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义古牌坊是为弘扬贞义孝道而立
日前,在马甲镇蔡内村的杜旋归、杜丕量、杜建设、杜勇文等几位先生的指引下,泉州学研究所教授林少川、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员黄真真与记者一道,在马甲几个村落间发现了数段古道。这几段古道大多由积淀着历史痕迹的青石条砌成,幽古之气弥漫。时而蜿蜒迂回,时而又为阡陌阻隔,古道虽长,但绝非绵延不断,有些只有几十米,甚至十几米,有些则长达数百米。“这些就是泉榕古道了,也是泉州古官道的一部分,古时读书人进京赶考就是从这去福州,再转赴京城的。”杜丕量告诉我们,“旧时,泉榕古道曾是繁忙的交通要道,各地集散的货物,大多也经此陆路运往福州。”有意思的是,在近代,这些古道又有了新的称呼——“过番路”。据附近村民介绍,清末民初,马甲、罗溪、虹山、仙游等地都有不少人下南洋(俗称“过番”),动身去海边坐船时,这些人往往要途经这古道,返乡时亦如是,遂有此称呼。在泉榕古道上,我们还发现几处古驿站的遗址,有类似歇脚亭、风雨亭的建筑残骸,虽仅余颓垣断壁,但依稀还可浮想当年古道上接踵摩肩的繁华故景。
林少川感慨地说,这条“泉榕古道”还真能与泉州海上丝路联系在一起呢!洛阳桥未建成之前,从泉州出发,因洛阳江阻隔,只好由朋山岭过双阳、河市、马甲经仙游北上福州。而后随着宋代海上丝路的发展,泉州于1059年建成洛阳桥,这才适应了当时“涨海声中万国商”、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发展的需要。而今留下这一段古道,恰恰见证了泉州海丝之路的发展历史。同时,现存于这条古道边的宋代“顺济宫”(妈祖庙),也是海丝遗址的实物佐证呢!因为众所周知,妈祖是海上女神,“海丝”保护神嘛。 还有,这段马甲古道也叫“过番路”,而双阳有段古道又名“海客路”,顾名思义,都是“华侨路” ,都见证了海上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