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晋江后曾社区扶残助残培训点:让智残人有尊严地生活

2015-06-12 10:33:46 魏桂莲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他们不断地重复、不断地演示,只为了——

让智残人有尊严地生活 

东南网6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姚煜娟)在晋江市新塘街道后曾社区,有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晋江市自强自立残疾人培训中心”,学员都是不同程度的智残人。十多年来,2400多名智残人在这里学会了礼仪和就业技能,其中700多人走上了就业岗位,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收获了理想和尊严。

近日,记者来到了这个刚被晋江市残联授牌的扶残助残培训示范点。在二楼宽敞的教室里,20名学员正在上礼仪课,特教老师江玉凤不停地重复着:“见到客人来,该说什么?要说老师好。”学员中仅有几人稀稀拉拉地响应,更多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培训中心主任陈北开的办公室里,来自永和镇坂头村的蔡芳董有些忐忑地问:“大哥,您真的让我女儿免费学技术吗?”“吃、住、学全免费,放心吧!”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蔡芳董高兴地直搓手,脸上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

“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培训的,家里大都拿不出钱来让孩子学习。”说话间,陈北开带记者来到技能培训室。记者看到,里面有十来个学员,有的在缝购物袋,有的在剪边角线,还有的在踩空机车。陈北开说,这些学员中,已有3名找到了接收单位。他们上岗后,每个月可挣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

一位技能培训老师正在教学员踩空机车。他站在一名学员的背后,用右手扶着学员的右手转动着缝纫机的皮带轮,嘴里不断重复着:“转,再转,我们瑞春好棒,转得真好!继续转。再来一次,转……”就这样,他一直手不停、嘴不停地重复着。

陈北开告诉记者,这位来自永春的梁瑞春,患脑、肢体多重残疾,因此比其他学员学得更慢。他说,这些学员学会踩车,最快的也要两周;等到踩、刹车熟练了,再上针穿线,开始练踩直线。“这批学员来了快3个月了,有的可以踩直线了,可有的协调能力还是不行,手动了,脚就不会动。”

技能培训老师说,培训这些学员的难度,常人无法想象。普通人看一遍就会,而他们却要学上百遍。有的终于学会了,可过个把小时,又都忘了。陈北开曾反复琢磨,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听得懂、学得会。“后来,我想明白了,就是不断地重复,把这个动作硬灌到他们的脑子里。”

记者注意到,坐在门口的一位女孩一直专注地剪购物袋的边角线。陈北开说,她是来自晋江罗山的陈明珠,自从母亲过世后,无人照看的她就不断地给父亲惹麻烦,今年年初被送到培训中心学习。见到记者,陈明珠的父亲陈文彬高兴地说:“孩子不给我惹祸,我就知足了。没想到,现在她还能自己养活自己。”

隔壁教室里,10名学员端坐在长桌两旁,各自低头串着服装商标,每个人的动作都非常慢。“串商标的活,我们都教了快两个月了。现在,他们最快的一天串不到50个,而正常人一天可以串3000多个。培训智残人,需要耐心、爱心,需要我们不断地重复、不断地演示。”陈北开说。

看着学员们慢慢地进步,陈北开感到很开心:“给智残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掌握一项谋生本领,有尊严地生活,是我创办培训中心的初衷。”他说,帮一个智残人学会一门手艺,就等于燃起一个家庭的希望。只要还有能力,他就会将助残进行到底。

据晋江市残联副理事长温名锋介绍,目前晋江市有7万多名残疾人,其中智残人员基本靠家人养活,成为家庭的负担。他说,残疾人特别是智残人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智残人在接受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方面处于弱势,导致该群体劳动技能整体偏低,使得他们在就业中被边缘化。陈北开创办的这个培训中心,在培训智残人劳动技能、帮助他们就业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