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我和高考志愿的那些事:回眸志愿填报 “过来人”有新感悟

2015-06-23 08:08:13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第二次投胎”

——我和高考志愿的那些事

常言道:七分考,三分报。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走出高考考场后,我们将要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决定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难怪有人把高考填报志愿称为人生的“第二次投胎”(第三次是就业,第四次是结婚)。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志愿填报确实关乎我们人生走向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慎重选择。

考得好,有时不如报得好。本期封面纵深,早报记者采访多位往届的高考生,听他们讲述填报志愿的经验和教训,希望给考生及家长一些有益的借鉴。同时,记者也邀请了泉州知名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从更专业的角度为本届考生的志愿填报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本期执行 赵鹏云 许奕梅 麦彬彬

有人准备充分压线考上心仪大学,有人一时赌气选择远方不知名院校……多名不同年龄的往届高考生讲述“我和高考志愿的那些事儿”

遗憾?庆幸?回眸志愿填报 “过来人”有新感悟

网图

“如果我知道现在这个行业如此‘没落’,当初怎么也不会填报那个志愿的!”

“虽然现在工作还不错,但没有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还是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我毕业于重点大学,如今收入是远不如当初选了金融、电力等热门专业的普通高校同学了。不过我不后悔,因为大学四年学到了很多‘好东西’,一生都受益。”

……

即将填报志愿的考生们,往往要面临三大难题——选择现实利益还是个人兴趣?选择好的学校还是热门专业?选择省外还是本省?早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有故事的“过来人”。这个时候,不妨听听他们的说法,或许有助于您更好地作出选择。

兴趣优先VS现实为重

【兴趣派】

喜欢人文社会学

专业冷门也坚持

受访者:彭同学,英国留学生,参加2010年高考

“班上三四十个同学大多是专业调剂调过来的,像我这样一心想学社会学的几乎没有。”彭同学是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的高才生,她以自己的专业为傲。

2010年高考,省排名800多名的彭同学顺利投档第一志愿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当时以她的成绩,投档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热门专业完全没有难度。

“我爸爸自己经营一家小企业,原本想让我学习管理或者会计,以后可以在他公司帮忙,但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太功利了,大学的专业一定要学自己喜欢的。”

彭同学成绩优异,大学期间拿了三次国家奖学金,做的社会调查与论文多次获得省级甚至国家级奖项。毕业时,她放弃保送北大社会学硕士的机会,最终拿到了在英国排行前十的巴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现实派】

高中就瞄准职业

宁复读不改初衷

受访者:王先生,供电公司员工,参加两次高考

“当时想好了,就要学电气工程专业,报不上就复读。”王先生说,自己经历了两次高考志愿填报,每一次都没有“二心”,主要缘于家人已帮自己做好了职业规划。

王先生的家人多在供电公司上班,大多数人眼中电力行业薪资高、福利好,家人提前帮他谋划,他也认定大学一定要学电气工程专业。

2006年,王先生参加第一次高考,因理综发挥失常,成绩比本一投档线561分少了21分。他第一志愿报考外省的一所本二院校,但没有被录取,于是选择复读。

第二年,王先生发挥正常,本一投档线562分,他考589分。最后他第一志愿报考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该专业的投档分是578分,王先生顺利上榜。

一毕业,王先生没有“走弯路”,顺利地进入供电公司工作。几年下来,他觉得自己当年的坚持是对的。

【点评】 建议考生要对自己的个性、优缺点有充分的认知,如果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并且有清晰的未来规划,当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如果有自己的理想但没有清晰的规划,愿意承担现实利益层面的损失,那你也可以“不走寻常路”;而如果你总体上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那还是考虑选择一个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毕竟经济收入的重要性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专业热门以及就业前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选择时需要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

高考志愿怎么报?不少考生既兴奋又迷茫。

学校名气VS专业热门

【名校粉】

避开省内北上广

踩线上985院校

受访者:王同学,在读学生,2014年参加高考

去年高考,泉州理科生王同学成绩615分,全省排名3670,处于中上水平,他倾向于报985工程大学,选择北上广或者省内985高校,被录取的难度十分大。填报志愿时,王同学做了妥协,院校所在地在东南、中部甚至远一些的北方都可接受。

最终,王同学在投档时填报了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这几大院校。最终,吉林大学最低投档分602分,法学投档分615分,他顺利投档吉林大学第一专业法学。

“吉大是个好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福建的投档分稍微低一些。”王同学介绍,当时指导他填报志愿的老师帮她分析,法学专业录取分数在吉大各学科中排列中下,超过院校投档分数5分左右,自己以超过13分的成绩投档吉林大学,留有余地,顺利录取发挥了分数的效益最大化,上了个“好大学”。

【专业粉】

执着专业妥协学校

现在想想有点后悔

受访者:苏同学,在读学生,2014年参加高考

“当时一心想着学经济,报考学校时‘妥协’了。如今发现,学校似乎还是比专业重要一些。”苏同学回忆说。

苏同学的高考分数是626分。他认定自己要学经济,尤其想去上海,前三个志愿分别填了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专业都是经济类,“经济专业分数往往较高,像华东师范大学还是因一分之差没被录取”。

最后,苏同学被第四志愿四川大学录取。他说,自己原先从没想过要去西部读书,因为他一心想学经济,就选择录取概率大的而不是自己最心仪的学校。

但经过一年的学习,苏同学觉得如果再让他选择一次,他倾向于学校比专业重要一点,“虽然四川大学全国排名很靠前,但优势在于学术研究,和我们本科生关系不大,我以后也几乎不会留在四川发展”。

【点评】 一般说来,好的学校师资、学生素质会更强;但在就业方面,热门专业有一定优势。如果你有计划读研甚至出国深造,一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读研机会,申请出国留学时也能加分不少。

有“过来人”提供一个“曲线救国”的好方法:没考上好的学校,可以选择复读或考研;考上好的学校但专业不理想,很多学校允许你大一结束后重新选择专业。

省内留守VS省外走走

【留守族】

读书16年未离家乡

感觉少了大学味道

受访者:小妍(化名),媒体工作人员,2006年参加高考

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家乡泉州,电影《致青春》里大学的各种美好,小妍觉得听着更像是“别人的大学”。

小妍2006年参加高考,记忆中考了530多分,超过本二线十多分。以她的分数本一批学校指望不上,只能选本二较好的学校。

“要上大学了,也想出去走走。”小妍填报了四川外国语大学,但长辈们还是不想让她往外跑,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后,她填报了泉州师范学院,留在了泉州。

一个班50多人都是福建人,大部分来自大泉州,那种“来自五湖四海”的感觉和不同文化碰撞的机会是没有了,“小妍说,自己每周都回家,和上中学时差不多”。

毕业时,小妍也很少体验到同学间离别的伤心,“毕业后大家也都在省内工作,还是经常联系和见面”。

“虽然上大学没走出去少经历了很多,但毕业后同学们大部分还在一起,有需要时能相互照应,工作上可能会顺利一些。”小妍说。

【高飞族】

省外名校贴金

找工作so easy

受访者:陈同学,2011年参加高考

2011年高考之际,陈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西安交通大学。四年过去了,尽管今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不过她一点压力都没有,截至目前,她已经收到了省内外多家大型国企或拔尖私企的offer。

“厦大的经济金融号称全国前三,当时我家里极力建议我去报考,保准能上。但我想,从小到大都在省内,如果大学不出省,岂不是一辈子都要在省内待着?最后我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学校氛围好,学习很带劲,找工作也因学校名气大,颇受欢迎。”

到了西安,陈同学觉得自己的世界大了许多,能够接触到不一样的人和事,开阔视野,而远离父母,生活和学习上的事都要自己处理,也能强迫自己更快独立,“就应该趁年轻多出去走走,增加阅历”。

【点评】 省内上大学,易于积累人脉,利于日后发展;省外上大学,开阔视野,增加阅历。如果你充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情怀,那么高考后到省外高校读书不失为一次难得机遇。当然,你得想明白,如果毕业后回本省工作,那你可找不到那么多的学长师兄了。

在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省外二本或专科学校,必须了解清楚再选,避免误上“野鸡大学”,留下终身憾事。

分数刚上投档线 压线进心仪大学

受访者:张同学,在读学生,2014年参加高考

“很凑巧,去年南京大学在福建省招收的学生有十多人压线,而我也是其中幸运的一个。”张同学说,除了运气,自己也是掌握了情况、有一些把握后再填报的。

去年张同学高考650分,排全省544名。成绩出来后,他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与高校招生办联系,将各高校录取的分数分层次整理,找出自己当年位次和分数适合填报的院校及专业范围。

张同学最后选定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该学校的综合排名在全国第十。能保证报考上吗?张同学和老师都觉得有点悬。为此他特意去参加南京大学在泉州的宣讲会,通过招生老师的介绍,他了解到,位次在全省前600名是可以报考上的,但最好不要报考经济类等热门专业,因为它们录取的最低分往往比其他专业录取的最高分还高。

“我最后选了材料类,也不太清楚它具体学什么,只是大致了解到它还是有些潜力。”张同学说,抱着“搏一把”的想法,他填报南京大学材料类。

“上了,一分不差。”录取结果出来后,张同学也没想到,录取分和自己的高考分一样——南京大学在福建招收的50名学生中,有10多人压线录取,排名都在570名前,“还好有准备在先,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分数”。

泉州知名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建议考生——

“像找对象一样,亲力亲为填志愿”

(网图)

高考结束后,有不少考生抱着“我负责高考,父母负责填志愿”的想法,几乎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聚会玩乐中。也有一些考生,对于报考志愿时应先选专业还是院校等犹豫不决。

“填报高考志愿,很多人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就像找结婚对象一样,一定要自己亲力亲为。”日前,泉州知名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杨老师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志愿填报,考生一定要参与其中并且“主导”,父母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潜能可能会发挥80%

近年来,由于收到就业压力的影响,许多考生忽略了自身兴趣、能力、性格的特点,盲目选择了那些“热门”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就业后潜能可能会发挥80%;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许连20%都发挥不了。”杨老师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日后的就业一定要考虑,但也要兼顾自己的兴趣、性格等,根据自身特点综合填报。

杨老师说,选择适合自身优势、特点的大学和专业,是高考志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职业生涯的基础,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扬长避短。对于每个人来说,改善不足之处,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成功的捷径不在于改善不足,而是发挥长处。了解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是生涯规划的基础。

每个人都希望选择一个最好的大学和专业、最好的职业,而在我们的志愿选择、职业选择中没有最好,因为对任何一个个体来说,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即符合自己的兴趣——“我喜欢”,适合自己的性格——“我适合”,匹配自己的能力——“我擅长”,这就是最好的高考志愿、最好的生涯规划。

学校与专业哪个优先? 取决于自身条件和规划

学校与专业,历来是两难的选择。每年都有许多考生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为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而纠结头痛。杨老师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两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像生活中的圆桌和方桌一样,不存在好坏之分,关键取决于你具备的条件和人生规划。

这个问题具有两重性:你要先看看所选择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果是“985”工程、“211”工程这类名牌大学、部属院校,它往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那么,就可以先考虑进院校,再考虑专业。因为这样的大学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有些大学是分大类招生的,在基础学科学完以后,再来分专业,那么,你还有选择的机会;有些大学还有转专业机会等。反过来,如果你所选的院校并非是“985”工程、“211”工程或者重点大学、部属大学,而是专业类的大学,那么,你就应该选择读这所院校最强项的专业,或者较好的,有特色的专业,也即以专业为主。有些普通大学的专业在行业中是佼佼者,专业实力雄厚,甚至比一些名牌大学的专业出色。另外,专业直接关系着未来的职业,对于有明确职业意愿的考生来说,选择与职业联系的专业不乏是一种明智的思路。

杨老师建议,当考生遇到学校与专业两难选择时,应把握一个前提:看你以后人生的发展、大致的方向是什么。如果大学毕业就想就业,那么,专业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而如果想出国或想考研究生,就可以对专业的要求有所放宽。

如何看热门冷门专业? 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虽然说专业的“热门”与“冷门”的形成,归根到底是报考人数的多少决定的,但它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时代、时期的烙印。杨老师说,热门与冷门有时候很难把握,但有几个因素是可以考虑的。比如说热门专业,可以分为持久热、发展热、时髦热三种热门。

持久热:即不管现在还是以后一段时间都是相对持久的,不会因为别的原因而改变。比如建筑学、机械电子工程、电气信息类专业等,都是属于比较持久的热门专业。但是,这种可以持久的热门专业不止你知道,地球人都知道,谁都想去挤。那么,你要选择,你就应该对自己有个评估:我能不能在这个行业中走得比较前面?如果不行的话,那就要慎重考虑了。

发展热:像车辆工程、物流工程、金融工程、物联网工程、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都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

时髦热:在一定时期内因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需求,结果,一哄而上,若干年后,形势急转而下。如生物工程,这个专业是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发挥出专业光彩的。可是现在它增长的速度太快了,达到了院校理科学生总数的30%,这么多人都在读,但没有那么多东西需要研究。如法学专业,国家司法考试难度大,就业门槛高,近年报考逐渐降温,那么,选择的时候还是要慎重考虑。

总之,冷门与热门的关系要自己处理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关键是,考生自己心中要有数:我喜欢什么?我适合什么?我擅长什么?

【相关新闻】

本科毕业生中,什么职业最赚钱?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收入居首

日前,在北京发布的一份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调查报告称,2014届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1%,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3487元。跟踪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后收入翻番,大学教育的长期回报明显。

从从事的职业类别和行业类别来看,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别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4582元),其次是“计算机与数据处理”(4562元)。从行业来看,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从事“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4304元),其次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4291元)。从用人单位的性质来看,去年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收入最高的单位是“中外合资、外资、独资”(4203元)。

从更长的时间段观察,2011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收入最高的职业类别还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平均月收入为8289元,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职业类别是“中小学教育”,平均月收入4543元。

选专业指南

第一种方法:

按性格选专业

选专业指南 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是性格外向的,爱说、想说、敢说,这种孩子适合报政、经、管等所谓的社会学科;

一类是性格内向的,不爱说,不想说,不敢说,这种孩子适合学文、史、哲这些研究性的;

一类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爱动、好动,这种孩子擅长学工科;

还有一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建议学理科。

家长可以对照着看一下自己的孩子特别突出的是哪一项或者哪两项,根据这个和孩子的兴趣爱好圈定孩子报的专业,这是一种参考方法。

第二种方法:

按排除法选专业

我国高校现行有12个学科门类,它们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

首先让孩子确定是学哪一个大类,大多数孩子还是比较好选的。当选好了大类后,再把大门类下的学科列出来,让孩子选。如果不好选,可以采用排除法,把不喜欢的排除。

当然,家长得找各专业的相关知识给孩子,供孩子参考,不能不了解而随意选取。各专业相关知识大致包括5个方面:

1.了解专业内涵;

2.了解课程设置;

3.专业的就业方向;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5.本专业将来有无读研的必要。

第三种方法:

看兴趣爱好等选专业

1.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志向等选专业,可以用职业测评,看看以后适合干什么,要知道自己大学毕业以后的去向。是考研?是出国?还是要就业?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别盲目跟风,追求热门。

2.还要考虑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考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录取,考生应参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己的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就读的专业,要谨慎填报。

3.家庭经济条件。就是看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这也是填报志愿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

4.家长的人脉关系。也就是此专业家长可不可以为孩子将来就业提供渠道支持。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