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记载重修鸣沙书院的文化墙,早就成了一道风景。 三任敦煌知县,兴文育才 曾任敦煌市政协副主席的姜德治先生撰文指出,苏履吉是对敦煌近代教育文化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人物,他在敦煌任职时间长,所办实事多,为敦煌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 敦煌位于甘肃省最西端,地处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在敦煌博物馆内,“敦煌县清代历任县官表”上写着:“苏履吉 福建德化县 拔贡 道光四年”等字样。苏履吉分别于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六年(1826年)和道光十年(1830年),三任敦煌知县。 在苏履吉之前的百年内,敦煌先后有20多位县令,他们之中也不乏重视发展文化教育的县令,如曾希孔、彭以懋、朱凤翔等。但也许是由于经济状况所限,成效都不太明显。苏履吉到任后,沿用他在陇东各县重教、育才、兴文的做法,使敦煌的文化教育获得全面振兴。 在敦煌东街小学,我们见到了苏履吉撰写的《重修鸣沙书院碑记》和记载他重修鸣沙书院的文化墙,这些文字都很平实,但文字背后的故事却让人愈觉温暖。东街小学前身即为鸣沙书院。敦煌旧有鸣沙书院,但因年久失修,校舍颓圮。苏履吉出任敦煌县令后,添借库钱,于道光六年(1826年)组织重建鸣沙书院,两年后竣工。苏履吉撰文《重修鸣沙书院碑记》详述了此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鸣沙书院从清道光年间起,至民国,一直是敦煌的最高学府,为敦煌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 |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