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晋江学生校外打架1死2伤 悲剧前后发生了什么?

2015-05-14 08:02:37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深度解读】

正确引导 让孩子“淘而不坏”

让花季没有暴戾阴影

校园暴力事件在大学、中学乃至小学屡有发生,施暴手法也大同小异,往往在身体伤害的同时还有人格侮辱,甚至有人上网炫耀“战果”。如何消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还孩子们一个纯净的花季,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青少年为何 如此暴戾?

校园暴力屡屡发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泉州市青年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叶彦琪分析,家庭是最早对孩子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的,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首先与家庭的教育关系密切,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柔化心灵”的家庭教育缺位

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个性、言行容易出现极端化,孩子们每个人都很有自信,但心理承受力差,唯我独尊。

“如果家长对孩子爱不够,孩子就不太懂得去关爱别人,就老是要通过欺负别人来显示自己的本事。”叶彦琪称,孩子从家长那得不到足够的爱和沟通,就不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如果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暴力的,孩子就会默认别人对他的暴力,压抑久了自己也会爆发。如果家长对孩子是民主的,能充分地沟通,遇事孩子就会和家长探讨,学习父母处理问题的社交技巧。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教科书警示“教育”不够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自我行为的把控力不足。有些孩子会随身携带凶器,可能也不想用,只是用来吓唬人,但是在被逼的情况下情绪控制不了行为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而学校教育对此就要加强警示,让孩子意识到暴力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同时,有些孩子在班级里得不到认同和爱,心理就会空虚,就需要拉帮结派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存在感。“所以要强调建立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孩子被班级所接纳,就会学会互相关爱,为他人着想,就有力量去处理问题,不一定要用过激行为来应对。”

而在知识学习上,教科书上对暴力的警示教育关注还不多。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