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白濑水库预计明年年底开建 安溪永春3万多人即将大搬迁

2015-11-24 08:57:49 曾小琴 彭思思 吴智明 柳小玲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二十年打拼

盖起近400平三层楼房

搬迁时间刚公布,李义跃的奶奶就做了一个决定——搬家前,给家里20岁的长孙李义跃娶媳妇。

她说,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家里有个年轻的媳妇好当家。于是,在奶奶操办下,搬迁前18天,李义跃和打小就认识的同村姑娘结了婚。

时间仓促,来不及置办家具,两人到大队一登记,就算把终身大事给定了。之后,李氏一家12口,带了3张床,几把凳子,搬到了同安窑市村。新婚妻子帮忙照看家里,李义跃则去山美水库开搅拌机。每月27块钱,供一大家子买菜、油、米,基本存不下钱。

李义跃的小家庭有5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有天起床找不到女儿,才发现被挤到床底下去了”。为了养家糊口,李义跃辗转三明、将乐等地做泥水工。冬天的风吹得手上的口子生疼,他还是要干上十几个小时,不然这一天就赚不到2块钱。

经过12年辛苦打拼,李家5个兄弟花了一万多元,在自家房屋后加盖起4个房间,共80平方米。如今,李义跃和儿子一家住在他1994年建在镇上盖的370平方米的3层楼房里。

21年前,李氏家族在同安区五显镇三秀山建了朋口李氏家庙,每年举办庆典纪念祖先。还在九都镇建了祖厝、纪念碑等,每年都会组织乡亲回去祭祖,并告诉后人,他们的根在九都。

历时四年多

编纂镇志留下故乡“证据”

“40多年过去了,当初离开的年轻人变老了,很多老人也走了。如何让九都人记住并传承自己的根?”九都镇纪委书记李胜辉说,2010年,九都镇启动镇志编纂工作。他们踏访每一个移民点,获得了许多珍贵的材料,历时4年8个月,于今年年初出版了南安九都镇志。

回忆当年,李胜辉感慨万千:“每到一处,乡亲们都会放鞭炮、准备家乡菜欢迎我们。”而走访过程中,移居漳州长泰的80多岁老人陈火章,竟还能说出九都下店街当年商贸繁荣的景象,甚至连什么人开什么店都历历在目。

南安康美镇东旭村的沈江海,从最新版的《九都镇志》中,找到了沈家移民的记载。1972年5月,九都公社和安大队高坪社沈姓12户约80人移居康美公社分散插户。多年来,沈江海一家8口,靠双手打拼,从无到有,如今20多人的大家庭,生活过得安稳且富足。

沈江海说,父亲总说“入乡随俗”,虽然舍不得老家的田地,但到了新地方,就得融入新的生活。每年佛生日都跟着当地村庄一起过,村里要修建寺庙、公路,他们也都热心捐助。

当年移民时,儿子还没出生,关于故乡的记忆,从他们这一代就断片了。《九都镇志》出版后,沈江海给三个儿子各拿了一本。他说,这本书是“证据”,证明他们来自何方。他常会告诉孩子们,“这些被水淹的地方,以前都是农田”,“后面的山从前光秃秃的,现在没人用,长得茂密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