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麦加前到此行香 宋元时期,因发达的海交贸易,泉州港与亚历山大港齐名,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是中西方文化的聚集点和交汇点。与之相伴的,是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在泉州的兴盛。 “据说,宋朝时,泉州城中居民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比例达到了1∶1。”王晓兰介绍说,而到了元朝,阿拉伯后裔蒲寿庚还“提举市舶司”,专管泉州港海关三十年,充分说明了由三贤、四贤等开启的伊斯兰世界与中国的交往是多么密切。 尽管历史的脚步已走过1400年,但环视灵山圣墓,小小的墓区,两具石棺以静默而完好的姿态存在,石棺后面是由20根石柱支撑起的环形回廊,为当时下葬时所建至今。王晓兰说,20根石柱把回廊隔为九间,而九在中国传统中历来是最高礼仪。所以,不管是从建筑的保存完好程度,还是从墓建的规格等次,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以泉州为代表的中国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此外,回廊中至今还完整保存历史上与圣墓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碑文,最多的是官方和民间修缮墓区的事件记录,而其中一方上有个熟悉的名字——郑和,碑名“郑和行香碑”。史载,作为伊斯兰信徒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中第五次远航麦加前,曾到泉州圣墓行香,到天妃宫祈求妈祖保佑航海平安,并奏修泉州等地天妃宫。 已成为在中国的小“麦加” 事实上,不仅是郑和,在郑和的身后,千千万万的穆斯林,将泉州特别是灵山圣墓视为中国的小“麦加”,以到这里朝觐为荣。 “到麦加朝觐,是穆斯林一生的追求,但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和经济状况等,并不是每个穆斯林都具备条件。”王晓兰说,也因此,包括甘肃、宁夏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穆斯林,就将到泉州朝觐视为是一件大事,因为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窗口,同样,也是从泉州,伊斯兰教通过郑和下西洋等传入东南亚国家。 这种说法确有其事。2014年,记者曾赴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开展海丝相关采访。采访中,不少伊斯兰教长老表示对泉州非常熟悉。因为完好保存有重量级的伊斯兰教史迹,泉州、北京和西安三城历来是东南亚国家穆斯林到中国朝圣的必到之地。可以说,时至今日,灵山圣墓仍述说着海丝故事,延续着海丝情缘。 |
- 2013-06-11灵山圣墓:“海丝”遗迹见证中阿千年友谊
- 2012-11-17从圣墓开始出发 泉州市区拟增设环线公交S2线
- 2012-09-19穆斯林文化之旅泉州站:虔诚记者圣墓脱鞋祈祷
- 2012-08-28泉州灵山上的风动石 此石类毬沈碧似玉(图)
- 2012-07-24灵山圣墓纳入清源山景区 所有权和监管权仍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