志成偏瘫陷困境,林少川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群组、微博,讲述好友对泉州古城的贡献及当前困境。

“他,热爱名城,关注文都。他,痴迷考古,执著探索。他,发现第一块旧石器,把泉州古人类史迹推前到数万年前。他,发现数万年前‘海峡人’化石,是‘唐山过台湾’最早的文物见证。他,发现锡兰王子在泉州,解开500年历史之谜,见证海上丝绸之路……”

林少川所写所念的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对老友的心疼与敬佩。林少川说,为了考古,刘志成不顾危险,曾从山上跌落溪流,但爬起来后,只是拧干衣服,便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他的木质旧床榻,有7块床板,可是他只睡3块,4块让给书睡!这是他亲眼所见的。

如今,老友偏瘫在床,林少川不忍看他晚景凄凉,便用自己的方式,为他奔走相告。一个考古痴的故事,就这样在他们那个圈子里传开,牵动了许多人。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大学教授,酷爱收藏书画,他表示,如果刘志成老先生需要他的帮助,他甚至不惜变卖字画。还有许多人纷纷表示,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帮助刘志成。

香港同胞组织捐资捐物

昨天,还有个小伙子,特意来为刘志成老人按摩。脱下西服,撩起袖子,小林聚精会神地在帮老人家推拿、按摩。“会有一点痛哦,您要放轻松些,什么都别想。”小林捏着老人蜷曲的手指,一边舒缓他的不适感。

小林是漳州东山人,在泉州一公司上班,以前学过按摩。昨日看到微信后,一大早便赶到马坂巷20号,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按摩手艺,让老人家僵硬的右半边身体更舒适些。而且他表示,以后一有空,就会来给老人按摩。“可能没办法恢复到执笔疾书,但也能缓解很多。”这是小林希望能为老人尽的一份心意。

曾经只有老人和书籍的古厝,这两天来了一拨又一拨爱心人士。前天,泉州南少林寺住持常定法师,第一时间送上5000元善款。林少川说,还有一批香港同胞,通过住持的微信得知了刘志成的故事,已在自发组织捐资捐物。

经过一天发酵,泉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林世哲说,昨日1万多元的爱心款增加到了5万多元。而“刺桐会”和福建省同心基金会的志愿者还希望设立专项基金,为刘志成提供持续而稳定的资助。对于这些爱心款,明天还将召集各方开座谈会,商讨善款归属和移交。

“刺桐会”和同心义工的志愿者均表示,这几天将抓紧联系对于考古有一定见解和兴趣的志愿者作为口述的记录者,并自下周起,每天安排一到两个小伙伴,帮老人做论文记录。

相关报道>>>

“考古痴”境遇受关注—— 志愿者帮整理书籍 热心人设康复“基金”

热心市民利用午休时间为刘志成按摩

核心提示

从上午8点多迎来第一拨人,到下午6点多最后一拨义工离开,昨日,中心市区中山路马坂巷20号这座古大厝,被登门探望的热心人和媒体人挤满。昨日本报第8版报道“考古痴”刘志成的境遇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前往看望慰问他。看到这么多人无私相助,刘志成感动不已,“真的很感谢这些热心人,他们帮我把书整理好了,这下我不用担心下雨淋坏书了!”

□记者 廖培煌 实习生 彭坚林 文/图

义工整理书籍 早晨忙到天黑

刘志成中风偏瘫后,家中3万多册书籍的整理工作、多年来考古心得的记录汇聚,成了他面临的两大难题。昨日上午8点多,刺桐会的几名志愿者早早来到古大厝,为刘志成整理书籍。一些清朝、民国时期的书已破烂不堪,稍微用力就化为纸屑,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整理着。由于书籍太多了,他们不停歇地忙到下午6点多,才整理出厅堂的一小角落。今后,他们将继续为刘志成整理这些书籍。

志愿者“旺瓜”说,这些书籍种类繁多,有目录地分门别类归放会更好些,以便刘志成日后翻阅。据悉,一些热心人士已在帮忙联系制作书架。

志愿者仔细整理考古资料

小伙抽空登门 尽心帮忙按摩

昨日上午,水门社区的几名工作人员和清洁人员也来了,帮忙清理古厝里的垃圾。

市民林先生对于中风康复按摩颇有研究,他趁着中午下班时间赶来,为刘志成按摩偏瘫的右侧手脚。尽管天气寒冷,但按摩一两个小时后,他已满头大汗。刘志成说,经过按摩,血脉似乎疏通许多,整个人舒服了不少。

一些热心人士则联系医生和医疗机构,帮助刘志成做进一步康复治疗。

故朋新友看望 协会设“基金”

刘志成只能办理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较少,如果要进行康复治疗,要花不少钱。此前中风住院,他已经花光了积蓄。得知这一情况后,不少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前日,泉州少林寺、泉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刺桐会都送来了慰问金。经媒体广泛报道后,昨日更多人加入到这一行列。刘志成退休前所在单位泉州市海交馆的负责人受泉州市文广新局之托,送来了2000元慰问金,水门社区和老年协会也前往看望。“更多的是一些不说名字的热心市民,一直嘱咐我要保重。”刘志成说。

一些故朋新友也纷纷登门拜访。一位曾拜托刘志成考古调查的人士和记者联系后,给他送去了500元慰问金。聚宝街黄帝宫管委会的林老先生等人也各自送去慰问金。七八年前,刘志成帮忙找到宫庙的一块碑记,由此证明这座一度废塌的宫庙为泉州唯一的黄帝宫。

泉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会员前晚看望完刘志成后,将情况发到微信,引起很多会员的共鸣。“第二天清早我醒来后,发现有一二十名会员往我账户里汇了4.8万元。”会长林世哲说,当日上午又有2名会员汇来1000元和500元,大家委托他把爱心款转交给刘志成。他说,协会和刺桐会、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商量后,决定将这笔钱作为刘志成的康复治疗“基金”。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报道>>>

“考古痴”中风右手动不了 仍一心想着写考古文章●追踪

书整理好了 文章也有人帮忙写喽

爱心捐款逾5万元,单位领导和老友上门慰问

林少川看望刘志成

【核心提示】

如果不是中风后行动不便,他一定不愿别人碰他的书。前妻说,他爱书如命,家人根本不敢动他的书。如果不是怕考古心得会随时光流逝而淡忘,他一定不愿麻烦别人执笔。好友林少川说,关于考古的一切事务,他一定要亲力亲为。

昨日,东南早报等媒体关于“考古痴”刘志成中风右手动不了,仍一心想着写考古文章的报道推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爱心团体及热心人士纷纷前往看望。刘老师的书和考古写作都有了着落,将由热衷于传播泉州文化的民间组织刺桐会成员帮忙整理和记录,一家爱心企业将赠送书架,让刘老师的书有个“家”。

昨天,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泉州海交馆馆长丁毓玲上门看望刘志成,并送上慰问金。刘志成多年好友,泉州学研究所教授、《闽南》杂志主编林少川也前往探望。

□早报记者 陈玲红 刘波 胡彦明 文\图

泉州少林寺爱心人士看望刘志成

爱心 涌动

志愿者上门帮忙整理书籍 刺桐会成员将协助写文章

昨日一大早,位于市区中山南路马坂巷20号的刘志成老厝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来自圆梦义工、同心爱心协会、刺桐会、自行车运动协会等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前来探望刘志成,有的为刘老先生按摩,有的帮忙整理书籍。

有了爱心团体和热心人士的帮忙,刘志成的这些书籍总算有着落了。一家爱心企业将为刘老师定制书柜,目前已测量古厝尺寸,正在制作。

昨天下午,刘志成的前妻给他送来晚饭,看着众多好心人出手帮忙的一幕很感慨。“他爱书如命,以前根本不让我们碰他的书,书多得堆到大门口了,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在这些藏书中,刘志成认为最珍贵的是约30部族谱,这些族谱是泉州海上交流的重要佐证。其中,他历经6年从永春五里街、东平,晋江安海、东石,以及省图书馆等处收集整理的蒲寿庚族谱,更是异常珍贵。他说,族谱中记载了蒲寿庚一族的历史情况、后代在哪发展等,这对研究永春香料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刺桐会成员表示将协助刘老师,记录他口述的考古历程和心得体会,争取整理成文。不过,他们担心对历史和考古知识把握不准,希望有更专业的热心人士加入。

助力康复治疗

爱心款逾5万元

“当务之急是照顾好刘老师的身体,得找个人照顾他的生活,安排康复治疗,他这个状况完全可以康复。”爱心人士说。

但刘志成摆了摆左手说,一日三餐家里人会给他送来,目前他的生活还可以,不用麻烦别人。说完,他用左手使劲地拄着拐杖,站了起来,嘴里念叨着:“要走走,放松肌肉,争取早日好起来,继续我的考古研究。”

在场的志愿者都被刘老师的毅力所感动。目前,志愿者正在联系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医生,也希望热心人帮忙推荐。

为了帮助刘志成,不断有热心人士慷慨解囊。昨日,泉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发起募捐,筹到了5万多元爱心款。

爱心人士为刘志成推拿按摩

部门 声音

单位领导上门慰问 海交馆一直很照顾他

“感谢社会各界对刘志成的关爱。”昨日,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泉州海交馆馆长丁毓玲和海交馆工会主席等人来到刘志成家中探望他,并送上慰问金。她介绍,刘志成原是海交馆的临时工,后转为正式员工,还评上了中级职称。目前已退休,每月退休金有3000多元。

此前,单位了解到刘志成的生活情况后,对他比较照顾,给他申报了困难户,馆里给他的补助也是按标准的上限给的。平时馆里与他保持着密切联系,工作人员经常来看他。在他生病住院期间,工会主席和考古部同事纷纷前往看望和慰问。

志愿者帮刘志成整理书籍

众人眼中刘志成

他对考古的痴迷和执著 令人羡慕

泉州学研究所教授、《闽南》杂志主编林少川与刘志成认识超过40年,他对刘志成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痴”。林少川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刘志成进山寻找线索时,渴了就喝山泉水。林少川劝他买水喝,他说没钱,后来便拿了一个大容量的可乐瓶装开水,随身带着,随时解渴。

有一年夏天,刘志成前往南安一个小山村寻找一个遗址,不慎脚下一滑,滚到下面一条河里,全身都湿透了。他爬起来,脱下上衣,拧干水,把衣服挂在树枝上晾干,然后继续寻找。

“全身心投入考古,这种痴迷和执著令人羡慕,有一项毕生热爱的事业,不容易。”林少川说。

考古是他生活的全部

网友“刺桐之泪”曾是刘志成在泉州海交馆的同事,当时她在讲解部,刘志成在考古部。她印象中的刘志成总是低着头,来去匆匆。讲解中碰到不熟悉的地方,她总爱请教他,他总是“言无不尽”,把来龙去脉讲得十分清楚。

“他的钱大多用在考古和买书上,考古简直是他生活的全部。”网友“刺桐之泪”说。

考古界的苦行僧和热心人

在采访过他的记者眼里,刘志成是考古界的苦行僧。“有时候采访碰到他,或者去他家找他,看到他吃馒头或花卷充饥,喝菊花茶,他说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早报记者张素萍说,刘志成老师非常热心,记者写考古新闻碰到疑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和提供帮助。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