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生Ramoma寄住在泉州七中的学生涂逸凡家中,两人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本报记者 曾聪虹/文 林劲峰/图 (署名图片除外)
故 事
“洋学生”不时冒出闽南话
前几天,泉州七中“国际汉语班”的黄丹丹老师一走进教室,9个德国留学生用她教的中文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并送上了蛋糕和他们自制的生日贺卡及礼物。“真是太意外了,没想到他们会如此用心地庆祝我的生日!”黄老师又惊又喜,心中涌起阵阵暖流。
这些“洋学生”在上课时十分活泼,勇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拒绝“题海”,只选择自己想做的题目去做;他们除了会讲一些中文,还会时不时冒出“呷蹦(吃饭)”、“踢淘(玩)”、“拍球(打球)”等闽南语,“洋式闽南腔”令人忍俊不禁;他们体能很好,擅长运动,在七中校运会上表现抢眼,拿了四个单项第一和团体第二名。
这9名德国学生便是首批来泉州留学的外国中学生,他们来泉州已经近4个月了。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和适应后,11月份正式被录取为泉州七中“国际汉语班”的学生,将进行为期一年的留学生涯。金发碧眼的他们,不仅拥有“高颜值”,而且都是“学霸”。他们是从与德国合作项目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来中国留学,是为了体验中国文化,更好地学习中文。
20岁的德国姑娘Ramoma刚刚高中毕业,在上大学之前,她有一年的“修学期”,这段时间她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学习或实践,并以此作为修学经历,成为大学录取的参考依据。Ramoma说,德国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有了高中毕业证书,才可申请入读大学。不过德国没有“高考”,申请大学不是凭某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高中阶段的综合成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成绩和志愿选择申请大学和主修、辅修科目,与所申请科目相关的修学经历、实践经历等都会作为大学是否录取的参考因素。“来中国后,觉得自己的中文水平在不断进步。”Ramoma表示,她想申请进入慕尼黑大学修读国际经济学(主攻中国方向),到中国留学,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
16岁的Henrik是一名初中学生,他来中国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文化”。“这里的美食、美景,跟在德国时了解的中国太不一样了。”Henrik笑着说,他逛了泉州的开元寺、清源山等许多地方,觉得泉州交通方便,城市繁华,风景也很优美,比想象中更好。
据悉,“国际汉语班”的课程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包括综合汉语、阅读、口语、听力,以及太极拳、国画等,“小老外”们学起来都觉得很有趣。教课的老师是泉州七中国际班的老师,他们大多在国外教过汉语。每天上午,留学生在汉语班上中文课,下午则根据各自需要选择不同课程插班学习,或者去参加社会实践。每周2个晚上到校自习,其他时间自由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