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晓婷 文/图)最近经过307省道,洛江区双阳街道美裕蓝山墅附近的市民,经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中年大姐。她穿着白底蓝花上衣和黑色裤子,虽说是流浪,但她打扮得并不像流浪者。
她不找人要吃的,也不跟人说话,只是在路旁来来回回地走着,累了就坐在人行道上休息。热心市民陈女士接送孩子上学时常经过这里。她担心大姐是跟家人失散的,便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求助,希望能够找到大姐的家人。
记者百般讨好 她终于开口说话
根据陈女士描述的地点,昨日下午3点多,海都记者找到了这位大姐。她手上拿了一罐八宝粥和一个袋子,在路边来回走着。记者跟她打招呼,她不理会,反而越走越远。
走出去一百来米,大姐坐在路旁,拿出八宝粥想要打开。“大姐,你是说闽南话还是普通话?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记者看到她坐下,便蹲下来,分别用闽南话和普通话,跟她重复同样的话。“免(闽南语‘不用’的意思)、免……”她边说,边把脸别过去。
“我不是坏人,不要怕,我是来帮你的……”“你是哪里人?小孩呢?在哪……”“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有电话吗……”不管记者怎么说,她只别过脸,低着头,不说话。
“你应该饿了吧?我带你去吃东西好不好?”过了二十来分钟,记者提议带她吃东西,她并不理会。“那我去买些吃的给你吧,你等我一下。”记者起身要走,她又重复之前的话:“免、免……”
记者在附近的小店买来面包、水和八宝粥等。拿到大姐面前,她一下子就推开。“大姐,肚子饿是不行的,你好歹也吃一点。”记者边劝说,边把八宝粥打开,递到大姐面前。她看了一眼,想了一下才接过去。“把这个打开。”大姐递过来一瓶她自己的八宝粥,让记者也帮忙开。当记者帮她打开后,她已经把前一瓶吃完了。
趁着她吃饭,记者继续跟她聊天,她慢慢愿意回答了。
流浪近一周 好心人天天送饭
海都记者联系上双阳派出所,但是民警说,他们之前来找过这位大姐,她不知道家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也不愿意跟民警去救助站。民警联系过街道的工作人员过来,也同样没有办法。
“你的手怎么了,是摔的吗?”记者看到,大姐手背上有一个小伤疤。说起这个,大姐话匣子就打开了。“我老公打的,脚这些也是。用‘沙铲’打。儿子上初中,不做作业,他也说‘我打死你’……”
大姐边聊,边吃下4罐八宝粥。当时已经到了下午5点多,一位接送孩子的女士,骑着电动车路过时停了下来。“她终于肯说话啦!”这位家长姓黄,儿子上幼儿园,女儿上小学,每天都要经过这里。黄女士说,差不多一个星期前,这位大姐就出现在这里。她觉得可怜,就来跟她搭话,但大姐始终不理她。担心大姐饿着,她每天都送饭过来。
“自己家里做的,做完就用塑料盒装一些过来。”黄女士说,有时候饭剩得少了,就带一点水果。“她很讲卫生,我之前带香蕉给她吃,她吃完都把香蕉皮收起来,放袋子里。”黄女士觉得,这位大姐不像是普通的流浪者。虽然送了好几天的饭,但黄女士一直都没跟她说上话。“家里的衣服找了一圈,都没有她能穿的。”黄女士说,眼看冬天要到了,她很担心大姐没地方住会冻着。
自称仑苍人 夫家在“岭头”
黄女士和记者一起,又开始慢慢套大姐的话。虽然大姐表达有些问题,不懂得自己或者某位家人叫什么名字,家庭地址在哪,以及家人的电话,但记者从她的话语中,得到了一些比较有用的信息。大姐自称娘家是南安仑苍人,现在住在“岭头”。至于“岭头”是哪里,她说不上来。她说自己有2个小姑,一个嫁到浮桥,是送煤的。她以前也在浮桥住过,用三轮车送过煤。大伯在“岭头”开修车店,大伯的2个儿子均成家,嫂子在帮忙看孙子。她自称有2个儿子,大儿子已经过世,小儿子在读初中。
聊天时,一位父亲载着穿中学校服的儿子经过。这名中学生下车,把自己的包子送给了她。“不仅是我,别人也给她送吃的。”黄女士说,她给大姐留下了碗,经常有人倒米饭、粥进去,让大姐吃,也有人买零食给她。
发现大姐愿意跟人沟通,黄女士再次报警。很快,双阳派出所民警也赶来了。民警根据大姐说的“岭头”查询发现,这个地名遍布大泉州多个地方。离该路段最近的,是一个在洛江马甲的“岭头”。民警联系上马甲派出所,并把大姐的图片发给马甲那边的人看,但经过当地人辨认,大姐并非他们那的人。
昨晚6点多,在记者的劝服下,大姐终于愿意跟民警走。民警先把大姐安顿在救助站里,再继续联系她的家人。如果你认识这位大姐,请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告诉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