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耄耋忆往昔 烽火写青春

2015-08-29 10:28:1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

忆往昔,他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看今朝,他们耄耋之年、华发苍颜。面对国仇家恨,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革命队伍,奋勇反抗日本侵略者,为人民解放奉献青春。岁月在他们脸上雕琢出道道沟壑,战火在他们心里留下累累伤痕,但只要提起那段烽火岁月、戴上荣誉勋章,老兵马上挺直他们的身板。

□本报记者 许雅玲 陈起拓 文/图

积极参与 抗日救亡宣传运动

朱义斌:93岁 晋江人

昨日少年今白头。已是93岁高龄的原晋江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朱义斌在回首自己的革命生涯时说:“我经常自问当初为什么要参加党组织,答案是,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我入党是自愿的。对此从来没后悔过。”

出生在晋江内坑的朱义斌从小家庭贫困,十几岁的他经常从磁灶挑着瓷器到漳州卖,三天后回来时再挑着一担水果到晋江卖。朱义斌能够成为村里第一个中学生还多亏了舅舅。那年,母亲去世,朱义斌来到外祖父家。正好晋江养正中学还欠着曾是该校教师的舅舅一笔薪水,外祖父就与学校商量,以薪水抵学费,让朱义斌进养正中学读书。学校规定学习成绩在甲等以上的学生可免交学费,朱义斌从入学第二年起就不用交学费了。

朱义斌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读书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抗日救亡宣传运动,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1941年入党以后,受党指派负责组建内坑后山党支部,利用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向周边群众和进步青年广泛宣传抗日战争的形势,激励和引导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向党组织靠拢。至抗战结束,后山党支部已拥有29名党员。后山也逐渐成为泉州地下党一个重要的隐蔽活动基地。

带头参军 带动百名青年当兵

王廷炳: 94岁 山西人

“欢迎!”记者刚一进入位于市区金山干休所大院王廷炳老人的家,就听到了他激动的问候。94岁的王廷炳现在听力和记忆力都有所衰退,但仍然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四大队史》和《翼城、绛县南下干部纪念册》里找到有自己的名字和照片的那一页。

上世纪40年代初,王廷炳担任村民兵指导员,组织民兵配合解放军打游击战,“比如抬担架、扛枪等”。两年后,身为家中独子的王廷炳带头报名参军,带动村里1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

抗战期间,王廷炳做了两三年的地雷,“药量配比控制好后,做地雷是很简单的。”偶尔,他也会接到任务去送鸡毛信,“大半夜里送,不能停,北方狼多,拿根绳子绑块石头甩来甩去吓唬它。”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党中央决定抽调地方干部随军南下,王廷炳也在其中。他们迈开双腿,背着行李、武器弹药,翻越山脉,绕过敌占区安阳、新乡,走出华北平原;跨过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闽江五大河流,见到了江浙鱼米之乡的风貌;顶烈日、冒酷暑爬过了武夷山脉。

当年8月份,王廷炳所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四大队进入福建,接管闽侯、闽清等八个县,筹集粮草,支援前线,解放全福建。

为人民解放 打响每一发炮弹

宋仁东:90岁 山东人

走进宋仁东的家,约莫20平方米的客厅里摆放着沙发和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荣誉奖章。宋仁东的老伴马尚娥一边整理着,一边递给记者一篇日记——“在解放战争期间,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建设一个新中国,将生死置之度外,投身于革命洪流中……”这是90岁的宋仁东回忆自己的革命一生时动情写下的日记,并将其与自己曾获得的荣誉奖章收藏在一起。

宋仁东出生于山东烟台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有父母亲、五个兄弟、一个姐姐。虽然家境贫困,但父母坚持供他读书。宋仁东艰难读到16岁,就失学在家务农。

1944年,南务联中招收知识青年短训班,宋仁东考进短训班学习。半年以后结业,宋仁东被分配到本区南石庄联小任小学教员。

“当了一年教员后,全区发动大参军运动,当时父送子、妻送夫,报名很火热。我觉得保家卫国很有意义。”在这样的参军高潮下,1947年,宋仁东报名参军,后被分配到胶东军区炮兵团当兵。当时学的是四一式山炮,宋仁东当上炮手,专门拉火发射炮弹。“可以说,济南战役以前的战斗,只要是五连需要炮兵放炮的都是我发射的。”说起这,宋仁东还有点自豪。

战火纷飞的年代,宋仁东荣获三等功四次、四等功三次。厦门解放后,宋仁东转业到地方,起初分配在晋江地委秘书处工作,后又先后在安溪县、晋专轻工业局、晋江地区经委等工作。1985年正式办理离休手续。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