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南海一号”的德化缘
2015-05-29 10:00:2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南海一号”试发掘出的瓷器中,过半产自福建泉州德化窑和磁灶窑。古船文物总数预计为6万—8万件,德化陶瓷数量可能占两成。

瓷器底部的墨书依然清晰

碗底墨书浸泡千年仍清晰

在“南海一号”出水的古瓷中,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喇叭口”大瓷碗,其碗底书写的毛笔字迹在海底深埋浸泡千年后,依然清晰可见。这些有墨书款的德化窑青白瓷,有的碗底写着“李立”字样,也有的写着“林上”字样。

文字装饰,历来是德化窑瓷的一大特色。据《福建省德化碗坪仑宋瓷窑址发掘简报》介绍,在出土瓷器的内壁和底部出现不少如“林”、“林立”、“李立”、“三卿”、“张逅”、“后山”等墨书款识,很可能是生产者的产品记号,即陶瓷器货主标记自己货物,以免混淆。“李立”和“林上”就是其中的产品记号之一。此外,专家分析认为,宋代是我国对外贸易非常繁荣的时期,应“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销瓷的需要,一些德化窑青白釉、米黄釉粉盒上印有“金”、“金玉”、“寿山福海”、“长寿新船”等祈求平安吉祥的字句,“福禄”扁壶则是此类的代表。“南海一号”沉船上的海量德化青白瓷,再一次见证了德化窑的繁盛,见证了刺桐港的繁华,为研究德化窑瓷器的对外输出历史和中外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增添了珍贵的资料。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