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南安民国老档案再现立新街繁华商贸
2015-09-10 09:58:17 李熙慧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七十多年前,一艘从南洋装满货物的船只停靠在南安金井港,各商家分摊的运费都在一张纸上清晰地记录下来。这份早期的物流单据近日在泉州官桥镇立新街征迁过程中被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侨批、账本、缴税凭证等,这些老档记录着南安官桥镇经贸的详细往来。

南安官桥镇立新街骑楼

东南网9月10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熙慧 文/图)七十多年前,一艘从南洋装满货物的船只停靠在南安金井港,各商家分摊的运费都在一张纸上清晰地记录下来。这份早期的物流单据近日在泉州官桥镇立新街征迁过程中被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侨批、账本、缴税凭证等,这些老档记录着南安官桥镇经贸的详细往来。

9月8日,这批资料经泉州文物专家鉴定,确认为官桥当地的税务档案。这批纸质文件保存完好,是研究当地建筑、历史和经贸的珍贵资料。

废纸堆中赎回珍贵的民国老档

9月8日,记者在泉州市文保中心见到了这批民国档案。

“差点就当废纸卖了。”文保中心的唐宏杰告诉记者,这批资料是老房子搬迁后发现的。当地居民吴先生在废纸堆里发现了不少侨批、民国时期护照、营业执照等,觉得有用,就从收废品的手中买下来。吴先生看到海都报关于立新街面临被拆困境的报道之后,推测这些纸张很可能有用,随后送去请专家鉴定。

记者看到,这些民国文件中账本占了大半,里面记录着商号缴税的具体时间和金额,还有大量详细记录商号开销的册子、1930年左右的粮户缴税票据。记者看到,在一份四开的纸上,清晰地记录着每家商号分摊的船运费和货款。翻看十多封侨批,其中一封写道:布匹从南洋运来,但是经过厦门时整船的货物被英国领事馆扣押了,会影响布匹供应,及时通知买家。

“立新街位置很特殊,它距离安海古镇、南安金井码头都不远,曾经是泉州南部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南安市文管办主任杨小川说,官桥镇有“粮食城”、“五谷埠”之称,周边的各种农产品都运到这里交易,包括各类果脯、肉干、海产、粮食等特产。官桥周围也开设了纸厂、酱料厂、木器社、农械厂、竹器社,来料加工后,也远销海外。

他说,这批资料包括了物流、税务、商号以及经营的详细内容,在当地是首次发现。“详细的纸质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杨主任说,在进行文物调查时,我们也一直在寻找骑楼建筑背后的一些资料,可寻找渠道有限,这批资料的发现很是珍贵。

民国时期的护照

商号后代 盼骑楼老故事也能流传

立新路102号的招牌上,印着“益源洋行”四个字,65岁的屋主人吴建雄就出生在这个老房子里。老吴说这房子是爷爷靠祖辈的积蓄买下来的,搬进来时父亲刚好满一周岁。一家人住在这里,已经86年了。

“商号名字,就是我爷爷的名字——吴益源。”老吴说,我们店铺很宽敞,没有设柜台,以前经营五谷杂粮,门面要当仓库用,所以和其他家的陈设不太一样。听老一辈人说,当年在这条街上做买卖,信用很重要。有时候给人家做“保”,也不需要抵押,只要在票据上写一个“保”字,留下姓名即可。小时候常听父亲讲以前的事情,父亲去世后,好多事情也逐渐忘记了。

他说,立新街越靠南,房子盖得越早,这段是1929年之前盖的,而向北走到前进街,那就是1934年之后盖的。

95岁的高依伯自1949年盘下这里的三个店面后,就一直住在了前进街上。每天一早,他就打开店门,用铁皮做些生活用品。

他说,他18岁被抓壮丁从安海来到官桥,当时前进街和立新街就是一条路,立新街盖房还可以“民办官筑”,个人按自己要求设计房子,政府统一建造。到前进街这一段,都是政府统一建好再销售。

“当时买店铺用了多少大洋,也记不得了。”高依伯说,街上原来有很多老商号,很多商号后代还住在老房子里。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不少老商铺的后代希望政府能在保留骑楼建筑的同时,也能将老商铺的故事流传下去。

骑楼二层阳台的廊柱及雕饰有着明显的西洋风格

专家建议:尽快启动泉州骑楼建筑专题研究

记者了解到,闽南一带的骑楼,泉州最多,出现的年代大都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梁春光告诉记者,今年泉州启动了华侨民居的普查工作,工作人员走访时发现,南安石井、水头,晋江安海,惠安洛阳桥、永春五里街、台湾金门等,因地理位置好,华侨经济繁盛,都建有骑楼。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爱国志士倡导孙中山先生的治国方略,在各地乡村开展了‘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梁春光说,这些骑楼大都是华侨与政府联合兴建,并销售给商户以收回成本,也算是一种商业地产的模式。

他说,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只停留在建筑层面上,与建筑有关的华侨、海外经贸交往以及更多人文的故事,都还是一片空白。

记者了解到,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高校的建筑专家已经呼吁,建议泉州有关部门尽快启动全市范围内的骑楼专题调查,对已经列入文物、历史建筑的骑楼,进行更详细的测绘,并对涉及到的华侨、华侨创业史进行更详细的调查、整合。

官桥镇前进街的水井,建于1943年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