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花农在修剪盆栽花木 (姚纯德 摄)
“以前只知道自己在家种花卖花,哪知道还可在网上卖花。”“花卉基地里仅用一台电脑就能卖花,但这网上卖花到底好不好,能赚钱不?我们农民都不懂。”日前,永春县部分花企、花农带着对花卉电商的疑问,参加了永春花卉电商专场培训,试图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融资渠道。
□本报记者 王宇 实习生 王凯琳
花农“触网” 遇物流难题
多年来,蓬湖花农吕辉耀的花卉种植基地仍沿袭传统销售模式。“主要客户都是自己出去走访或者经朋友介绍到基地,由于营销覆盖面小、客户来源渠道单一、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三年前基地的收入还有十几万元,今年到目前仅为三万元左右。”吕辉耀说。
绿达花卉基地负责人尤清喜是众多花农网商中的一员,虽然销售渠道拓宽了,但“触网”后物流配送成本高一直困扰着他。从事花卉养殖工作已有15年,种植面积130多亩,尤清喜说,“两年前基地刚接触电商时,收入达四五十万,许多外地客商通过网络了解基地,并到花卉基地参观考察,直接下单的也挺多。但由于外地路途远,这几年电商物流运输让我们投了太多钱,最后利润也降低了,2015年上半年收入仅有十多万。”
“结合省内外花木电子商务案例,不难发现大多数花农接触花木电商零售时都会遭遇类似的几个难题。”泉州师范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副教授陈火全分析,一方面由于花木产品季节波动大,供应链面临挑战,产业分工尚未得到合理配置;大多数花木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品质不稳定,网络销售的顾客差评率高。另一方面是花木行业经营高度分散,不少花农、花企缺乏集约化和规模化,企业化管理和品牌建设的程度低,进而产生与互联网结合后准备不足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