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山公园里,海都骑行队体验自行车慢道
丰海路上自行车道很宽,标志标线明确,被誉为福建绿道
东南网10月12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花蕾 黄谨 文/图)泉州市区的“慢线生活”,忽然之间,开始立体起来,你发现了吗?有水线,还有山线。
10月9日,《山线绿道工程精品示范段》规划方案评审会召开,多位专家参与评审,征求修改意见。这条山线绿道,骑行车道全长约4016米,步行道全长约4045米,两道之间以绿化隔离。沿线文化积淀深厚,有闽台缘博物馆、锦绣庄、老君岩、少林寺、圣墓等著名景点,既有丰富的海丝文化遗存,又有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将串联泉州城市山海生态廊道与山体公园。
而中心市区江滨北路亲水慢道,全长21.5公里,从北峰片区黄龙大桥至东海片区滨海公园,目前已全部畅通。江滨北路景观整治提升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杜智谋介绍,目前正着手沿线配套设施提升工作,相信未来不久,能给骑行爱好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昨天天气微凉,阳光温柔,海都骑行队沿江滨北路亲水慢道骑行体验,带你领略泉州的慢线生活。今后,全线绿色景观和配套设施继续完善,沿线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景点将包装提升,让慢线不仅有长度,更有广度与深度。
田安公园里的自行车骑行道
骑行亲水慢道 赏美景舒心情
海都骑行队,沿着慢道一路骑行,因沿途均沥青路面,不用担心路况,更多的心思,可以放在欣赏沿途风景上,感受着凉风拂面的温柔。
骑行在连接石笋公园和金山公园的慢道上,道路侧龙眼林青翠依旧。从石笋公园接官亭出发,幽深寂静的慢道蜿蜒前行,该路段慢道利用现有的石笋公园道路和金山公园环形道路改造而成,保留江滨湿地和龙眼林的原生态,以石笋、古木为创作材料,配上传统建筑符号的标牌,闽南人文特色显著。
潘山公园里,树木茂密,还设置堤顶慢道、下堤观景平台、空中栈道,两侧林木有紫金花、香樟、风铃木……一年四季花开不败。每个花坛花朵颜色交换着来,粉色挨着紫色,紫色挨着红色……想走路,有木栈道,也有专门的步行道;想骑行,有沥青路,也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两种方式都可以。骑行慢道坡度不大,顺着自行车道,逆风俯冲,大声呐喊,风从耳边擦过,仿佛她也在喟叹这韶华秋光,骑行者身心得到放松。
招贤水闸前,一座木质拱桥横跨河上,拱桥坡缓,骑行者调速即可到达桥面。河面上,几叶乌篷船轻泛,白鹭抓住船舷左顾右看,队友们被这美景迷住,手把自行车凭栏倚望。河两边,一片芦苇荡迎风摇晃着高大的身躯,他们的个头在1.7米以上。
江滨北路景观整治提升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杜智谋介绍,21.5公里长的江滨北路亲水慢道是滨海连内陆,经过多处景点,如笋江公园、石笋公园、龙眼林地、江滨体育公园、桃花山脉、天后宫、接官亭、真武庙、枪城、滨海公园、滨海总部区、会展中心、后渚码头、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英殿古地、青莲寺、洛阳桥等。未来,重点提升配套设施,如咨询亭、治安点、游客中心、医疗点、停车场、餐饮、公厕、自行车租赁点、防洪堤观景平台等。
慢道风景:黄龙大桥旁,小舟江中荡漾
水线
部分路段偏僻 最好不要单独行动
海都记者在体验中注意到,亲水慢道虽串点成线,但不少公共设施已遭破坏。文兴码头附近,几处木栈平台破损严重,有的地方甚至露出铁钉,夜间行走时,极易出现意外。同样是在这一路段,几张木凳也被损坏。在公式埔段,因当地渔民占道经营,亲水慢线被生生阻断,只得将车推到公路上继续骑行。
另外,全程20多公里的慢道,不少路段地处偏僻,即使周末或早晚锻炼高峰期,人也不多,如潘山段、滨江体育公园段等,想到这些路段休闲,最好不要单独出动,尤其是女生。此外,沿线偏僻路段,餐饮、公厕、医疗点等服务设施尚未齐全,出行时,最好自带一些水、食物等。
沿路慢道有步行用的,也有自行车专用道。但个别路段,如潘山段、江滨段,节点弯道和交叉路口挺多,需要做好个人防护。骑行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不要随意超车,不能忽快忽慢和左右摇摆,更不能突然停车。有事需要停车,应减速靠右,并用手势告知跟骑车友。遇到路口和拐弯处,要整体通过或等齐后再骑行,以免人员跑散和迷路。要密切注意车辆、行人甚至小动物等,避免出现意外。
山线
规划山线绿道
打通泉州山水慢线
此次体验抵达滨海公园,便是终点,未来还可以继续前行,串起山线绿道,来一个慢线环游泉州。
此前的10月9日,《山线绿道工程精品示范段》规划方案评审会召开。根据规划,这条山线绿道,沿线文化积淀深厚,有闽台缘博物馆、锦绣庄、老君岩、少林寺、圣墓等著名景点,既有丰富的海丝文化遗存,又有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将串联泉州城市山海生态廊道与山体公园。其中骑行车道全长约4016米,步行道全长约4045米,两道之间以绿化隔离,确保安全。
这条山线绿道示范段从大坪路开始,最终与森林公园三期步道相连。途中设置1个驿站(即成功驿站),2个小游园(包括知还园和桃源谷),还有“吹衣亭”、“出岫”、“遐观”、“载欣”、“载奔”等5个服务点和8个休息点,总用地面积约230亩。市民可步行,也可骑行。
先从成功驿站进入,这里的螺旋梯或电梯将和自行车道、步行道连接,行人和自行车并行通过一座新建高架桥,跨过现在的大坪路开始前行,到达“吹衣亭”服务点;继续前行来到“知还园”和“桃源谷”2个小游园,2个小游园都设置进出口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可以与现有交通网络衔接。短暂游玩后,从桃源谷出发,经过“出岫”、“遐观”、“载欣”等3个服务点。最后,绿道沿着现有的龙眼林抵达森林公园,即最后一个服务点“载奔”所在地。
这些站点在设计上,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材料选择闽南红砖,搭配钢材、玻璃等,提取泉州特色元素加入坐凳、桌椅等配套设施中,使传统和现代两种元素碰撞出特别的火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站点取名自陶渊明的作品。
本次规划的目标,即依托泉州市“山、文、城、海”自然生态格局,串联城乡自然、人文景观,构筑多元文化融合、山水相连,低碳节能的多类型、多功能、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通过规划建设,把泉州山水慢线打造成一条连通山海的空中自行车道,使其成为集合景观、旅游、文化、健康、服务和欢乐等于一体的泉州精品绿道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