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安的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与16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企业高工担任教师、顾问,面向当地特色产业创办企业冠名班,推行学分置换制—— 冠名班学生,一毕业就上岗 东南网7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 开设冠名班, 培训关口前移 “我所在的业务团队有10多个同事,目前参与并完成的项目总金额已达八九千万元,主要承接五星级酒店家具项目。”近日,朱勇腾告诉记者,他一毕业后就在森源家具集团上班。公司是一家大型的酒店家具、精装豪宅家具运营商,前身为南安市森源木业有限公司。 朱勇腾是龙海人,201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能与森源家具集团结缘,还得归因于学校里的企业冠名班。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创办于2001年,地处南安市,现有康美、美林两个校区,占地670多亩。目前有8500名在校生、教职工300多人。 从2009年开始,为了将岗前培训搬进大学课堂,培养一批储备人才,南安当地企业纷纷与闽南科技学院签订协议,在学校开办冠名班。目前,该校已办起了中宇班、森源班、奋安班和速腾班,其中,森源班设置于2010年。 不同于职业教育学校,闽南科技学院的企业冠名班不对专业进行限制,而是向所有在校生开放。在管理上,冠名班也有所创新。例如,森源家具集团就主张建班制,成立了班委会,特派代表担任班主任,由企业、学生、校方联合管理。森源家具集团每年给冠名班提供15万元,全部作为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大三时,经过报名、笔试、企业面试等层层筛选,朱勇腾如愿进入森源班。“记得当时应该有100多人报名,最后只录取了五六十人,中间过程还会进行考核、裁汰。”朱勇腾说,“在冠名班,可以参加企业培训,提早半年接触实际业务,这是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而且有助于提前锁定就业饭碗。” 闽南科技学院还在冠名班推行学分置换制,对企业特别欢迎的学生进行学分置换,把企业当作课堂,可将实践成果用以抵消大四的部分课程学分。目前,已有8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其中包括50多个在校生。“虽然少上了一些课,但获得了更多的业务经验。”朱勇腾如是说。 “校企合作是我校办学的最大亮点,着重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闽南科技学院院长邱永渠介绍,校方现与160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让学生到企业实习、见习,吃住都在企业,其毕业设计和论文直接由企业高工指导完成。“经过接地气的培训,学生很快就能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一毕业就能派上用场,无须磨合,就业培训关口前移到学校。”邱永渠说。 面向侨乡产业, 实现校企共赢 对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来说,校企合作不只是体现在学生层面,教师也参与其中,而且是双向的。 “一方面,学校专门聘请企业高工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顾问等职务,以开讲座、授课为主要形式辅导学生,目前外聘来自企业的教师、顾问80多人。”闽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彬源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学校老师深入到企业,实地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接着再回校给学生授课,把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情况反馈到课堂上。此外,学校还与企业签订技术合作项目协议,由企业提供资金,而教师负责攻关、研发。目前,此类技术项目已成功完成7项,给企业带去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所工科院校,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价值高昂的实验设备从何而来? 在光电系的一间实验室内,几名学生正在认真做试验。这里有一套长达10米的防静电平台,市场价值40多万元,是由泉州世光照明公司提供的。“实验设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校企共建共享来实现的,有些设施甚至是企业无偿捐建的。”李彬源如是说。 据光电系主任杨文琴教授介绍,在第一届海西杯光电设计竞赛中,闽南科技学院作为全省唯一一所独立学院参赛,其中4支队伍获得三等奖、3支获得优秀奖。在第二届海西杯光电设计竞赛中,闽南科技学院学子再获佳绩,勇夺一等奖第一名,之后被推送去参加全国赛事,而且再次获得全国一等奖的第一名。看到学生的出色表现,台湾盛群公司主动找到校方,无偿提供了75套专业设备,平均一套价值1万元,在学校建起了单片机应用实验室,同时明确表示,今后会优先考虑聘用学校的获奖学生。 “今年6·18期间,深圳有个创客活动周,主办方免费提供展位,主动邀请学校组织学生前去参展。”杨文琴说,“后来,我们精心挑选了42项技术成果。” 作为爱国华人捐资建设的独立学院,闽南科技学院在产学研方面所做探索,主要是为了服务侨乡经济,立足于培养对口的人才,向南安市水暖卫浴、建材石材等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产业工人,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在已有的经济管理、光电等六大类22个专业的基础上,今年增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计划于明年招生。由于定位精准,学生就业自然不用愁。大部分专业的就业率数字令人艳羡,部分专业更是100%实现就业,例如服装专业、市场营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