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年轻一代在行动 以年轻的方式致敬抗战老兵

2015-09-01 08:29:48 徐锡思 刘淑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身上的印记 刻着烽火岁月

“战争让我失去很多,却有了一个相守一辈子的老婆”

94岁的陈秀,原本姓丛,1944年当上民兵团团长,带着700多人打鬼子时,因为担心被鬼子和二鬼子抓了家属,改名换姓。

90岁的杨其山,一听到狗叫,就会很烦,不是因为怕,那年头,狗叫不仅会暴露游击队,还会引来鬼子,让无辜的百姓遭殃。

92岁的洪瑞英,谈起当年十二姐妹烧日货的情景,会不自觉地用力挥着手里的鸭毛扇,仿佛要把烧日货的黑烟、火焰和臭味驱散。

烽火岁月里,留在老兵身上的习惯和印记,背后都是一段惊险的抗战故事,我们应该把最高的敬意献给他们。

陈秀:为抗日改名换姓

临近中午,家住南安市区的陈秀准时开饭,张罗着给卧床不起的老伴于秀龄喂饭,女儿丛丽娜,大多数时候会过来,把老人安顿午休了,再回家。

“我本来姓丛的,参加抗日,怕被鬼子和二鬼子抓了家属,就改名换姓。”94岁的陈秀说,1944年,他当上山东丛家庄、随家庄、郭家庄三个庄子的民兵团长,民兵有700多人,作为团长,他就用了母亲“陈秀英”的前两字,巧合的是,后来跟革命伴侣于秀龄,不仅同岁,还都有一个“秀”。

吃不上饭还提心吊胆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东西都被鬼子和二鬼子搜刮,我们的粮食只能东躲西藏。不过,二鬼子毕竟理亏,比较好对付。”他比划着说,当时最刺激的事,就是背着子弹袋,用高粱秸秆塞满,“整个鼓鼓的,看不出真假,二鬼子害怕,就把子弹和手榴弹交出来”。

“一旦暴露,马上就会被抓起来,会怎么死,就不知道了。”他不断挠头,对那段“不知明天是死是活”的经历,显得很不舒服。骗过二鬼子,每次都能掏到几十发子弹,留下一小部分,其他交给游击队,有时也组织一些大活动,“朝鬼子驻地开枪,开完就跑,引诱鬼子出来,让游击队打”。

民兵多了,每天晚上都要去鬼子的据点查看。“他跟我们说过,一个来回,就要50华里(注:1华里等于0.5公里),一身都是汗。”丛丽娜,打小就听父亲讲这些故事,日本投降的消息,是从据点的日军都跑光判断的,“他说大家都很高兴,鬼子跑了,不用再打仗,二鬼子也蹦跶不了”。

1950年,陈秀和妻子在上海结婚,到现在已65年。他们的故事,之后也成了一桩美谈:2009年于秀龄病危,医生束手无策,陈秀天天陪着讲话,老伴奇迹般挺了过来,活到现在。“没有看到我爸,我妈是不会吃饭的。”听到女儿这么说,陈秀有点不好意思,但握着老伴的手又紧了些,“战争让我失去很多,却有了一个相守一辈子的老婆,够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