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入伏开启“烧烤模式” 刺桐公园有“海绵”轻松降10℃
昨天入伏,路人感叹“快被烤成热狗”
昨日下午,在市区温陵路,一市民试图逃避酷暑“烤”验。
早报讯(记者 林福龙 王柏峰 文/图)“部分乡镇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昨日,泉州正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各地陆续开启“烧烤模式”。在市区,上哪儿可以逃离这可怕的高温?
“当然是公园,不仅树多,还有成片的草地,一天到晚,人流如织!”市民李先生报料说,特别是改造后的刺桐公园,除了有大树外,脚底下生态花砖、透水沥青等,更是让这座公园成为滚滚热浪中的低温区。
果真如此?小记昨日前往刺桐公园一探究竟。
刺桐公园:入口广场上43℃ 园内树下降10℃
下午2点,号称一天中最热时段。小记顶着白花花的日头,准时抵达刺桐公园北大门。
大门外,石板材铺就的广场空地上,除了停放的汽车外,人影全无。记者掏出温度计,掐表计时,开始测温。才几分钟时间,温度计红线已窜过40℃大关!五分钟刚过,记者拿起温度计,仔细一瞧:额滴神,43℃!
“这种温度,人都快被烤成热狗了!”一位路人飘过时留下这么一句话,深有同感的小记决定赶紧进入传说中的阴凉地。
公园东北角有几株高山榕树,几名市民躺在树下的休闲木椅上呼呼大睡。
小记将温度计挂在树上,同样是五分钟时间,测出的温度只有33℃左右,10℃的温差,难怪这里成了大家纳凉的首选之处。小记发现,这里地面恰好铺了透水沥青。
刺桐公园树下测得33℃,此处的地面就是透水沥青。
释雅山公园:公园内外差5℃ 还是不比刺桐公园
刺桐公园内外温度如此明显,是树阴的功效,还是“海绵”理念显威,或是两者兼之?为了弄明白,小记又驱车赶到位于市区温陵路的释雅山公园。
下午2点半左右,沿着公园台阶拾级而上,进入释雅山公园东大门。这里史上曾是施琅的私家园林,烈日下,园内树木葱绿,草地成片。
测试得出,公园外广场上的气温同样达到惊人的43℃,而公园大门内的温度明显低了不少,为38℃左右。但与运用“海绵”理念改造后的刺桐公园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使用透水材料的地面犹如“海绵”,雨水得到蓄积,起到降温作用。(网图)
科普:雨天蓄水 热天降温 “海绵”造就低温区
同样是公园,在同时段内,为何存在这样大的温度差?让我们听一听,主管部门是如何解释的!
“传统的水泥路面、沥青路面,雨水没办法存蓄,但使用一些生态透水材料后,这种情况将被改变。”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王奕鹏说,去年刺桐公园在改造时,使用了一些透水混凝土,遇到雨天,雨水通过路面缝隙,渗透到底下的地层,能够存蓄一段时间。“夏天气温升高,人站在上面,能明显地感觉到湿度、温度与其他路面的差别,这就是海绵效果。”
王奕鹏说,从前段时间的刺桐公园“拆墙透绿”工程,到目前的园内整修生态化升级,都体现一种全新的公园改造理念,即运用高科技的生态手段,打造泉州人的“海绵城市”。“这种全新的改造模式,今后将在公园整修中尽量推广。”王奕鹏透露,尽管使用生态材料造价较高,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值得的。
王奕鹏认为,今后对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改造,可设置一些下凹式绿化带,铺上沙石,雨水经过“收、蓄、渗、排”的过程,通过植物吸收净化,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没有下渗的雨水排入蓄水槽,干旱时可用于植物或景观补水。雨水“慢排缓释”,70%的雨水可以收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