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历经沧桑近千年 义风荡漾德化大铭乡颖川堂
2015-12-04 09:18:1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颖川堂,又名颖川庙堂,俗称横溪祖厝,位于德化县大铭乡琼溪村,为明崇祯进士出身礼部右侍郎赖垓的家庙。

义风荡漾颖川堂

该家庙坐落在德化大铭乡琼溪村内,肇建于宋,沧桑近千年;历代走出过众多官员,大多清风一袖,弘德贞廉;明礼部右侍郎赖垓名闻天下,崇祯帝曾赐其“代天行玺”竖匾,他忠义不二的故事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颖川堂保持着宋代建筑形式

核心提示

颖川堂,又名颖川庙堂,俗称横溪祖厝,位于德化县大铭乡琼溪村,为明崇祯进士出身礼部右侍郎赖垓的家庙。颖川堂肇建于宋代,如今其建筑依旧保持着宋代建筑的形式。颖川堂出过不少名士官宦,其中尤以赖垓名闻天下,他曾受命出使高丽、安南等地册封,故崇祯帝赐其“代天行玺”的竖匾,此匾至今悬挂于家庙中。今天,就让记者带您一道去领略巍巍戴云深处的颖川堂吧。

□本报记者 吴拏云 陈小阳 文/图

家庙的瓷片雕栩栩如生

历经沧桑近千年

“赖垓封王,权君七日”,这是在德化流传很广的故事。赖垓,德化大铭乡琼溪人,明崇祯元年进士。他初任浙江平湖县正堂,二任翰林检讨,三任右春坊(太子宫)右庶子中允翰林院编修,四任国子监司业兼祭酒印务,五任右春坊右庶子兼翰院侍读,六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是崇祯皇帝的得力近臣之一,曾多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代表朝廷赴高丽(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地册封藩王,故有“权君”之说。

赖垓是颖川堂赖氏一族的杰出代表人物,那么颖川堂建于何时呢?据“琼溪赖氏颖川堂碑记”所载,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赖十四、赖十七、赖三十兄弟三人从永安迁居德邑横溪下洋,并在垵头搭寮而居。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赖氏族人请来风水师“陈朗仙”,督建了赖氏家庙——颍川堂。该堂所在山脉发自巍巍九仙山,落穴之处前有峥嵘纱帽文峰,后有叠岫环绕屏嶂,水消甲口,人称其地形为“两旗结彩”。

颖川堂前有一条环山自东向西横流的小溪,因此,村名为“横溪”。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赖光授琼州府教授后,赖氏以此为荣,借其仕地琼州的“琼”字冠其地名之首,遂更名为“琼溪”,沿用至今。据德化县知名文史专家周宗禧先生所述,颖川堂历经沧桑近千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遭回禄之灾。乾隆五年(1704年)夏重建。1929年,颖川堂不幸遇兵燹(xiǎn)之祸。1940年冬,琼溪赖氏全族鸠工庀(pǐ)材,在原地复建。现存的颖川堂保持着宋代建筑形式,为歇山式皇宫起建筑,由顶替厝、正堂、下堂构成。

堂后水渠遇上再大的暴雨,水也不会溢出来。

堂后渠“大雨不盈”

颖川堂正堂,“十一架四扇起”,厅头奉祀着颖川堂赖氏历代宗亲显祖考妣神位。厅头屏柱楹联写着“桥梓并树在贤祠后进至今称景仰,学治兼优膺帝简先朝当日备咨询”,中柱联道“锡姓来唐宋富不以财道德裕千年俎豆,明经开燕贻贤而在位文章宗百世师臣”。堂上悬挂着赖垓立的匾额“名注金瓯”“望隆玉署”“弘德贞廉”等,当中还有赖垓“代天行玺”横匾和通政使参议赖兴立的“山斗仪型”匾。下堂,前为半楼起,正面平常不开大门,仅放半楼顶门作向外观望之用。据介绍,唯有遇上重大祭祀或宗族活动,才大开正门,并放木梯至山路。闽南家庙正门一般来说都只有遇到重大活动才开放,而颖川堂大门“收梯而待”,更是独特,这应与传统有关。

颖川堂还有个小秘密,那就是堂后挡土墙前的长方形池渠,长年保持“池泉不涸,大雨不盈”。据德化大铭乡陈永生副乡长介绍,这小池渠作用极大,遇上再大的暴雨,水池的水也不会溢出来,能安全地把水排出去,相当神奇。

颖川堂的两侧还有琼溪龙楼堂、琼溪文前堂两座祠堂。龙楼堂系颍川堂长支祖祠,辟基启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文前堂系颍川堂的二房次祖,也叫“太史第”,于明嘉靖年间由赖垓的祖父鼎建。传说赖垓是在泉畔降生的,在文前堂后,记者真的发现在小山坳中有一泉眼,里面泉水清澈,旁边还立着一块石碑“赖垓诞生地”。据村民介绍,赖垓之母李氏就是在这泉眼边,生下赖垓的。

颖川堂中匾额众多,“代天行玺”匾文据说是张瑞图亲题的。

传张瑞图亲题匾文

“闽中屋脊”戴云山脉,望不尽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戴云山中的颖川堂,周围林木郁翳,沟壑纵横,涧泉涓涓,清风习习。而颖川堂中走出的人物,也大多“清风一袖”,令人赞赏。明嘉靖年间,赖孔身任直隶滁州全椒县儒学训导,以德励士,因孙赖垓官至三品,后被朝廷赠封为中宪大夫,全椒县县令李元龙赠其匾额“清风淑人”;赖孔之子赖燫,曾出任广东四会县县令,政绩卓著,当其离任时,百姓感其德政,崇祀为乡贤;另有曾官任海南儋州府正堂的赖光,清廉为政,以“德政风清”“义行”而流芳后世。

当然,最出名的人物还是赖垓。赖垓为官清廉,政绩辉煌。当他初任平湖县令时,兴修学舍,整顿盐政,减轻民负。后因文优且政绩卓著,入朝为官。在朝中任职期间,忠于职守,成为朝中重臣。据有关文字记载,他曾代天出使高丽(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地册封藩王,使得这两处边疆安定(内中还有众多他在安南智斗酋长藩王的故事),所以崇祯帝赐其“代天行玺”的竖匾。现在我们在颖川堂内看到的“代天行玺”匾,上面的字据说还是大书法家张瑞图所书。当赖垓册封藩王的事迹传到泉州时,深深触动了张瑞图的心。当时,曾任建极殿大学士的张瑞图已经罢职归乡,隐居晋江青阳,每日诗文弄墨自娱。当他听说赖垓如此了不起时,万分感慨,挥毫泼墨,欣然为赖垓祖庙颖川堂写下了“代天行玺”匾文。如今此匾也被赖氏族人视为家族至宝。

深山里的赖氏家庙

忠义浩荡世传颂

民间关于赖垓殉难于汀州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但是由德化县政协文史委提供的赖垓史料中,对此予以了辟谣。

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建成立南明政权,建号隆武。民间流传称,赖垓追随隆武帝,并出任国子监祭酒。顺治三年,清兵攻陷仙霞关,赖垓随隆武帝奔汀州。清兵追至,隆武帝遇害。此时,因战事焦灼,信息十分混乱,赖垓殉于汀州的消息不胫而走。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黄宗羲在《行朝录》中称,“壬辰(1652年)八月,刑部侍郎王虞石自五指山至厦门,言‘隆武在彼,赖垓熊纬皆从亡”。清三余《南明野史》也认可这种说法,“其从亡之臣,则戊辰进士赖垓、河南丙子解元熊纬也”。传说,赖垓与熊纬在汀州试院堂前自缢于唐代双古柏树上。后人在树的东边建“双忠庙”,用于纪念他们,并称双柏为“双忠树”。

实际上,赖垓并没有死于战乱。早在1642年,其母病重,赖垓就告假返乡。后母丧,他就在家服丧3年。1644年,崇祯帝自缢,明朝本质上宣告灭亡。1645年,赖垓的父亲也去世了,赖垓心灰意冷,遂结庐于琼溪清洁寨,希望过上恬淡的隐居生活。清顺治帝颁诏欲启用赖垓,但他明志坚辞,称忠臣不事二主。赖垓先后多次拒绝清廷的出仕延请,为此清洁寨还被清兵围困长达3年之久。后来,清廷见费尽心机也无法令他回心转意,只好作罢。德化女诗人张玉芬为此称赞明朝遗臣赖垓的忠诚是,“神州大地上的一根标杆”。

顺治十八年(1661年),赖垓安然在乡谢世,终年69岁。其生前著有文集10余卷,可惜皆散失。流传下来的诗篇《重游九仙山》、《登石壶洞》、《飞仙山》等收集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如今距赖垓辞世已有354年,但他册封藩王、固守清洁寨的故事,仍被口口相传,让人肃然起敬。

颖川堂大厝的檐角上有精美彩画

赖氏家庙古意盎然

山中有一泉,旁边立着一块石碑“赖垓诞生地”。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