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2亿多老年人中,仅有3%的人上老年学校学习;而在泉州,城乡老年人入学率高达30.2%。25万多老年人在各级老年学校提供的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享受着惬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养老:扬起夕阳生活的幸福风帆
泉州老年大学艺术团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图为艺术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东南网9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美清 陈旻 通讯员 许国英 余清梅 文/图)
【编者按】
如何破解老龄化浪潮到来之后的养老难题,尤其是在目前物质养老已奠定基础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城乡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求进等精神文化的养老需求?通过发展老年教育,实现精神文化养老。这是当前满足广大老年人精神养老需求的最有效举措和最快捷途径。
走在全省乃至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前列的泉州市,用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做了很好的回答。连日来,记者在泉州城乡调查采访,无不切身感受到蓬勃发展的老年教育给这里数十万老年人带来的幸福感,更为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而拍案叫好。本报将分两篇给予报道。
连日来,泉州南安市水头镇老年学校里,歌声飞扬,鼓乐喧天,校老年艺术团正在排练开学典礼演出节目。“哇,这个节目编演得好!”当《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舞蹈音乐落下最后一个音符,扮演爷爷的72岁黄永昌在舞台中央一个劈叉定型,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一从江西退休返乡,黄永昌夫妇俩就进了镇老年学校,既是学员,又是舞蹈班老师,还是校艺术团骨干,自编自导自演了不少节目。“老年学校让我们实现了文化养老!”黄永昌对记者说。
今天,在泉州,已有各级老年大学(学校)2451所、学员25万多人,普及率、入学率均居全省、全国前列。
老有所学
晚年再充电
5日上午,南安市水头镇老年学校的诗联书画班里,王良颜老人正和成功诗社的诗友们忙碌着第二届“五里桥杯”诗词大赛事宜。
“第一届诗词大赛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4000多篇作品,这次规模将更大,都由我们班组织。”王良颜说,诗社成员有100多人,多为来自水头、石井、官桥镇的老人们,是全省最大的镇级诗社。
王良颜今年70岁,是诗社的一员老将,还义务担任校诗联书画班的老师,他出了一本个人诗集《南窗寄傲》。
今年65岁的吴亮视加入老年学校诗社快5年了。“我小学都没毕业,刚来老年学校时连什么叫押韵、平仄都不懂。”他说,是老年学校让他从诗歌的门外汉,变成小有名气的“诗人”。
“我们镇老年学校面积达5500多平方米,目前拥有10个教学班、1008名学员,是全市乡镇老年学校一级示范校。”75岁的第一副校长高清足告诉记者,学校根据需要设置了12门课程,还成立了艺术团和诗社,并向下延伸分支机构,全镇31个村、社区全部办起老年学校,在校学员4600人。
目前,泉州市所有乡镇都开办起老年学校。通过老年教育,不少老人圆了上学梦,修身养德,全面提升精神文化素养。
老有所乐
焕发第二春
8月25日晚8点多,泉州府文庙广场上,灯火辉煌,欢歌笑语,民乐合奏、歌伴舞、高甲折子戏、南音等精彩节目正轮番上演。泉州市老年大学文化惠民下基层专场演出,让在此乘凉的数百名观众乐享一场视觉盛宴。
“啊!太奇妙了!”看着舞台上提线木偶戏《训猴》的精彩表演,全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和掌声。台上的林文荣已经68岁,动作却是行云流水,猴子木偶在他手中犹如活物般飞跃挪腾、搔首弄姿……
林文荣是提线木偶大师黄亦缺的第一传承人和省级非遗木偶技艺表演传承人,也是泉州市老年大学的学员。“可以说,是老年大学让我的艺术生命得到延展,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林文荣激动不已。
“我53岁从泉州木偶剧团被迫退休。13岁就入行的我,除了木偶戏,什么都不会,却在艺术黄金期突然失去了它,顿感万念俱灰,只能在家打麻将,茫然度日。”他说,多亏市老年大学把他当作宝,给了他继续学习、表演的平台,还帮他制作了木偶,排练《训猴》《小沙弥》等代表性作品。随着老年大学艺术团足迹遍布海内外,林文荣也声名远播,还传帮带出一批批木偶剧表演者。
“那次去台湾演出,林老的节目引起轰动,一位高雄的戏迷一直追到泉州向他拜师学艺。”泉州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庄宴成告诉记者。 今天,在泉州各级老年学校里,大多设有艺术团和南音社(队)等,他们在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参加下乡演出,出访海内外,开展文化艺术交流。
老有所为
夕阳奉余热
8月27日上午11点,安溪县虎邱镇双格村的老年学校大教室里,坐满了学员。记者看到,学员高添丁在本子上记下今天的课程:曾文礼讲授茶叶知识;远程教育:闽南版保健知识和时政《中国梦》。
“学校提前开课了,因为老人们等不了暑期结束。每周开一次课,每次课堂都坐得满满的,不少学员是走了十多里山路来的。”村老年学校校长曾仁山说,双格村地处偏僻,经济较落后,茶叶是主产业,年轻人大多外出推销茶叶,主要靠老人进行生产制作。因此,老年学校开设的种茶制茶技术等农技课最受欢迎。
年近花甲的曾文礼是村农业合作社的资深烘茶师,他和80多岁的老母亲和60多岁的哥哥都是老年学校的学员,因为技术好,他经常作为讲师,向学员讲授自己的制茶技艺。
“村里好多老人至今还未走出大山,接受新资讯主要靠老年学校和远程教育及老师们的面授,是老年学校让村里的老人懂得要发展生态农业,要老有所为。”曾仁山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全面形成生态茶产业链,以往粗加工的茶叶500克只能卖几十元,现在经过深加工的生态茶售价为上千元,村民收入翻了几番。
“目前,泉州市92%的建制村都像双格村这样,通过老年学校和远程教育,让老年人增长知识技艺,实现老有所为。”5日,泉州市委原副书记、市老教委常务副主任吴汉民告诉记者,近年来,市老教委还积极发动老年学员参与社会创新管理,不少老人已成为党的方针政策义务宣传员、先进文化的传播员、关心下一代辅导员、民事纠纷调解员、老年生活互助员、实用科技推广员、农村文化协管员等。
让更多老人乐享文化养老
郑美清 陈旻
“老年学校丰富了我们老有所养的内涵,增长了老有所医的知识,增强了老有所健的效果,抬高了老有所乐的品位,开发了老有所为的潜能,提升了我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这是记者在泉州城乡采访时一再听到的老人们的心声。得到文化养老雨露滋润的老人们,对老年教育无不感恩在心。他们自信快乐,健康有为,晚年生活惬意多姿。
老年教育,必须的!文化养老,必然的!
文化养老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是以社会文明发展、老年人物质生活基本需求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弘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是一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实现的较惬意的养老方式。
实践表明,发展老年教育,解决的不仅是老年人受教育的问题,更是通过老年学校这一平台,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积极老龄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现文化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老年教育的核心理念,文化养老将为我国积极科学应对老龄化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我省老年教育和文化养老正处于“东风乍起,扬帆远航恰逢其时”的最佳机遇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泉州那样,通过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活动,让文化养老惠及全省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