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戒尺 国学能否成就人才?
孩子们在课堂诵读经典 (戴晓晖\摄)
“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上课离不了一把戒尺”……一直以来不少人对过去的私塾以及传统的国学教育可能存在各种看法和质疑。现代国学教的是什么,怎么教,与义务教育课程是否有冲突?学国学能否成就人才?在国学教育中弱化考试是好事还是坏事?
教学
“国学等于读经典是以偏概全”
“我们不能活在‘真空’中。”惠安明德小学郑校长认为,学生们首先要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正确面对课程教学与应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特色课程的学习。既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中华经典,英文经典,也学习武术、音乐、舞蹈、书法等才艺课程,还应重视德育实践。例如,郑校长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感恩父母,让孩子在回家后主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在郑校长看来,除了感恩教育,环保教育、自然农耕实践等,都是德育实践的内容。“校外有十多亩有机农业园,每一周师生们都会安排时间去菜园里进行种植。”这样一来,还能让孩子们懂得农作的艰辛,在种菜的过程中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
“我个人认为,要活在当下,不能偏离实际。”孩子在市区某小学读毕业班的陈先生说,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我支持孩子去接触,但不赞同一味本末倒置。”
在陈先生看来,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安排具有系统性,适合当代学生。孩子要综合发展,才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陈先生还指出,古代的学习其实也不仅局限在文学经典,比如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六艺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而且有不少优秀的古人是全面发展的,像大诗人李白还会剑术,数学家祖冲之对文学音乐的研究也不差。”
陈先生说,现在不少人认为国学教育就是读经典书籍,这有以偏概全之嫌。“我更倾向于认为,孩子可以在课外阅读时间辅助性地学习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