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部门拨专款修缮南安百年水圳终疏通 千亩农田得灌溉

2015-06-05 08:16:2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3年,维新村的一段水圳被塌方的土堆掩盖,杂草丛生,垃圾遍布,早已看不出当年水圳的影子。

核心提示

“多亏《泉州晚报》当年帮我们向上级部门反映,现在侯垵圳终于通水了,很感谢你们!”3日,南安罗东镇维新村老人协会副会长刘宗兴激动地向记者表达自己的心情。

2013年3月,泉州晚报记者接到当地村民反映,流经罗东村、新明村、维新村的灌溉水圳侯垵圳,因年久失修已断流二三十年,2000多亩农田灌溉受到影响,近半农田因缺水成抛荒地。泉州晚报记者深入调查、多方采访,写成内参上报。当年年底,相关部门下拨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修缮侯垵圳。为避免水圳再遭破坏,近日,3个村成立用水户协会,加强水圳日常管理,保证农田灌溉。

□本报记者许文龙 文/图

百年水圳断流 千亩农田抛荒

3日上午,南安罗东镇维新村老人活动中心热闹非凡,来自维新村、新明村、罗东村的几十位村民代表聚在一起,庆祝侯垵圳疏通暨用水户协会成立。

侯垵圳位于南安市罗东镇境内,全长约5公里,流经罗东、新明、维新3个村,是3个村2000多亩农田的主要灌溉用水,据传是宋朝兴修水利时修建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67岁的刘宗兴告诉记者,在他儿时的记忆中,水圳宽2.5米,水流很大,清澈见底,常常可见鱼虾活跃其中,承载着当地农民对丰收的期望。

自20世纪80年代起,水圳沿岸有村民为了建房,私自占用水圳空间,不少居住在水圳沿岸的村民将垃圾直接倒入水圳,加上淤泥堆积,水圳开始阻塞,最后断流。20世纪90年代,水圳断流后,3个村共20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受到严重影响,其中有近千亩因无水灌溉而抛荒。

在维新村,侯垵圳的部分流段两侧已砌上石头、铺上水泥,原本抛荒的农田都种上了水稻。

村民盼修水圳 泉州晚报奔走反映

2013年3月,泉州晚报记者接到村民反映后,前往当地走访调查。在维新村其中一段水圳,记者看到,整条水圳几乎都被水草覆盖,附近一建筑工地直接将石头倒进水圳。水圳旁,近百亩抛荒的农田长满杂草。

在罗东村的一处民宅旁,水圳早已断流,只剩厚厚的一层淤泥和生活垃圾。不远处,可见几十亩长满野草的农田。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没水灌溉,这些田都抛荒,有些农田的杂草近半人高。不少村民希望这条水圳能重新疏通,方便他们灌溉农作物。

泉州晚报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将此问题反映给当地的水利部门,同时将采访内容写成内参上报。

政府拨款修缮 水圳恢复通水

2013年年底,好消息终于传来,南安市有关部门下拨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修缮侯垵圳。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村民们积极配合,终于在2014年春节前翻修了该水圳5处塌方及其他阻塞的涵洞,同时对整条水圳进行清淤,部分地段裁弯取直。

“侯垵圳不再是一条臭水沟了。”刘宗兴开心地告诉记者。时隔两年,前天记者再次回访现场看到,以前断流的地方如今水量充足,清澈见底。维新村内的一段水圳,两侧都砌上石条、铺上水泥,沿途原本抛荒已久长满杂草的农田,如今都已种上水稻。微风吹过,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随风摇曳。在水圳通往稻田的小水渠,有一个简易的小闸门,用于控制水量,需灌溉时打开,不用时则关闭,保证下游农田也能有充足的水资源。

成立用水协会 保护珍贵水源

“水圳通水后一段时间,由于管理没有跟上,村民们用水十分随意。有的村民要用水时,只管放水不管关水,导致水资源浪费,下游照样无水可用。”刘宗兴说,为此,村民们决定,由3个村派出代表,成立用水户协会,共同管理水圳,避免水圳再遭破坏,保证大家正常用水。

“水圳沿线几个用水口,我们都设置了简易的水闸,还安排专职管水员。哪家农户农田需要灌溉,只要联系管水员开闸放水就可以了。”刘宗兴说,只要用水户们能同心同德,爱护水利设施,服从统一调度节约用水,相信所有农田都有水灌溉。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