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更绿 水更清 渠更美
北渠三期节水改造见成效
渠水清清,坡岸整洁,新建的洗衣房伫立在渠边,村民们结伴前来浣洗衣物,这是记者近日在北渠看到的景象。水更清了,绿化做得更好了,沿渠景观更漂亮了……北渠的点滴变化,市民看在眼里,而这样的变化,北渠三期节水改造工程功不可没。
近年来,北渠管理处通过渠道清淤疏浚、边坡护砌、渠岸防护、绿化硬化、渠系建筑物更新改造以及信息化系统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使得北渠灌区的水利用系数提高了,供水水质改善,达到Ⅲ类水体质量标准(即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的标准),渠道输水功能恢复了,管理水平提高了,美化了的周边环境和水工程景观,无不昭示着改造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报记者 许雅玲 林铭珊 戴涵琦 实习生 张鸣 文/图
节水护水 疏浚清淤溉农田
秀水依依穿城过,清波粼粼漾田间。北高干渠1966年动工建设,1975年全线建成通水,主干渠长24.8公里,设计最大过水流量为22.5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达10.3万亩。
作为泉州山美灌区最重要的水利配套设施,北渠担负着泉州市区生活、工农业、生态供水以及防洪排涝等任务,同时又是惠安县、台商投资区和湄洲湾南岸地区的供水主通道,是晋江下游北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
北渠建成至今已运行30多年,随着运行年份的增加,渠道淤积、渠岸坍塌、建筑老化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源清则流清,如何保障水源水质,提高渠道水利用率,成为横亘在北渠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优化配置,合理改造水渠设施,市政府决定启动北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工程估算总投资为2.3亿元,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从环城桥至第三水厂取水口,渠长4.565公里,二期工程从渠首闸至西埔生产桥,渠长6.033公里,三期工程从环城桥至杏宅尾水闸,渠长13.13公里。
在工程改造过程中,为了解决渠道不停水清淤的难题,管理处率先引进国内首创的“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环保清淤系统,工程施工期间不降低水位,不停水施工,保证了对市区水厂的正常供水。通过环保疏浚清淤,提高了水利用率,减少了水质二次污染,充分发挥了工程的灌溉供水效益,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灌区安全生产提供完善的水利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