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泉州留给历史的礼物

2015-11-12 11:15:5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留给历史的礼物

——记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建设

昨日,市民在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游玩。 (张九强 摄)

8日,由文化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礼花,绽放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上空。而在泉州湾口、百崎湖畔,一座起点高水准、目标世界级的艺术公园——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也盛大开园,献礼盛事。

未来,这座公园将以公共艺术形式演绎丝路精神,集中展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创作、文化精华,体现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同时,这座公园也将是市民休闲的去处,游客解读品味泉州的窗口,艺术节主题公园活动的主场地,各类缤纷文化艺术活动在此上演,泉州以文化和艺术对话世界的梦想也将藉此盛放。

而回首艺术公园的构想和建设历程,人们还会发现,这里不仅饱含从市委、市政府,到省委、省政府,再到文化部等上级部门,以公园为载体平台将艺术节活动的精彩成果永久地“留下来”,转化为一份文化财富的探索创新,同样也展现着泉州在启航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征程上,全力打造新海丝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历史性地深化与世界的文化和艺术交流,助推“中国梦”、“海丝梦”成真的担当与用心。

□本报记者 孙灿芬 游怡冰

艺术节“自选动作”赢得各方支持

2014年9月26日,文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在泉州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历史使命和文化积淀延续发展。

当重任再次在肩,如何做好“规定动作”,创优“自选动作”?批复下发后不久,泉州即在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导协助下,启动制订亚艺节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作为方案中的一个创新设想,指定一名市领导牵头,组成工作小组多次上京汇报沟通,得到文化部等上级部门的认可支持。

2014年12月,文化部经研究,推荐中央美术学院作为总策划单位,由泉州市协同开展系列艺术公园前期策划构想和规划工作。

2015年1月份,经市委、市政府批示同意,将泉州台商投资区在建的百崎湖东片区城市公园项目,提升建设为海丝艺术公园。

这样的创新设想,泉州最后还以“法定作业”的权威,为它加冕——在3月份召开的市两会上,“办好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建设亚洲艺术公园(注,即现在的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在坚定的推进步伐中,各方的支持和肯定不胜枚举,让泉州至今深切感怀——

文化部高度重视,先后于5月5日和6月5日组织召开两次高规格的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设计方案评审会,广邀各界专家集思广益。“亚洲园的设想很有气势,设想很好!”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不仅高度肯定公园构想,还拨冗主持召开第二次评审会,并就公园建设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与会的重磅级专家们纷纷对泉州建设具有全国第一个和唯一性的“海丝”主题艺术公园表达赞赏,提供支持;

中宣部和国新办有关方面领导听取汇报,予以肯定鼓励;

中央美院明确表示将组专门团队提供方案和智力支持;

福建省将项目作为省里和泉州市今后若干年建设的重点,省政府正式行文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

2015年7月,经历长达半年多时间各级各方沟通对接后,好消息接踵而至——

7月23日,文化部在《关于同意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总体方案的复函》中,正式确定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活动为艺术节重要组成内容,并明确公园要“以公共艺术形式演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着重体现‘国际视野、海丝主题、国家站位、泉州表达’的要求,集中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明创作和文化精华,体现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复函同时也明确,“为了配合亚艺节的举办,先期建设以亚洲艺术为内容的亚洲园,并在亚艺节开幕期间举行亚洲园开园仪式。

预留一定的空间将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成果以视觉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这意味着,艺术公园的构想瓜熟蒂落,转变为有框架可依的蓝图。

一周之后的7月30日,文化部再次发函,明确由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作为海丝艺术公园艺术设计创作总策划,以中央美院团队为基础,兼顾全国甚至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组成工作团队,推动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要求泉州市具体负责落实实施建设,文化部艺术司、公共文化司予以指导。

至此,作为海丝艺术公园一期项目,占地1069亩的亚洲园项目,建设水到渠成,迅速转入实质性阶段。

严苛审美打造精品工程

站像东西塔,卧似洛阳桥。在泉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千年长河中,一座座工艺先进、形态优美的建筑,因其经典,不仅是泉州的象征,更表征了泉州人的精神。而当建设海丝艺术公园的设想和先期建设的时间节点一经敲定,“建设一个世界级水准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泉州发自内心的强烈心愿,也是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寄望——

“通过部省合作,将海丝艺术公园作为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点项目,纳入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的重点项目”;

“省市合力推进,将项目建设成为具备唯一性、国家性、代表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地标,使其成为福建省推动海丝文化创新发展的新亮点”;

……

类似这样的殷殷期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海丝艺术公园的高起点。

于是,每一个环节都秉持精益求精——

操刀设计艺术公园的中央美院,不仅发动全校精英力量,统一筹划,并分公共艺术创作团队、媒体建筑与光艺术创作团队、园区导视系统创作团队等精准分工协作,还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罗人才,邀约知名业界专家王明贤、谢晓英策展和指导,邀约著名建筑师朱锫、王欣担当主体建筑设计,邀约著名当代雕塑家陈文令、吴达新的代表作品入驻园区;

承建艺术公园的同样是实力劲旅。他们中,既有掌握世界一流铺贴绿化技术的外聘高手,也有具丰富闽南建筑营造技艺的省五建公司;既有建设过北京首都机场“九龙壁”和奥林匹克组雕群的行业龙企,也有来自被誉为“世界石雕之都”惠安的专业团队和本土传统建筑建造领域的行家里手;

吸收借鉴经验,泉州北上鄂尔多斯,南下广东佛山,到往届亚艺节举办城市,搬来“他山之石”;

研究解决问题,文化部副部长丁伟,省领导张志南、李书磊、李红分别多次听取汇报,或实地检查指导公园建设;市委书记郑新聪、市长康涛亲自召开会议解决进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给予资金支持;

触碰创意天线,泉州多次组团上京,不仅与主创单位中央美院沟通探讨,还广邀文化部相关司局、国家话剧院、中国画院、国家文物局、清华大学发展规划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院等行家里手,共同参与评审,完善提升方案。

接衔福建和泉州的地气,囊括规划、建设、政策研究、文化、文物、艺术、社科、地方史、海交史等领域的全省专家详细探讨方案,提出详尽意见;由市委宣传部、文联、住建、公用事业、公路、园林和美协、作协、规划研究院、泉州海交馆等单位人员组成,一支阵容强大的市级专家队,提供咨询,群策群力。

推动执行落实,施工现场的省五建现场管理人黄春民回忆——“负责牵头协调的市领导始终保持两三天到工地一次,工程紧张时一天几次,而且每天晚上再忙再累也都打来电话问情况、追进度;每天清晨也都打电话询问一天的工作安排,以及应对天气变化的工作预案,关心鼓励工地一线同志”;项目属地台商区党政领导和项目工地现场建设工作团队加班加点,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公园分割为三大区域、九个场地,把指挥部、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四方人员捆绑在一起,责任到人,采取“三班倒”连轴转的形式,白天检查,傍晚碰头,晚上督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追求细节完美,“绿房子”3000平方米的绿植铺设没有一处缺株;“红房子”50万片红平瓦铺就的地面,一片都没有出错;用石条镶嵌拼接的海上丝绸之路地图,一毫米的精准差也要返工;分片区的特色不仅体现于主雕,也细微到绿植,于是,双塔与佛寺交相辉映,樱花将与芭蕉遥相致意。

……

正是这样,打造精品工程的共同目标下,各项建设环环相扣、层层落实。最终,“显山露水”的园子引来真诚赞叹——

“公园里,从亚洲各国移来的树木有很浓郁的情调,路网、坡度、草地、水面都非常宜人,水边湿地还保留了野生的芦苇和水草,有一种亲近自然的诗意。”

“公园里,‘红房子’和‘绿房子’相映成趣,‘红房子’用的是闽南乡土建筑工艺‘出砖入石’,‘绿房子’用的绿植蓬盖的几何型钢混结构,都很有创意。”

“亚洲符号文化群雕和泉州历史群雕展现了中国顶尖艺术家的才华,也展现了我们泉州工匠的手艺,相得益彰。特别是水中的雕塑‘海之梦’,如帆如影,如梦如幻,表达了我们对航海、对远方、对陌生世界的向往。”

8日的开园仪式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以这样充满深情和诗意的语言高度评价公园。一周内三次到园的他总结说,公园不仅陈列大师艺术,而且“本身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

情怀驱动书写泉州速度

从7月30日一锤定音,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文化艺术作品植入开工,由一个普通的市民休闲公园,提升为一个高水准的“海丝”主题艺术公园,到11月8日正式开园,时间仅用了100天,速度十分惊人。

这样的速度,源于泉州人对建成艺术公园的巨大热情和创造,也源于这座城市骨子里血液中对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以及一份责任的担当、使命的履行——

人员和设备投入在所不吝。绿植铺设现场,同等规模工程仅需5名技术人员,这里增加到20多人,工人也由一般标准的50多人,增加到200人之多,连平时无需坐镇的技术型女股东,亦常驻现场统筹指挥;承建“红房子”的省五建,仅现场管理人员,从10多人增至40多人。“不仅公司的精干力量基本都抽调到这,公司高层还三不五时巡场,自发成为编外的工程人员。”

白加黑、“5+2”的施工制度成为常态。“人员三班倒,机器24小时连轴转。”管理人员们坦言,工程全面展开后,每天太阳没升起就出发,月到天心方回家。到最后的冲刺阶段,组雕群现场施工负责人曹振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的三天三夜,自己只睡了12小时,只为以身作则,将正能量传递给现场的工人,把工程的完美坚持到完工那一刻。

创新的施工方法应运而生。门窗、吊顶、木栈道、涂料、水电安装……一待基础完工,所有可以作业的平面同步展开作业;“出砖入石”山墙所需的闽南味红砖和条石,采用废弃老屋的旧料,既节省时间,又凸显古意;成片的木格栅,想方设法联系到可以预制的浙江厂家,既专业,又加快了进度;就连建筑师的助理们,也一改平时不时“空降”的惯例做法,成为12小时驻扎现场的“值日生”,随时优化设计、修正失误,将设计与施工间来来回回的隔空探讨,变成了面对面的现场办公。

为了省些往返的时间,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工人们甚至还将午饭和晚饭的地点,从驻地挪到了工地,吃饭时间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就已是最好的消遣和休息。

这100天当中,所有参建人员自觉萌发的情怀之举,令人动容——

“从看到图纸那一刻,我们就喜欢上了这座公园。本土建筑企业参建这样世界级水准建筑的机会不多,我们倍加珍惜。为了让全亚洲和海丝国家的宾客们如期见证和分享这座泉州名城的新公园,我们加班加点也无怨无悔!”省五建人这样表达心声。

“这个作品我们要拿去参加国际比赛,不仅要做好,更要按期交付,无愧泉州的重托。”外援队伍这样树立目标,激励自我。

就这样,从上到下、从设计到施工,所有的环节、所有的领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艺术公园一天一变化、三天大变化。纵使是全程亲历公园从构想到落实全过程的文化部工作人员,都为这么短时间内,一片荒地上如愿造就的美妙情境所震撼。

没有围墙的公园是全亚洲文化财富

8日下午,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闽南特色的拍胸舞与风情曼妙的印尼舞同场竞艳,传递出浓浓的丝路情深。

在文化部和福建省领导、泉州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市有关领导和台商区党政领导,以及亚洲合作对话机制轮值主席国、协调国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批尼·扎禄颂巴,亚洲合作对话机制临时秘书处秘书长班迪·林沙军,孟加拉国文化部辅秘、文物局局长穆罕默德·阿尔塔夫·侯赛因,斯里兰卡内政、西北省发展和文化部辅秘伯纳德·瓦桑塔,科威特大学管理与经济学教授兼投资公司联合会秘书长拉马丹·沙拉哈,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嘉宾,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见证下,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执笔为“金狮”点睛,狮子眨巴眨巴眼睛,焕发活力,口吐“开园大吉”彩幛,而一旁,16头小醒狮也意气风发,拉下覆盖在座碑上的彩绸。以充满创意和情趣的场景,这个备受瞩目的艺术公园在丽日和风下的“海丝”背景里开园迎宾。

事实上,这样的国际化场景,这样的丝路情深画面,在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已并非首次。在开园的前一天,作为本届亚艺节暨第二届海丝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花团锦簇——相聚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植花纪念仪式在这里举行,韩国、印尼、孟加拉等11个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艺术团在这里,和文化部、福建省、泉州市、台商区有关领导、国内艺术家代表们一道植花,播种下“情系亚洲 逐梦海丝”的友谊。

紧随其后,在艺术公园的“红房子”内,“海丝情怀——名家画泉州 泉州名家画”美术作品展揭幕,在“绿房子”里,海丝艺术公园整体规划模型摆上沙盘,各国艺术、各种文明精心布设其中的壮阔蓝图让人憧憬无限。而在距离它们不远处的草坪上,“力的共生”当代艺术装置个展也正式开展。这个文化和艺术的公共平台,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姿态,再现“美美与共、共生共荣”的丝路友谊,迅速承担和发挥出预设的功能作用。人们已经开始预见,随着中央批准同意两年一届的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在不久的将来,各国艺术将在这里争奇斗艳,各种文明在这里交流互动,各样展览和展演将各美其美,以艺术公园为最好深度交流平台,泉州在建设新海丝的时代背景下,将与世界互学互鉴、交流碰撞,继续织密丝路情,谱写出全新的丝路故事。

连续几天来,人们还发现——

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艺术公园,把艺术交给人民,使人民亲近艺术。在过去几天中,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市民游客,携老扶幼、呼朋唤友,与来自全亚洲和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们一道,涌入公园,在“红房子”里看画展,在“绿房子”里感受现代意味的“山园”,在水镜冷雾广场上戏水,在开阔的草坪上围观陈文令、吴达新等艺术大家带来的先锋作品,在公园主雕“海之梦”前用相机和手机留下难忘一刻,在夜间的海丝广场上观赏精品文艺节目展演……在这座家门口的世界级公园里,艺术的力量将人们带到新的美好的境界当中,欢乐和骄傲是他们无声的共同语言,“共享发展”的五中全会精神,在这里淋漓精致地落实与展现。

这里蕴含着感染人心的艺术力,讲述泉州也放眼世界,重温历史也期许未来。在陈文令等艺术家的眼里,“世界走向泉州和泉州走向世界”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艺术表达。资深媒体人、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舫则为公园内里的联结所感动。她说,公园以当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历史情感,复活了泉州文化中开放、多元、融合的一面,激荡着泉州人面向未来的自信与豪情。在这座公园里,时间与空间、昨天与今天、开放与包容并峙对话,堪称泉州文化的一枚当代标识。

这里涌动着一股拉动区域向上的经济力,在意料之中,却又迅不及掩耳。“未来,公园不仅将提升区域的人气,成为市民休闲的去处,也将是中外宾客认知泉州城市和海丝文化的公共客厅。”台商区公职人员高结山还在这样憧憬时,公园周边的楼盘已拉出“亚艺节11月8日盛大开幕 家门口呈现世界级公园”的横幅,而微信朋友圈,“美得不要不要的,我们集资去买房!”成为市民对公园最好的赞美。有先见的市民判断,以艺术公园为龙头带动,这里或将成就以文化和艺术引领城市新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

这也是一曲“一带一路”主题的旋律,呼应泉州海丝起点的历史,又引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城市未来。“艺术公园体现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文化相通。”参加开园仪式的雒树刚在游园后这样评价。在此同时,他还认为,主题突出、建造精美的艺术公园,可以说是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团队,是一个卓越的成就。今后,文化部将把其列入“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的重点项目。以此为基础,他还勉励说,文化部将全力支持泉州打造以“海丝”为主题的文化项目,充分发挥泉州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作用。“泉州搞‘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越多越好,越有影响越好!”他的话让在场的泉州人无不豪情激荡、信心满怀。艺术公园总策划范迪安则表示,通过公园,人们会发现,新海丝征程,泉州已扬帆出海。

这更是一份永恒的文化财富,留在泉州,呈向亚洲。同样数次到园的丁伟副部长深信,这个公园为此次在泉举办的亚艺节增光添彩,也在泉州城市留下永恒的文化财富。更难能可贵的是,以其“海丝”的宏大命题,这份财富造福泉州,也将惊艳亚洲甚至世界。

……

10日上午,开园三天的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迎来文坛巨匠、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创意连连的公园,吸引莫言时时驻足、细细品味,更让他遥想万亩海丝园全面建成时的壮阔画面。

“今人也没有想到,当丝路几成历史遗产的今天,能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出崭新的风貌,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莫言深有感慨说,海丝起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以艺术的形式展示丝路精神,增进丝路各国文化交流,是一种独具慧眼的创意,也是泉州人民在文化保护和创新上积极作为的成果,连接起历史、现在和未来,具有深远意义。

“保存完好的泉州古城,是历史留给泉州的财富,而海丝艺术公园,将是泉州留给历史的财富。”这位沉默少言、睿智平和的长者给出了这样一个锐利的论断。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