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公里长的立新街,位于南安官桥镇区老商业地带,历史已百年有余,颇具闽南特色。
□早报记者 许钹钹/文 王柏峰/图
从美人桥头进入南安官桥立新街,宽不足10米的道路两侧,仍是店铺林立。天桥下的牛肉店,是不少官桥人儿时温暖的记忆,声名甚至远传晋江。热气腾腾的一锅锅咸饭、牛肉汤,开启了这条街说不尽的生活气息。
一两公里长的老街,兴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早的已百年有余。至今,老街仍经营着杂货铺、钟表店、舂米店、裁缝铺……走进老街,扑面而来的,是市井的生活气息,是闽南人最熟悉的乡土人情。
老街两侧多为两三层的“番仔楼”,既有泉州的“出砖入石”,也少不了华侨带回乡的南洋风格。俯瞰,青灰与红砖相间;仰望,廊前檐下的雕塑栩栩如生。
老街前段保存完好,每间店铺都开着门热闹营生,绵延一公里的气象,让人瞬间恍若置身民国。一个三岔路口成了分界点,后半段的老街破败了许多,有的屋子已经人去楼空,坍塌的墙砖和屋顶,诉说着百年的沧桑。
“当年赶集日或者过年过节,整条老街有上万人在买卖,从高处往下看一点缝隙都看不到。”89岁的李阿婆自19岁嫁入这条老街,不曾离开。当年官桥有“粮食城”、“五谷埠”之称,在这里,光是芋头一天就能交易六七百担。南安市区、诗山,甚至晋江、安溪、厦门同安一带的人都慕名而来,芋头、地瓜、稻谷,一车车一担担进入市场,甚至翻山越岭拉着牛来立新街交易。
老阿伯讲述与老街一起老去的故事
守着一台缝纫机,72岁的李阿伯也选择继续留守这条官桥历史最悠久、最繁荣的立新街。“除了五谷,当时官桥还有纸厂、酱料厂、木器社、农械厂、竹器社,产品也都远销各地,一时繁荣无比。”
岁月流逝,日益发展的官桥,纵横几条新街,引领着官桥新的时尚,聚集着官桥年轻的气息。老街,逐渐在生活中沉静下来。
一纸通知,到底打破了老街的宁静——官桥镇启动立新片区改造工程。以三岔路口为界,老街被分出一期、二期改造范围。一期的安置房户型早已公示,大大的“拆”字,画满了一面又一面有着百年历史的墙壁。
“这是先人血汗换下的祖业,难道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拆毁吗?”89岁的李阿婆不解,她一遍遍讲述家族艰苦营生的过往:先人们挑木头过安海,终于攒下一点钱财,到立新街买下店铺开起金子铺,一点点打拼,直到在她手上最终买下了三间店面。她想不明白,这一排虽已百年却一点也未受风吹蚁噬、至今冬暖夏凉的木头房子,真的再也不能住了吗?
老街建筑兼具闽南和南洋风格
84岁的王阿婆对老街何去何从忧心忡忡
原来商贩云集的老街已走向没落
大部分老房子都只剩下老人居住,大门口已被画满大大的“拆”字。
大部分老房子都只剩下老人居住,大门口已被画满大大的“拆”字。
大部分老房子都只剩下老人居住,大门口已被画满大大的“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