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城与门:揭开朝天门、临漳门、 泉山门重建秘史

2015-10-13 08:33:31 曾小琴 吴月芳 刘淑清 黄谨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山门城砖,被砌入复建的城门门洞中

【对话】 古城门如何“存古存真”复建?

三座古城门的复建,背后还有很多故事,海都记者采访了负责这三座城门规划设计、原泉州市市政园林古建筑设计院院长何志榕。

海都记者:泉州提出要复建城门,是基于什么考虑?泉州历史上有众多城门,为何选择这三座城门复建?

何志榕:泉州三座城门的设计建设大概在2001~2004年间,朝天门先建,隔年建临漳门,泉山门是最后建设的。三座城门建设的大背景是泉州古城的改造,因上世纪20年代泉州开始拆城以后,旧有的街市格局逐步改变,城门原址逐渐被占用,后来也只有在旧城改造的这个契机里,能留下复建三座城门的空间。

选择这三座城门复建,一是因为它们代表着泉州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二是在当时旧城改造中应运而生的时机。在三座城门复建当时,因天后宫前的旧城改造,意外地发掘了德济门,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德济门遗址广场。在后续的西街局部改造中(大概是2007~2008年间),还提出了复建肃清门及义成门的想法,因条件不成熟而没有实施。

海都记者:提出复建三座城门的设想是怎么样的?是仿古还是加入现代元素?是按原比例建设还是有扩大规模?

何志榕:当时市委、市政府在旧城改造的规划中,就预设了城门的项目并留足了建设空间。当时提出了“依史有据,存古存真”的城门设计建设原则,在查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提出“朝天门按宋元规制设计,临漳门按明清规制设计,泉山门按唐五代规制设计”。尺度及坐向基本按历史记载,临漳门因周边环境空旷,所以为视觉效果,尺度稍有放大。大部分人对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的认知不太准确,古建筑可以是古代留下来的建筑,也可以是现在建的,但要是严格按古代的规制、古代的施工方法及传统的材料建造的建筑。而仿古建筑是指利用新材料仿造的古建筑。而这三座城门,则是“依史有据,存古存真的百分百的古建筑,完全按传统的做法,遵循传统的规制,建造中大量采用旧材料(旧石)的建筑”。

海都记者:拟复建的城门所在的周边建筑环境如何?规划建设上是否有碰到难题,又是如何攻破的?

何志榕:建设时也是波折不断。朝天门建设时,采用了大量的不规则旧石组砌,因初次操作,工人经验不足,相关的人员又对组砌效果有不同的理解与期待,组砌初期相当缓慢,直到取得共识以后,才加快进度。此外,对城门墙收分及八字形门洞或圆拱门洞也有不同的看法,后来在当时周焜民副市长的建议下,我本人及业主单位代表向北京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老先生讨教,最终明确收分按“营造法式”的规定执行,门拱参考北京元代的居庸关做法,即现在的八字形拱。

而临漳门施工时,最大的难题在基础处理。因城门落在淤泥中,我们请来了华侨大学土木系的马时冬教授帮忙处理,采用了较省钱的水泥搅拌桩形式,因地质勘察不准确,实际淤泥含有大量的石块,使得水泥搅拌桩机械不能操作,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分析,最终把含石块的淤泥全部清理,重新换土,才得以解决。

另外,临漳门前的水系,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施工时发现了一段,相当古朴的驳岸挡墙,经文物专家辨认,确定是宋代遗物,我们立即变更了设计,保留了这段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

泉山门采用唐五代风格设计,当时泉州没有设计师可作,业主特地从西安请来了唐风设计师,但他对结构基础设计不内行,采用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违背了“存古存真”的原则,造价又相当的高。在这种情况下,我接手了泉山门的设计,城门楼木结构采用了西安的图纸,而底座城墙及基础则变更设计,以此降低了不少工程造价。

海都记者:复建这三座城门有何意义?

何志榕:这三座城门恢复了古城历史风貌,传承了古建筑(特别是城门城墙)技术,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古建筑从业者,我自己就是伴随着设计城门而成长的“古建筑设计师”。此外,有人对古迹的复建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一堆假古董。在我看来,古建筑技术本身就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不做他不做,总有一天,遗产就会丢失,所以古迹的复建实际上是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载体。当然,我也反对粗糙、不负责任、不讲原则的随意性建设。可以说,这三座城门的复建于泉州来说更有特殊意义,泉州的多元文化自不必说,就“历史文化名城”这几个字就该有相应的标志,否则有这“名”,却没有这个“城”。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