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重的祈风仪式 ■人物专访 海上丝路最辉煌时就在泉州 本次采风团的总顾问,是中国摄影界理论专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昨日,杨恩璞接受早报记者专访,对海丝文化的热情溢于言表。 一次缘于33年前的重走 “海上丝绸之路最繁荣最辉煌时,就在泉州这里!”杨恩璞说,1982年,他曾到泉州拍摄。当时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国家交通部和广电部派遣以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为首的摄制组,从上海搭乘“衡水号”货船开始寻古航程。 当时他用摄影机重新认识、记录了500多年前郑和船队走过的国家和地区,后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出品时长近80分钟的专题片《海上丝绸之路》。这部专题片已在多年前赠予泉州海交馆,长期放映。 “其中有四分之一是与泉州有关的素材。”他透露,首发团以“海丝起点与终点的拥抱”为主题,出发点选在泉州这座城市,寓意深远。 一趟寻迹追神韵的旅行 杨恩璞认为,目前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应该上升到“海丝学”高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串起世界四大文明区域,同时也是在研究交通史、航海史、外交战略史,包括华侨史,可以发展成为学问。” “现在我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重拍海上丝绸之路的片子不是一部风光纪录片。”杨恩璞说,泉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城市,不容忽视,至关重要,“事隔千年,再次起航,目的在于找回当年海外贸易的轨迹和泉州文化的神韵”。 一位陌生又重要的人物 “汪大渊这个航海者,我拍片之初对他知之甚少。”在采访中,杨恩璞特别提到这个从泉州出发的元朝商人。在他拍摄的纪录片中,汪大渊这个大家相对陌生的人物,成了主要人物之一,与法显、郑和相提并论。 他说,事实上,汪大渊比郑和下西洋早了75年,到过更多国家,比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更是早一两百年。然而,今人知道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纪念郑和,却对先驱汪大渊不甚了解。 史载,汪大渊祖籍江西南昌,十几岁时就来到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辉煌的景象,最终促使他远洋航行。 来源:东南早报 |
- 2015-05-17“泉州品牌海丝行”系列展销今年将举办18场
- 2015-05-09“海丝泉州”亮相旅博会
- 2015-05-05“海丝泉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代广场
- 2015-05-04海丝先行区青年当先行 泉州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
- 2015-04-30泉州将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形象亮相旅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