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记窑展厅窗外,龙窑沿坡而上
东南网10月2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徐锡思 谢向明 文/图)跃动的火焰,将木柴的能量传递给陶土。万年前,陶器在柴火中诞生。如今,崇尚自然的人们又重拾这种古老的对话方式。柴烧陶瓷技艺烧制的陶器质朴、古拙,再次成为瓷坛里闪耀的“老明星”。
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将在德化县举办柴烧陶瓷艺术交流系列活动。海内外艺术家学者走进德化洞上陶艺村,展示柴烧陶瓷技艺的过去、现在,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
古老龙窑再新生 ——德化柴烧协会副会长徐春荣
在三班镇蔡径村,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月记窑所在地周边,新中国成立后还保留着7条规模不等的龙窑。龙窑烧起来,窑炉周边都像蒸汽火车开过一样,烟雾四散开。再加上耗费材木,龙窑逐渐被电窑、气窑所取代,传统的龙窑,慢慢拆得只剩下月记窑了。
我是德化最早开始重新研究柴烧工艺的人之一。为什么会重新回到传统道路上?其实也是受景德镇、台湾朋友的影响,再加上七八年前,月记窑来了一批海外艺术家研讨柴烧的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重新探索的领域。
在台湾朋友的帮助下,我们一起设计窑炉,模仿传统窑的烧制原理。可是由于不了解柴烧陶瓷的稳定性、耐温程度,最初的探索都不成功。一直到了第五炉,才大概对路。我的曾祖父曾经是清朝时月记窑的老板,父亲也在从事陶瓷行业。我兴冲冲拿着作品给父亲看,谁知他答了一句:“又黑又笨重,我想把它丢了。”目前柴烧陶瓷茶杯的销量还不算大,毕竟量产的程度还不高。
但是我们设计的柴烧炉比传统龙窑环保经济了许多。一次可以烧制700个茶杯,需要的柴火量从传统的6吨减少到2吨多,而且只需要木柴的边角料就可以了。释放的烟尘可以小到如农家烧饭那种水平。让树皮与树木间的油脂可以自然附着到陶土中,也因为陶土本身含的元素差异,烧制出来的茶具就会呈现自然古朴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