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晋江草庵:世界摩尼教的重要史迹

2015-11-17 15:17:0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道貌佛身的摩尼光佛

唐会昌后,因政府压制,摩尼教活动谨慎。但到了北宋初年,政府颇加优礼,还收集摩尼教经文编入道藏。粘良图介绍说,在这种开放的气候下,明教徒在晋江华表山麓“结草为庵”,故名“草庵”,在此传教。受地方崇信明教风气的感染,彼时尚在同安县任主簿的理学家朱熹,还曾与同僚结伴拜谒清源山呼禄法师墓,并“牲酒致虔”、作诗留念。

到了元代,元政府对各种宗教兼容并蓄,著名的草庵石刻也是元代泉州摩尼教活动兴盛的见证。“元至五年(1339年),明教徒将草庵改为石构建筑。”1954年,泉州海丝学者吴文良曾在泉州津头埔村发现一方刻有汉字和古叙利亚文的墓碑。据解读,墓碑的主人是住在泉州的僧官,管理江南诸路的明教和秦教(基督教)。“这表明,元政府把明教纳入管理,允许其公开活动,而且管理明教的机构就设立在泉州,反映出泉州的明教活动更盛于他地。”粘良图表示。

不仅如此,明教还融入佛道等多元文化。粘良图从近年来于草庵收集的墙面石雕发现,图案有卐字、飞天、狮子等,这既证实了当时建筑的精美,也可看出当时这座寺宇带有浓重的佛道教色彩。

最为典型的当然是寺宇内的摩尼光佛石造像——佛像长发披肩,身着宽袖对襟道袍,结带为扣,趺坐于莲座,双掌对叠平置腹前,佛像背后刻18道毫光做四射状。因为兼具佛教和道教造像的特征,这尊像被很多学者概述为“道貌佛身”。

书写特殊的摩尼教归宿

明朝初年,摩尼教又一次迎来了命运转折——“太祖有天下,以其教上逼国号,禁除之”,泉州的摩尼教也遭受严重打击,传承数百年的明教活动中心草庵日渐衰败。

学界曾普遍认为,到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摩尼教已在世界上灭绝。“但草庵附近一带新发现的摩尼教遗存,让学界重新审视摩尼教消亡的时间问题。”粘良图在田野调查中发现,草庵附近苏内村的境主宫,供奉的5位主神中,包括摩尼光佛、都天灵相、秦皎明使在内,有三位与摩尼教有关。不仅如此,苏内村时至今日仍每年为这三位主神做神诞。

草庵摩尼光佛还像其他民间信仰尊神一样分灵外地。早在百年前,晋江东石玉井蔡氏商行就到草庵请得分灵,现仍安置于玉井夫子宫,为蔡氏族人所共同敬奉。

“草庵附近苏内村近代明教活动踪迹的发现,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粘良图说,很多学术专家认为,摩尼教在泉州转化为民间信仰存在,为世界摩尼教归宿问题研究提出新的理论依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