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2亿多老年人中,仅有3%的人上老年学校学习;而在泉州,城乡老年人入学率高达30.2%。25万多老年人在各级老年学校提供的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享受着惬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养老:扬起夕阳生活的幸福风帆
泉州老年大学艺术团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图为艺术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东南网9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美清 陈旻 通讯员 许国英 余清梅 文/图)
【编者按】
如何破解老龄化浪潮到来之后的养老难题,尤其是在目前物质养老已奠定基础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城乡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求进等精神文化的养老需求?通过发展老年教育,实现精神文化养老。这是当前满足广大老年人精神养老需求的最有效举措和最快捷途径。
走在全省乃至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前列的泉州市,用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做了很好的回答。连日来,记者在泉州城乡调查采访,无不切身感受到蓬勃发展的老年教育给这里数十万老年人带来的幸福感,更为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而拍案叫好。本报将分两篇给予报道。
连日来,泉州南安市水头镇老年学校里,歌声飞扬,鼓乐喧天,校老年艺术团正在排练开学典礼演出节目。“哇,这个节目编演得好!”当《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舞蹈音乐落下最后一个音符,扮演爷爷的72岁黄永昌在舞台中央一个劈叉定型,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一从江西退休返乡,黄永昌夫妇俩就进了镇老年学校,既是学员,又是舞蹈班老师,还是校艺术团骨干,自编自导自演了不少节目。“老年学校让我们实现了文化养老!”黄永昌对记者说。
今天,在泉州,已有各级老年大学(学校)2451所、学员25万多人,普及率、入学率均居全省、全国前列。
老有所学
晚年再充电
5日上午,南安市水头镇老年学校的诗联书画班里,王良颜老人正和成功诗社的诗友们忙碌着第二届“五里桥杯”诗词大赛事宜。
“第一届诗词大赛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4000多篇作品,这次规模将更大,都由我们班组织。”王良颜说,诗社成员有100多人,多为来自水头、石井、官桥镇的老人们,是全省最大的镇级诗社。
王良颜今年70岁,是诗社的一员老将,还义务担任校诗联书画班的老师,他出了一本个人诗集《南窗寄傲》。
今年65岁的吴亮视加入老年学校诗社快5年了。“我小学都没毕业,刚来老年学校时连什么叫押韵、平仄都不懂。”他说,是老年学校让他从诗歌的门外汉,变成小有名气的“诗人”。
“我们镇老年学校面积达5500多平方米,目前拥有10个教学班、1008名学员,是全市乡镇老年学校一级示范校。”75岁的第一副校长高清足告诉记者,学校根据需要设置了12门课程,还成立了艺术团和诗社,并向下延伸分支机构,全镇31个村、社区全部办起老年学校,在校学员4600人。
目前,泉州市所有乡镇都开办起老年学校。通过老年教育,不少老人圆了上学梦,修身养德,全面提升精神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