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街上已有一些老屋被拆掉
东南网9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陈邵珣 王金淼 文/图)在南安市官桥镇,立新街是大伙再熟悉不过的一条老街。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这条老街,民国风情浓郁,街道两侧多为富有闽南特色的红砖骑楼、南洋风格的老建筑。而最近,部分居民已搬出老街,因为按官桥镇政府改造计划,立新街及附近片区将启动拆迁改造,立新街将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十来栋小高层楼房,原来位于立新街后面的祖厝、宗祠等,在规划图中,也只是被高楼包围的一块“小豆腐块”。
海都记者调查发现,在2007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立新街已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按《文物保护法》规定,一旦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就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拆除。
老街民国味十足,传统民居富有韵味
来到立新街,很自然地会想到泉州的中山路。同样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底下是商店,商店门前贴心地为行人留下骑楼通道,而楼上作为住宅。
80岁的老居民老丁带着记者,走入老街背后的立新社区,里面别有洞天。社区内有棵据称有三四百岁古榕。老丁说,老榕正对着的“林氏古居”,是当地林姓的祖厝。宗祠的外墙有精美的影雕和浮雕作为装饰,林氏祖厝的重修碑记提到林氏来到官桥的经历,里面还提到了清朝在官桥当政的吴礼科。当地有传说,吴礼科娶了大学士李光地的次女为媳妇。立新街背后有林氏古居,还有敦煌衍派、吴氏宗祠等,大都是闽南红砖建筑,还有数栋夹杂着南洋建筑风格的华侨建筑在其中。
居民们说,大概今年5月,政府与一些居民签订了拆迁协议,不少住户已搬走。他们说,现如今,立新街虽不比民国时繁华,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够留存这条古街,留存几代人的记忆。
这个三岔路口曾是立新街最繁华的地方
文物身份明确,属三普新增文物
记者了解到,老街属于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当时的文物登记表记录,老街的类别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大类中的“金融商贸建筑”小类。老街东西走向,全长1000多米,宽15米,两侧为骑楼式店铺,店铺均为二层洋楼建筑,进深约16米。建筑始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历有修建。
据南安文管部门介绍,2007年启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这次普查对文物的界定范围扩大了,原来没有列为文物的立新老街,由泉州市文物专家下基层调查后,在普查中重新评价了文物价值。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傅恩凤曾参与调查。他说,老街骑楼建筑民国特征明显,虽然现存规模不及泉州中山路,但建筑风格类似。立新老街,是当地南洋华侨商会所建,也是早期房地产开发,商贸繁荣的实物证据,泉州范围内已经难找相同的老街。
官桥镇随意拆建,南安文体局喊停
在记者调查之前,文物部门就发现了官桥镇的违法拆迁行为。
8月3日,南安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向官桥镇政府发了一份函,态度明确地告知:“接到本通知后,立即停止侵害文物行为。否则将依法处理。”
函的内容提及“官桥前进街(含下街立新街)是南安市政府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华侨历史建筑和涉台文物,是南安以及泉州地区现存为数不多、历史建筑保存完整、规模宏大(除了泉州中山街)的历史文化街区。”
另外,该函还提及:“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实施建设工程的,要事先依法征得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报城乡规划部门批准;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的,不得立项,更不得开工建设。”
南安文管部门负责人表示,立新街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点,因此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老街建筑兼具闽南和南洋风
南安规划局:改造方案没有审批
海都记者在立新街,见到贴有“立新片区安置小区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宣传展板,该展板上称,方案已经过规划部门的初步审批。然而,记者随后采访南安市规划部门却发现,该说法存在一些出入。
据悉,今年1月份,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深入官桥立新片区,为官桥镇区改造、石结构房屋改造问诊号脉,专家组在实地察看时指出,石头房改造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实施,传统的建筑、历史建筑、特色建筑还应保留下来,留住乡愁,以建成富有闽南特色的宽松的农村社区环境。
南安市规划局工作人员黄先生说,关于官桥立新片区的改造,早在两三年前,官桥镇就递交了一份改造方案到规划局,当时该局也对这份方案进行了审查。“有审查,但最终没有审批”,黄先生说,当时,对于立新街的古街文化保护问题,规划部门就已考虑到了,并且给出“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予以保留”的建议,在那之后,立新片区就没有再提交新的方案来。
拆迁仍在进行,已考虑调整方案保护老街
根据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及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南安官桥镇开始规划改造立新片区,总面积约282亩。根据方案,立新社区将建成一个商住一体的新型社区,规划建设一栋占地14亩的立新商业中心大楼,划出94亩建设商住小区。
昨日下午,海都记者来到南安官桥镇政府,在获悉记者来意后,党政办工作人员协调一名林姓镇干部接受采访。林先生说,他是官桥镇政府村镇站的负责人,目前是立新片区改造项目的经办人。他说,立新片区一期的拆迁工作,今年5、6月份开始动工,主要针对主街下段的破旧石头房子,现在仍在进行中,一期涉及的住户有600户以上,从去年10月份征迁工作开展以来,已经有超过80%的居民签订了拆迁协议。而对于改造方案是否经过规划部门审批,林先生则表示,他是后期才接手的,所以情况并不清楚。
对于老街的保护,“现在是有这样的声音”,林先生说,目前已考虑对改造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兼顾文物保护问题。
记者手记
改变老街面貌
不该一拆了之
立新街和泉州的中山路,差不多同一时期建成。两条老街身世类似,今后命运走向却可能不同,不禁让人揪心。
不容否认的是,立新街部分商家在骑楼占道经营、乱搭电线,老街背后的村庄房屋有些也已破败坍塌。我们既想要“看得见的乡愁”,又不希望任由老街老房衰败破旧,只能寄希望于片区改造。遗憾的是在目前的设计方案中,老街是要被成片拆除的。“祖厝”、“宗祠”、“宫”只是三块红色的“豆腐块”被包围在一群小高层楼房中。
行走在立新街,如果你细心寻找,还能看到民国时期建筑的精美细节。在有些人眼中的脏乱,换一种眼光看,却可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味道。改变老街面貌,而不是一拆了之,这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