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曾静萍:呵护好角色 寻找梨园戏浓浓的“古早味”

2015-06-08 09:37:10 树红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呵护好心中的角色

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曾静萍几乎把戏曲领域的大奖拿了个遍。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个中艰辛可想而知。出人意料的是,曾静萍却把这一切看得很轻松。

“我没有感到有多艰辛,我特别幸运。”她直言,“梨园戏这个剧种太好了,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我遇上了好时候、好老师。”

14岁学艺、近四十年的演艺生涯,梨园戏已渗透到曾静萍的血液里。尽管也有很多理由可以离开,但她还是选择留在梨园戏的舞台上。“梨园的魂对梨园人的渗入太可怕了。”她的语气中有三分抱怨、七分幸福。

《节妇吟》、《董生与李氏》、《大闷》……曾静萍演绎的一个个经典剧目深入人心,尤其是她对剧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她在舞台上的演出扮相被形容为“风情万种、媚眼如丝、细腻迷人”,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演员在演绎人物的时候,不能刻意去表达,应该顺着故事去发展它、去完善它,呵护好心中的角色很重要。”曾静萍说,演员应该很认真地去感悟剧中人物生活的瞬间,把那个时代的生活告诉今天的观众,把那个时代的心绪传递给观众,这里面有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有跟其他演员的磨合,还有演员自身的功力。

每一场戏,曾静萍都会根据观众的反应、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进行调整。“我想用自己的体验,把梨园戏的旦角在我这里演好。”曾静萍说。

演员是剧团的一片天

自1999年担任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传承中心前身)团长以来,曾静萍一方面下大功夫完善自己的表演,另一方面积极挑起领导剧团的重担。

在她的带动下,梨园戏的知名度大大提升。2002年,梨园戏作为我国“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被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2005年,梨园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团多次受邀到法国、日本、印尼、新加坡及台港澳地区演出。

本月下旬,曾静萍将再度带剧团赴法演出。如何把中国古老的戏剧表演给外国观众看?曾静萍表示,在外国人的眼中没有剧种之分,只有好演员和不好的演员之分。“我们只要把中国戏曲最精华的部分传递给他们就可以了,别老想去改变他们、适应他们,要让他们适应我们中国的戏剧。”

谈起梨园戏的未来,曾静萍谈得最多的还是演员。“一部戏能吸引观众,宣传和推介都很重要,但真正能把观众留下来的还是团队里的戏,而戏好就得演员好,演员是剧团的一片天。”曾静萍说。

什么样的演员才算是好演员?曾静萍认为,好演员在舞台上应该真诚,真诚地表达你想做的每一个动作,全身心地掌控肢体上的那种真实感,把剧中的思想传递给观众。而这种真实要通过基本功的娴熟来传递,只有把基本功学好才能传递真实。

为培养年轻的演员,曾静萍花了不少心思,使出了各般技法,对他们不离不弃。即便如此,她还是表现出了些许担忧。“现代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悄然巨变,年轻人特别想走捷径,但这种方式用在艺术上是不行的。”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