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德化申报“世界陶瓷之都”获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全票通过
2015-06-03 09:39:3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各种不同场合展示出的“国际范”,陶瓷历史让人收获的一个个惊喜,国际专家的“圆梦之旅”……这些美丽的场景和故事,让德化申报“世界陶瓷之都”的复评过程精彩不断。

首个“世界瓷都”征服国际大腕

德化申报“世界陶瓷之都”获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全票通过

邱双炯(左二)和邱宏烈(左一)父子向国际专家介绍德化瓷雕

这是一次国际性的汇报演出,台下是来自五大洲的专业评审团。德化的表现十分精彩,犹如千百年来德化瓷器在国际上的一贯姿态——自信、优雅、从容。

5月29日—30日,德化县迎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考评组对“世界陶瓷之都”的复评。该专家团队包括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该理事会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北美地区的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代表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等。经过复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考评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的荣誉称号。

各种不同场合展示出的“国际范”,陶瓷历史让人收获的一个个惊喜,国际专家的“圆梦之旅”……这些美丽的场景和故事,让德化申报“世界陶瓷之都”的复评过程精彩不断。

本报记者 庄建平 陈小阳 通讯员 寇婉琼 文/图

专家集体签名瓷盘见证德化陶瓷新篇章

新老接力的国际交流

站在父亲——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双炯的旁边,邱宏烈用流利的英语熟练地向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们介绍自己父亲的作品,脸上是自信的微笑。

邱双炯现已80多岁高龄,仍然坚持创作,其代表作《水浒传》人物瓷雕,是在深入研读古典原著后而创作的,每一尊人物都深得原著精髓,展现出不同的形体和精神风貌。邱宏烈虽然没有接过父亲的衣钵,而是成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的一名教授,但他的视野无疑为宣传德化陶瓷打开了更大的空间。如今,他正筹备一个项目,计划用3D技术和地理遥感技术等新技术,为陶瓷生产提速增效。

用英语交流,在德化陶瓷业界并不少见。在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和池珠香夫妇用英语向专家讲述集团产品的设计和创新,自信从容。用作品语言进行国际交流,更是苏献忠、陈仁海、柯宏荣和陈桂玉夫妇等陶瓷艺术大师们的专长,他们积极融合国际艺术语言,参与国际艺术展出,作品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同。

专家组来到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考评期间,恰逢外国学员来此培训。来自埃及、埃塞俄比亚等17个国家的51名援外培训学员和来自非洲21个国家的50名学员,通过在德化为期两天的考察交流和学习培训,体验千年瓷都的陶瓷文化。据悉,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近期连续举办3期援外培训项目,今年全年将举办12期,将吸引更多国际友人到德化参观考察交流,洽谈经贸合作,推动德化陶瓷走向世界。

千百年来,德化陶瓷的骨子里就一直流淌着对外交流的血液。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现泉州港)的兴起而畅销海外,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明代德化“瓷圣”何朝宗的白瓷瓷雕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明清时期,德化陶瓷生产和外销都进入了鼎盛时期,畅销全球。

如今,国际交流的薪火相传,人才辈出。除了德化陶瓷艺术大师的努力,德化正致力将陶瓷文化和技艺融入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在尚思小学陶瓷实践课堂,小学生的创意让国家专家们既惊叹又欣喜,多名专家纷纷表示这种从小孩子抓起的经验值得世界很多国家学习,“这样的场景让我感到很震撼”。

详细了解出口瓷器生产过程

历史碎片孕育的新生

“喏,这块瓷片就是典型的‘象牙白’。”在宋元时期古窑址——屈斗宫,德化窑古陶瓷研究专家、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来到窑址右侧的小土坡上,低头稍微寻找了一会儿,就捡到了两块碎瓷片。他向参观的专家们介绍说这两块就是宋元古瓷,而且釉色很不错。专家们仔细端详瓷片的色泽、质地,并发出赞叹说:“这土坡里该藏着多少宋元古瓷片啊!”

历史在这里触手可得。德化屈斗宫宋元古窑址是我国宋元古瓷外销的重要遗址之一,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窑址系独特窑炉类型——“鸡笼窑”,其长度居同时期福建古瓷窑之最,也是我国目前发掘最长的宋元时期窑址。

在德化县蔡径村的月记窑,已有近400年历史的古龙窑窑火不熄。龙窑依着大概20度的斜坡而建,长约60米,因形状似龙而得名。古窑周边白色的碎瓷片随处可见,在夕阳下点点闪光。不远处的作坊中,有人在制作瓷坯,有人在上釉,有人肩挑坯板,稳步走向窑洞……专家们随窑工走入龙窑内部,一探神奇瓷器烧成过程。传统柴烧技艺的保留,让专家们感触颇深,纷纷表示这种活性传承十分可贵。

围绕着古龙窑,洞上陶艺村兴起。一帮来自德化和外地的青年陶瓷艺术爱好者来此扎根生长。他们在此汲取德化瓷的历史和文化,并注入自己的创意,在古龙窑柴火的锤炼下,一件件新作诞生,续写德化瓷的新篇章。

一探古龙窑内部构造

世界专家的圆梦之旅

在德化陶瓷博物馆,一个放着许多位罗汉的陶钵中,有一位戴着三角帽的荷兰人形象。有人说,这是“来样定制”的作品,根据外国人形象而创作的。有人说,这意味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无论如何,这样的陶瓷人物形象,都说明了当年德化瓷与世界各地畅通交流的盛景。

“我很年轻时,就听说过德化白瓷,当时就十分向往。”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副主席曼扎瑞·妮茹拉说,这一次来德化参加复评工作,对她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圆梦之旅”。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加达·易加薇也有同样的感受,她说,在中东地区,德化陶瓷是珍贵艺术品的代表,当地作坊都极力仿制德化瓷器的质地、花纹等,但无论如何,“德化瓷就是德化瓷,‘中国白’就是‘中国白’,它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它属于德化”。

欧洲同样流传着“中国白”的传奇故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代表、达卡办事处总代表卡贝斯说:“我是德国人,众所周知,德国迈森瓷厂是从仿制德化瓷开始的,我对此亦有所了解,因此非常希望有机会来实地感受德化瓷,所以这次德化之行,可以说是非常荣幸地目睹了德化瓷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凝望与交流

专家点评

在德化申报“世界陶瓷之都”复评工作意见反馈会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考评组成员发表了感受和建议。以下节选刊发部分专家的精彩点评。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

今天,德化通过了“世界陶瓷之都”的考评,大家应该感到珍贵,因为这是世界第一个拿到“世界陶瓷之都”称号的城市。这两天,对每一个专家来说,都可以用三个成语来形容。一是“梦寐以求”,这里是每一个人梦中都想来的地方。二是“流连忘返”,这里让大家来了就不想离开。三是“回味无穷”,专家们回去后,都还会时刻想起这里的情况,成为文化使者,将德化陶瓷宣传出去,让德化陶瓷到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加达·易加薇:

德化县政府对陶瓷产业十分重视和支持,在方方面面都做了努力,尤其是陶瓷的技艺传承从小学生抓起,让我很感动。同时德化对历史遗迹、文化方面的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值得很多国家学习。知识产权保护对手工艺者非常重要,德化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很全面,希望能从德化学习经验,推广到其他地方去。德化有一个很好的教育系统,从儿童开始抓起,这是未来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的一点。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拉丁美洲地区主席阿尔伯托·博托拉扎:

我们在制定世界手工艺城市评选规则的时候设置了很多条件,德化基本上各个条件都满足了,这让我们十分惊讶。所以德化表现得很杰出,希望德化作为表率,带领世界其他城市手工艺的发展。

专家参观屈斗宫古窑址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北美地区副主席琳达·特瑞柯:

作为手工艺城市,拿到“世界陶瓷之都”这个牌子挺困难的,但你们(德化)达到了所有的要求,其实你们做得比写的汇报材料中更好。我觉得特别不寻常的是你们的设计、制作、生产等各个环节连接很紧密,所以这几天去大师工作室参观,都让我们很高兴。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首席副主席王良民: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白”?因为这是德化陶瓷最优质的特色,就是洁白。要保护好这个特色,让白瓷文化发扬光大。在薄如蝉翼的白瓷面前享受你们的生活,这就是你们的方向。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副主席曼扎瑞·妮茹拉:

对于德化陶瓷界艺术家的努力,我们很感动,他们对手工艺的坚持和成就都值得学习。大师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同质化竞争,竞争是良性的。这点十分不易。

国际专家参与创作纪念瓷

古瓷讲述德化辉煌外贸历史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