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西街片区保护整治 三种方式可选
2015-07-08 10:17:16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市城乡规划局透露“西街保护整治,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他们将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房屋分别实施。

西街期待华丽转身 (王柏峰/摄)

让后人看得见摸得着乡愁

专访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总建筑师、研究员骆中钊

“尽管离开家乡六十余载,但儿时的泉州依然历历在目,终生难忘。”年近八旬的骆中钊,作为国内村镇规划权威专家,一生从事住宅规划研究,自称“画图匠”。祖籍惠安的他,应邀参加昨天的座谈会,一提起古城老街的保护问题,老先生显得特别激动。

□早报记者 林福龙

“修旧如旧,要修出文化韵味”

对于泉州古城这片留存千年的历史街区,骆中钊坦言,目前文物保护遵循“修旧如旧”,但关键还得修出文物古迹原有的文化韵味,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搪塞应付。

骆中钊举一个例子,前几年他得知南安蔡氏古民居在修缮、改造过程中,将屋顶独具闽南特色的“燕尾脊”修得精气神全无。“我一看就急了,这么好的东西,这么深的积淀,三两下就剪除了,实在可惜。”骆中钊称,西街的规划设计一定要沉进去,带着感情,感悟泉州文化,才能作出有泉州味道的设计方案。

同时,对一些闽南建筑特色的保护问题,骆中钊建议,泉州古建的红砖瓦文化、出砖入石工艺,都是弥足珍贵的东西,“甚至可以提前制定古建材料的标准,对即将失传的闽南建筑技艺,也要加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古城保护,要留得住乡愁”

“对古城的保护、建设,留住原住民,才能留得我们记忆中的乡愁。”骆中钊回想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市区读书时,“每天从仕公岭出发,光着脚踩着石板路,一直走到学校,那种感觉铭心刻骨”。

“西街建筑年代这么悠久,保护也无法面面俱到,应该有所选择,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提高改造、保护的效率。”骆中钊建议,古城的保护一定要成片推进,“就像西街分段改造,今后也要连段成片,才能完整展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与风骨”。对一些街区节点的保护,他建议留出足够的空间,规划一些有诗画的休闲广场,“从规划层面要一步到位,避免前后矛盾”。

“不到西街,就不算到过泉州”

老街古巷,如果只有建筑,没有人来人往,就形同虚设,“成功的古城规划,对活态文化的延续不可缺失”。

“像绿豆饼作坊,可按前店后坊的模式,让游客参与制作,吸引人气,进而招财源,街区自然就活了起来。”骆中钊说,这也就是对老城的“六老文化”传承,让后人“看得见、摸得着”乡愁文化,让西街印迹再续新篇,“给外来游客留下‘不到西街,就不算到过泉州’的印象”。

人物名片

骆中钊,福建惠安人,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六年制),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总建筑师、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设部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建设部村镇建设试点办公室副主任、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总建筑师。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