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城 以人为本
——泉州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特别报道
刺桐花开似锦,美丽的泉州古城笑迎八方来客。(王柏峰/摄)
□早报记者 刘波
新年刚过,泉州就荣膺国家城市综合评比的最高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
这份荣誉,实至名归。泉州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中,一切以人为本,城市建设更宜居了,市民充分享有自己的创建成果,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
这里,不妨通过我们的切身体会,来解读城市文明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
通过眼睛,可以看到,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生活更便捷更宜居;
通过耳朵,可以聆听到悠悠动人的南音,触摸千年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品读到闽南文化的广博神韵;
通过鼻子,可以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感受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
通过舌头,可以品尝到独特的泉州美食文化,吃得更安全更健康;
通过身体力行,可以发现公共秩序更加井然,安全有保障,道路更畅通,出行更文明;
通过用心奉献,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座越来越有爱的城市,人们乐于奉献爱心,勇于担当,生活在这里,幸福感越来越强;
……
我们相信,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一步深化,泉州最终将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和谐美好的城市,在这里,人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眼
发现城市之美
一座座匠心独运的公园,散落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消化吸收着空气中的杂气尘埃,犹如城市“会客厅”,迎接八方来客,呵护着刺桐城里的万千子民;一条条绿叶成荫、花团锦簇的市政道路,宛如穿行在闹市城区的五线谱,呈现“一街一景、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园林景观,一年四季,随季变换,奏响独特的绿色狂想曲……
一组数据不得不提一下:2010年以来,中心市区新增公园绿地44个,新增绿地面积842公顷,先后建成滨海公园、滨城公园、桃花山公园、江滨公园(黄龙大桥东侧)、闽台缘公园绿地、行政服务中心广场公园等一批综合性、区域性公园和绿化广场,实现了“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化目标;建成区新增道路附属绿地300公顷,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9%,老城区林荫路推广达80%以上。至2013年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9.5%、绿化覆盖率4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9平方米。
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是泉州人的梦想。2006年1月泉州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泉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级森林城市”构想,“三城同创”各具特色、互为补充、梯次递进,构成了生态泉州、清新泉州的完整体系。
展望未来,沿江两侧及高速公路通道等重要节点,夜景提升已在谋划;覆盖中心城区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已启动建设;脚底下,使用现代CCTV检测技术,对北峰组团、城东组团管网、东海组团污水管网普查工作,也已箭在弦上;而作为城市卫生重要监督系统的城市综合卫生考评,逐步形成长效管理体制机制,今后在巩固“一清一保一机制”成果的基础上,将“美丽乡村”环境卫生考评范围拓展至“三清两整一绿”目标要求。
“山水画廊显神韵,绿涌文都谱华章”。无论是新区的主干道,还是斑驳寂寥的背街小巷,或华盖如伞、遮天蔽日;或一树繁花、姹紫嫣红,置身“天蓝水碧、树绿花香”的滨海园林城市,一曲“山与海”、“城与林”和谐交响曲悄然奏响。泉州,这座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文明之都,正迈开自信、矫健的步伐,追逐绿色的梦想,倾心打造海峡西岸“生态宜居幸福城”的宏伟篇章!(记者林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