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跨越180年清朝诏书长啥样 为何盛赞惠安古稀老人?

2015-11-26 14:22:13 刘淑清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跨越180年 清朝诏书长啥样

180年前的清朝诏书长这样

东南网11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刘淑清 谢明飞 文/图)清朝道光十五年,迄今已有180年。那一年的冬天,从京城而来的一纸《道光敕命》,打破了东南沿海小县城的宁静。诏书中寥寥200余字,却犹如千斤之重。如今,《道光敕命》藏于惠安县档案馆库房之中,伴随着樟木的清香之气妥善保存着。

而你,是不是也一样好奇,跨越了180年,这泛黄的诏书如何而来又颁发给何人呢?

诏书从何而来?

打开层层大门,穿过惠安县档案馆有些幽暗的库房走廊,开启充满樟木香气的箱匣,一份带着岁月痕迹的清朝诏书慢慢铺展开来。

1985年,惠安县档案馆在当年的百崎乡征集到一份清代的官方文书——《道光敕命》。《道光敕命》为绢质诏书,长1.65米,宽0.32米,因岁月的侵蚀,诏书的边缘有些抽丝泛黄。惠安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初见它时,它静静躺于小木匣中,高高藏于郭氏宗祠主梁之上。

戴上白色手套,档案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诏书展开,一段180年前的佳话,便呈现于我们面前。诏书内容分别用汉文、满文两种文字竖写,诏书中间加盖方形玺印,卷首织有“奉天敕命”四个篆体字,周边伴有双龙图腾,两头的卷轴已经失存。

诏书原本寥寥200余字,多为嘉奖之词。它跨越了180年,带着岁月的沧桑,从京城一路风尘仆仆,往东南沿海县城而来。

诏书颁予何人?

这份颁发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诏书,记载了什么又是颁发给谁呢?原来,这是当时朝廷颁发给议叙盐运司知事郭金榜父母郭用锡和骆氏的。郭金榜被封为修职佐郎,骆氏被封为八品孺人。

为什么褒奖?诏书中提到“兹尔子遵例急公”,所以推恩封赠郭金榜父母。

“遵例急公”,意思就是急公众之所急,用现代话讲就是热心公益事业。《郭用锡暨骆氏孺人墓志铭》(陈金城撰文)记载:“现实丁亥岁(1827年)邑有城工役,公捐重资以倡。嗣建文峰书院,又踊跃输助,命儿子金榜董其役。大吏胪事状以闻于朝,皆纪实也。”由此可见,当时郭家热心公益事业,不仅捐重资修缮城垣,还捐资兴学修建文峰书院。

惠安县素有“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传统,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更是丝毫不吝啬。

道光《惠安县续志》卷二《建置志·学校》记载,原螺阳书院地狭隘,屋舍少,不足以开展学业。道光七年(1827年),知县仝卜年倡议民间捐资,县城里的人一下子就输助了一万一千九百余金,选址于县城东门外修建,并改名为文峰书院,道光九年(1829年)竣工。在仝卜年倡议下,参与修建文峰书院名人乡绅贤士可不少,不仅有进士、举人,还有经学家等。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