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仿制舞鞋跳烂脚 用踢墙来麻木神经 【背景】样板戏:是指“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剧目。 陈以力:那个年代,军民同乐是大主题。各个地方开始组建文宣队进行慰问演出。 1969年12月,我和李老师(李琼琼)因在下乡前有过演出经历,经推荐,有幸入选春节文艺慰问队伍,演出《白毛女》等剧目。因我们两人没有专业的舞蹈功底,入选后,练功、排练,非常辛苦。春节慰问演出后的1970年3月份,我们30人左右的文艺队伍,在经历了一场艺术考试后,又回了各自的公社和生产队。 直到1970年6月份,我们才再次接到文宣队正式成立的通知,并紧锣密鼓地排练“七·一”的慰问演出。演出结束当晚后,又马不停蹄赶到福州,参加样板戏的学习。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一个动作都不能错地演出完整的《红色娘子军》。 李琼琼:我的舞蹈生涯,从《白毛女》的“喜儿”开始的,而真正对芭蕾有更深的感悟,是从《红色娘子军》的“吴清华”开始的。 我在凌晨4点半起床,拼命地练习。当时,在德化买不到芭蕾舞鞋,当地的皮革厂,就大体照着专业芭蕾舞鞋进行仿制。因为鞋子不合适,练习强度大,脚趾头很快就跳烂了,疼得没有勇气再立起脚尖。为了顺利演出,我就用脚踢墙,疼到麻木了,也就没有疼痛的感觉了。 下乡巡回演出 老乡热情永生难忘 陈以力:除了到军队慰问演出外,我们后来也下乡巡回演出,我和李老师分到不同的分队,按不同路线巡回。 那时候,德化的偏远山区中,因为有演出,很多闭塞小村庄的村民,第一次接触到了本村以外的人和文化。在一个生产队表演完,我们就赶赴另一个生产队。 当我们在新的地方巡回演出时,不止一次看见了熟悉的身影和眼神。有些孩子在第一次观看演出后,就萌生了对舞蹈和艺术的渴求,追随我们的脚步,一场场看下来。我们这才知道,在那个年代,闭塞的农村中,老乡们,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们,对于文化是有多么的渴望。 有时候,我们连夜赶路遇大雨,淳朴的老乡就烧制姜汤默默等候。演出时意外受伤,老乡们就连夜上山砍竹子做担架,步行五六个小时,送我们到公社就医。老乡们的淳朴热情,我们永生难忘。 李琼琼:当时下乡巡回演出,都是在露天的场所,我们自己搭舞台。当天色暗下来,分散在山脚下各个角落的老乡们纷纷出动,提着自制的简易照明工具,从各个角落向舞台聚集。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画面,在黑暗中,星星点点的光斑,从近到远,从远到近,好似银河不小心跌入人间,在山间逶迤盘旋。(李琼琼、陈以力口述,刘淑清整理) |
- 2015-06-0396岁抗战老兵回忆军旅生活:枪疤是我的勋章
- 2015-05-2978岁蔡娅治:丫鬟变小生 反串一演就是半世纪
- 2015-05-27肩挑家书万金 黄皆得:30年批脚生涯累并快乐着
- 2013-10-30周恩来诞辰115周年 入党履历表手书真迹首公开
- 2012-04-08网友口述:深夜被上司偷吻后 我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