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西街整治保护:116号宋宅或于明年春节前完工

2015-09-14 08:45:4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西街整治保护有了首个开工修缮示范点

116号宋宅或于明年春节前完工

工人正在对宋宅进行修复施工

核心提示

作为泉州西街整治保护示范点,西街116号宋宅后座洋楼已经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近日,记者与负责本次修缮设计的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姚洪峰一同来到施工现场,深入了解修缮这座百年洋楼的诸多细节。

□本报记者 郭雅莹 戴涵琦 文/图

修旧如旧 还原建筑本来面貌

推开西街116号宋宅位于裴巷的小铁门,一栋红砖双层洋楼映入眼帘。记者看到,施工单位已经在洋楼主体前的走廊部分搭起铁架,几名工人正在铁架上对走廊上的拱劵进行修复施工。

始建于1912年的宋宅,经过百年的风雨侵蚀后,年久失修,除了多年前有过极其简单的维护之外,均未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过系统修缮,建筑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建筑主体外的东、西、南三面走廊倒塌。

据姚洪峰介绍,本次修缮工程将全面复原三面坍塌的走廊,并对大厅、大房、后房、边房进行现状保养和防护加固,对于修补并补配残损、缺失的构件,并纠正过去维修过程中被改错的部分。

“总的原则就是修旧如旧,保持洋楼的完整和健康状态,尽可能使其最大限度地延续历史。”姚洪峰说:“技术难度方面也不算大,工期大约持续4-5个月,预计整个工程将在明年春节前夕完工。”

旧时的堆剪工艺已经无法还原

依据不足 堆剪部分难以修复

走进这座百年老宅,不论是门楹上已经模糊的“1915”字样,还是房间内腐朽缺失的门窗,皆是历史留下的痕迹。记者注意到,在洋楼的大门两侧的堆剪装饰已经严重缺失,如今只剩下几片瓷片供后人想像它们曾经的精美。

堆剪,又称剪瓷雕,是一种用破瓷碎碗粘贴出龙、人物、花等形象的传统手工技艺,常用于闽南古建筑的屋顶或前面的装饰。宋宅虽然建筑外形是欧式风格,但其建筑内部仍具有十分典型的闽南古厝特点,特别是墙面上的堆剪装饰,更是让整栋建筑增添了几分中西合璧的色彩。

既然堆剪如此精美,那么,本次修缮工程是否也包括这些堆剪的修复呢?姚洪峰给了记者一个否定的答案,他说:“这些堆剪缺失十分严重,已经很难看出原来的图案,修复的依据不足,因此不做修复。”

修缮完工 或用于旅游文创项目

作为西街整治保护工作中首个开工修缮的示范点,西街116号宋宅采取的是“政府出资、业主出让使用权”的方式进行修缮。那么修复后,将用于何种用途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城乡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

该工作人员表示,宋宅修缮后的具体用途还未最终敲定,但为了配合市委市政府对于西街街区的总体规划,宋宅今后或将倾向用于发展旅游、文创方面的相关项目。

此外,西街保护整治目前提出的三种整治方式中,除了宋宅所采用的“政府出资、业主出让使用权”的方式外,“业主出资、政府协助”和“政府出资、收购产权”两种方式也有业主表示参与意向。

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相关工作人员正在积极与业主进行洽谈,并组成设计小组,将深入现场与业主进行设计方案上的沟通,争取尽快与业主达成一致,使西街整治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

相关链接

西街116号宋宅

对于关注泉州西街的市民来说,西街116号宋宅(洲紫新筑)可能并不陌生。宋宅(洲紫新筑)原为粘姓府第,1912年由菲律宾华侨宋文圃购买改建,1915年完工。

建筑临街大厝为三开间双护厝,建筑面积千余平方米,有大小房间40间,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古大厝后为双层洋楼,也就是本次修缮的主体建筑,据说建楼时木料全部从菲律宾运来,原拟建钢筋水泥楼,因战乱不能运入,改为砖木结构。

2013年,西街116号宋宅(洲紫新筑)与我市中山路骑楼建筑群、黄宗汉故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库房(惠世医院主楼)、西街螺珠巷住宅、中山中路345号陈光纯故居、培元中学安礼逊图书楼、西街425号住宅(八角楼)等16处一同入选我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雅莹 辑)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