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天台通信基站之争愈烈 信号、辐射难两全?

2015-08-21 08:35:31 陈莹钰 李斐斐 彭思思 吕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鲤城区金山社区一处天台架设多个基站

东南网8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见习记者 陈莹钰 李斐斐 记者 彭思思 吕波 文/图)詹炳宗,中国铁塔公司泉州分公司(以下简称“泉州铁塔公司”)鲤城区区域经理,斯斯文文,脾气很好,是个当说客的料,可最近老是吃败仗。

他随身携带着一沓厚厚的文件,详细记录着泉州多个移动通信基站的环境监测报告,试图说服那些反对基站的市民。“你看,电磁辐射才0.0003~0.0320W/平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0.4W/平方米”,可他有理有据的说辞,往往淹没在厝边大爷大妈的反对声中,“只要有辐射我就不同意,不要建在我旁边就行”、“不管怎么样我都不同意”……

今天,詹炳宗将亲手关闭泉州市区青龙巷一居民楼天台的基站电源,明天开始拆除,一旦拆除成功,这里将成为泉州市第一个因居民反对而拆除的通信基站。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因为70多名居民写联名信要求拆除基站,多方展开了协商。8月10日,因多次协商无果,中国铁塔公司泉州分公司及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发出联合公告,将在8月22日前拆除这一基站。

“四家公司联合公告,在福建还是首例,”詹炳宗无奈地告诉海都记者,考虑到对周边用户的影响,他们把关停的时间拖延到期限的最后一天。

詹炳宗所在的泉州铁塔公司,去年年底挂牌成立,负责统筹承建原本由各个运营商自行承建的基站,但仅半年时间,该公司就收到了反对基站的投诉近百起。

泉州目前共有3.2万多个移动通信基站,詹炳宗说,泉州市区有90%以上的基站建在楼顶和天台上。一场无形的战争正在城市的天台上悄然打响,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鲤城区青龙巷上的基站,今天将停电

70名居民写封联名信

他成了众矢之的

和詹炳宗一样无奈的,还有住在基站下的黄老伯。黄老伯的家位于横街与青龙巷的交叉口,2009年一家运营商租借他家楼顶建设了这个通信基站,每年付给他1万元左右的租金。这个基站覆盖附近方圆500米左右的区域,服务2500多位居民。

用自家的场地给厝边们发信号,黄老伯一开始还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没想到两三年前,自己的处境却变得尴尬起来。

不知是谁先开始议论:“听说这些通信工具都会有辐射,对身体不好”,慢慢地厝边们开始热议起来。

站在家门口,抬头就能看到基站,赖先生说,“心里不太舒服。”“这里住的老的老,小的小,每天就这么对着辐射,谁能同意?”横街不少厝边都表示,这个基站是趁着他们不注意“偷偷建起来”的,“要是早知道肯定不会让它建起来”,赖先生气愤地说道。

阿民家与黄老伯家只隔着一栋房子,基站就在他家斜上方。“信号差点有啥关系?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阿民说,这个基站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他家三楼正对着基站的房间,已经不敢住人了,尤其是小孩子,平时也很少让孩子们去三楼。

厝边们对着黄老伯家屋顶指指点点时,黄老伯觉得自己变成了众矢之的。有人甚至当面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房子租给他们?”也有人说,“基站下面信号最小所以你无所谓,但周围居民可都遭了殃”。

议论最后变成了集体反对,去年6月份,70名居民写了一封联名信,要求把黄老伯家天台上的基站拆除。

黄老伯在横街住了20年,面对每天都要打照面的老邻居,他也不想为了这事和厝边们关系变差,“感觉有些里外不是人,毕竟自己把房子租了出去”,碍于邻居的面子,如今他也希望基站能尽早拆走。

“既然有人反对,我也不好再坚持。”黄老伯说,今年开始他就不收运营商的租金了,今年端午前后,厝边们再次发起联名信时,也找到了他,他也在抗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海滨宿舍楼天台,基站电力箱刚建好,就因居民反对停工

4家公司首次联合公告

本周六前关停基站

鲤城临江街道隘南社区居委会邱书记收到居民们的联名抗议书后,曾在去年组织了一次协商。

去年7月17日,在协商之前,运营商还请福建省环境辐射监督站对青龙巷基站辐射进行检测,在协商时他们出示检测结果:青龙巷周围环境测点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范围为0.0003~0.0320W/平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0.4W/平方米。但居民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解释,只要求尽快将通信基站拆除。

运营商试着在周边寻找可以建立的地址,但在周边问了一圈,再也没有居民愿意接收这个烫手的山芋。“基站服务的就是这周边的居民,这边的居民都反对,就没有别的地方可以选择了。”这家运营商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

近期,另一家运营商也要在此增设天线,电缆还没布好就被居民们发现了,“不能再拖了,坚决拆除”,居民们反应强烈。在今年端午前后,居民们再次呈交了一封联名信,因为有了黄老伯的签名,分量更重,“你看,人家也不愿意租了,你们还不撤走?”詹炳宗面对这样的局面,已无力回天。

8月10日,中国铁塔公司泉州分公司联合三家运营商一起发了一份联合公告,将对青龙巷的通信基站停止运行并拆除。本来,这个基站这个月就将移交到泉州铁塔公司,而作为经手人,詹炳宗如今却只能等着它被拆除。

根据通告,本周六之前,铁塔公司和运营商就将逐步对基站进行下电处理直至拆除。基站关停后,本地的移动通信服务会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室内通信质量,包括可能出现的信号弱、无法正常拨出或接听手机电话、通话质量差、通话易断线、无法上网以及上微信等现象。

詹炳宗不无担心地说,基站如果拆除了,不仅是横街,附近青龙巷周边的居民通信都会受到影响,到时候,这些受影响的居民又会因为信号不好进行投诉,“我们也有点里外不是人”。

基站建到一半被阻止

23户业主守护天台

刚把青龙巷基站将拆除的公告贴完,詹炳宗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海滨街道金山社区,第一仗败局已定,他希望第二仗能有转机,这次面对的是金山社区海滨宿舍楼的业主们,公司在这楼顶天台建设的基站,建到一半就遭到居民的强烈反对。

“你不要抱希望,我们不会同意建基站的。”

“在我们头顶上建基站,对我们的健康损害太大。”

在金山社区居委会的会议室里,出席的11户业主态度很坚定。詹炳宗就坐在他们对面,带着一沓文件,想跟大伙解释辐射远低于国标,却被淹没在业主们的反对声中。社区曾玉云主任坐在两方中间,试图调解。

坐在一旁的詹阿姨告诉海都记者,8月11日,有业主发现施工方在天台建设基站,之后何老伯和王老伯出面召集,业主们一起站出来发声。

何老伯今年70岁了,他告诉记者,退休前,自己从事的就是和基站相关的工作,很清楚基站的影响有多大。他和王老伯一同讲述了几天前发生的事。

王老伯住在海滨宿舍楼6楼,天气晴好时,他会抱着不满周岁的小孙子到天台上玩。11日上午,他像往常一样抱着孙子到天台,却看见几名男子正在搬设备、拉电线。到了下午,又见到有人在铺设管道,王老伯便找到邻居何老伯。

“我一听老王描述,我就知道那是在建信号收发基站,”何老伯说,“他们怎么能未经过业主的同意,就私自建设基站。楼里住着老人、小孩,基站就建在我们头顶上,那辐射对人体影响太大了。”

何老伯提议起草一份抗议书,召集各户签字。短短几十个字的抗议书,两个老人讨论到凌晨零点才写好。睡了两个小时,何老伯便睡不着了,连夜打印了几份抗议书,“心里有事搁着,睡不着”。

12日凌晨5点多,天一亮,何王两人便分头挨家挨户送抗议书,到早晨8点多,除了一户之外,其余23户都签了字。当天,基站施工队的工具车便被拦在了楼下。

13日,金山社区居委会曾玉云主任介入调解,并于次日协调召开了一场调解会,调解会的结果,又以詹炳宗失败告终,业主下了最后通牒:“7天内必须拆除设备,没有商量的余地。”詹炳宗承诺,在设备未拆除前停止一切施工,并将在一周之内给出解决方案。

昨晚,海都记者给何老伯打了通电话,他说,业主们的态度不会改变,从13日到现在每天早上10点到下午5点多,业主们都自发地上楼守护天台,不让施工方继续施工。

上个月刚建好的基站

被剪断电缆拉掉电源

詹炳宗没有透露他能想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16日,他又带着几名同事赶到泉州西街文魁巷,一个7月份刚刚建好的基站,接连遭到各种破坏,附近居民也上交了联名信,要求拆除基站。

“电又被拉下来了”,铁塔公司工作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发现,刚刚开始运行的通信基站的电源被关掉了,这已经是第二次了。詹炳宗在周边转了一圈,发现另一家运营商此前已经安装好的电缆也不知被谁剪断了。

今年5月份,泉州铁塔公司找到西街文魁巷的倪老伯,签了租赁合同。基站虽建好了,但当运营商准备来安装电缆时,却被周边的居民发现并制止,运营商电缆原本要从巷子通过,但工作人员还没开工,就被拒之巷外。不久后,一封文魁巷和并脚巷居民的联名反对信也送到了泉州铁塔公司。

反对声音最强烈的,就是挨着倪老伯边上的郭先生。这次协商,詹炳宗希望能说服这家人,“只要反应最强烈的一家能转变意见,其他人就能接受了”。

敲开这家人的大门,一听说是铁塔公司的,郭先生就说,“不管什么理由,我都不同意基站建在附近。”他的担忧,主要是自家有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房间正对着这个基站,担心基站有辐射,他说什么也不愿意。

“基站的辐射比国家标准低了近百倍,而且这个基站不是朝你家。”

“只要有辐射我就不同意,不要建在我旁边就行,不管怎么样我都不同意。”

最后,协商只能不欢而散。

巷子里其他反对的居民大多也是担心辐射会对人体有影响,并脚巷的吴女士说,这里信号不太好,有时打电话要从二楼跑到屋子外才有信号。但即使这样,她仍旧觉得健康是最重要的,宁可信号差一点,也不要建基站。

铁塔公司的客户经理费先生说,这户人家还算是讲理的,几个月前孝感巷一处基站,也是被邻居反对抗议,对方凶神恶煞地斥责他:“你再不停下来,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并作势要与租借基站场地的邻居打架。

半年收到近百起投诉

老城区反对基站最强烈

从去年12月开始,本来由各个运营商自行承建的基站,统一由泉州铁塔公司统筹承建,据该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从挂牌到现在,他们收到了类似反对基站的投诉近百起。

詹炳宗说,市区的老城区反对最为强烈,“有些是邻里之间早就有矛盾纠纷,还有的是人们固有观念认为辐射就是有害的,这些人大多年纪较大,观念一时很难改变,而且老城区多老人小孩,担心辐射会对身体有影响”。

詹炳宗也坦言,按照不成文的规定,他们在建设选址时,会先找小区的物业或业委会,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就能开始建设。但对于一些民房或老旧小区,没有类似机构可以找。在民房,找到一户人家愿意租房,就能进行建设,而在小区,主要找顶楼用户,在其家里租一间房间或在顶楼进行建设。租金通常一年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

这样的问题常常会在建设过程中或建设之后引起附近居民的反对,他们也只能在事后进行协商沟通,协商无效后,只能暂停基站建设,“建设一个基站通常要20万元左右,成本很高”,詹炳宗非常担忧自己的游说成功率。

对于这些反对,他们除了反复协商外,也鼓励居民们通过信赖的第三方排除疑虑,比如寻找环保、监测方便的朋友来说明,通常居民们更愿意接受。

基站辐射

说辐

“宝宝刚出生,在我家旁边建基站,我不能拿宝宝开玩笑。”

“阿姨您放心,基站的辐射量都是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

几天的走访中,这样的对话,一次又一次,发生在铁塔公司工作人员和厝边之间。

据泉州市无线电管理局粗略统计,4G网络逐步普及后,基站的数量翻倍增长,目前泉州共有32000多个移动通信基站,占全省的1/4。

那么,基站的辐射到底有多大?会不会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连日来,我们请来泉州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做了监测实验,也邀请专业人士做相关方面的解疑,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安全标准:

0.4瓦/平方米

实验人员:

泉州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小陆和小蔡

实验工具:

测量辐射的专业仪器射频仪(Narda 型号NBM-500)

小蔡称,省辐射站测量时也是用该型号仪器。

安全标准:

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范围为0.4瓦/平方米,即每平方厘米不能超过40微瓦(功率密度单位),就符合安全标准。

铁塔公司泉州分公司工作人员称,我国的这一标准,比欧美各工业化国家所制定的标准要更加严格。

数值单位:瓦/平方米

家电辐射

实验A:基站辐射

地址:西湖公园南门口,这里有座高约20米的通信基站

距离基站15米

室内,有墙阻隔,0.0001

空地,无墙阻隔,0.0065

距离基站30米

空地,无墙阻隔,0.002

结论:即使距离基站十多米远,辐射量也不大,随着距离拉远,辐射量便削弱,若有墙阻隔,削弱更大。

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副教授洪学敏:电磁波在空中的衰减非常快,辐射强度是以距离的二次方速度递减,如果距离增加10米,辐射强度则减弱100倍,若再加上墙等建筑物的阻挡,辐射强度衰减更快。

实验B:家用电器辐射

结论:家里常用的电器也有辐射,但和基站一样,都低于国家标准,属安全范围。

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副教授洪学敏:以手机为例,现在大家都是机不离身,基站辐射对人的影响甚至还不如手机大。其实,公众的心理疑虑,比基站的实际影响要大得多。因此,运营商要加强宣传和科普,消除公众的疑虑,有信号覆盖的地方,其实更有利。

疑问解答?

我家楼顶建基站,受到辐射最大?

解释:泉州市无线电管理局监测站陈副站长和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副教授洪学敏,都提到“灯下黑”效应。古时候人们使用油灯照明,由于自身的遮挡,灯具下方往往有块阴影,这就被称作“灯下黑”,基站也是这样,它发射信号是向两侧扩展的,因此正下方的辐射量反而很小。

基站一年365天在我身边,辐射有害健康?

解释:按照我国标准,电场强度只要小于12伏/米或功率密度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就符合安全标准。泉州市无线电管理局监测站陈副站长说,安全标准内的辐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铁塔公司泉州分公司区域经理詹先生称,基站通常安装在建筑顶部,或者较高的塔顶部,基站发出的电波,沿着几乎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散开,所以人平时可以进入的区域的射频电磁场强度,比危险值低很多倍。

基站越多,辐射就越大?

解释: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副教授洪学敏说,如果一个区域内信号弱,为保证通信质量,手机会发射更大的功率寻找信号,这时手机的辐射,反而更大。也因此,就出现密集建基站的情况,如果每个基站所覆盖的半径减少一半,发射功率可以降低到原来的1/4以下,铁塔公司泉州分公司的詹经理称,现在小区居民楼顶的基站,覆盖半径约为300米,这也意味着,每300米范围内,就要架设一个基站。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