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永春再现商周古窑址 专家推断当地或存古窑群
2015-12-05 09:06:27 来源:东南早报、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3日,记者来到永春县介福乡辽田尖山时,泉州市文物考古所专业人员张恒兴等人正在忙碌挖掘一处古龙窑,该窑初步确定属于商周时期。

考古挖掘现场

早报讯 (记者 黄墩良 通讯员 梁白瑜 文/图)12月3日,永春县介福乡辽田尖山,泉州市文物考古所张恒兴等专业人员正在忙碌挖掘一处古龙窑,该窑初步确定属于商周时期。目前,新发现的窑址已经发掘出一些破碎的陶瓷片。据悉,龙窑在南方比较多见,由于它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龙攀岩在山上,故被称为龙窑。

这是继去年在该地首次成功发掘商周古窑址之后,又一个重大发现。两处窑址相距不外百米。

“永春县介福乡这里应该有一个古窑群。2007年,在这里首次发现商周时期古窑址,去年成功完成第一期发掘工作。”张恒兴高兴地说,商周古窑址的发现将泉州瓷器烧制史从现在已知的唐代提前到商周时期,时间提早了2000年左右。

为何永春境内会出现如此早期的窑址?据九牧卫浴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岳邦仁与相关研究机构的考证,认定介福乡有可以独立成瓷的材料,这种材料名为“伊利石型低温陶瓷黏土”。也正是拥有这样的黏土,成分相当均衡,不需添加其他材料,并只需低温烧制就可以成瓷,永春先民能够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商周时期就烧制出如此高水平的陶瓷。

“11月27日,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羊泽林、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受国家文物考古所委托带队过来开启挖掘。”介福乡党委宣传委员林颖华介绍说,去年发掘古窑址期间,有介福村民提供线索,此番专家们正是凭借线索进行开挖的。

挖掘出的陶瓷片

■相关链接

永春发现原始青瓷窑遗址

泉州烧造陶瓷历史或提前2000年

2007年,永春辽田尖山首次发现商周时期古窑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受到关注。有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推早了泉州的瓷器烧制史,有望为我省闽江流域和晋江流域商周时期文化现象找源头。

经过前期的考察与准备,去年10月26日,由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泉州市博物馆、德化县文体局和永春县文体局组成考古队进行发掘,目前第一期发掘工作已经完成,商周时期古窑址已基本被挖掘出土。

原始青瓷或许并不少见,但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却不多见。据悉,前几年浙江发现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所以史学界一般认为原始青瓷起源于浙江。

陈建中介绍:“此次在德化与永春交界处发现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这对闽南陶瓷烧制史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证据有力地将泉州陶瓷史向上推了千年。而且相较于浙江的部分窑址,我们这个商周窑址保存更为完整,特征更加明显,这些完整的信息有利于我们研究龙窑烧成温度的信息,了解当时烧窑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永春再现商周古窑址

专家推断:当地或存古窑群

古龙窑正在持续挖掘中

【核心提示】

3日,记者来到永春县介福乡辽田尖山时,泉州市文物考古所专业人员张恒兴等人正在忙碌挖掘一处古龙窑,该窑初步确定属于商周时期。据悉,龙窑在南方比较多见,由于它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龙攀在山上,故被称为龙窑。这是继去年在该地首次成功发掘商周古窑址之后,又一个重大发现,两处窑址相距不到百米。

□本报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梁白瑜 文/图

考古新发掘 印证或有古窑群

去年11月6日,考古人员公布,在永春介福乡一带的辽田尖山发掘出商周古窑址。此前,福建省与泉州市的考古队在这个古窑中清理出了大量陶瓷碎片。据考证,这座古窑属于商周时期,也就是距今3600年到2300年之间,从窑中出土的不仅有硬陶,甚至有了原始青瓷,表面的花纹多样且精美。

此次新发掘的窑址长3米多、宽1米多,不少陶瓷碎片重见天日。考古人员表示,由于刚开挖一周,还遇到雨天,因此不排除周边还有更多古窑址的可能。“这处窑址印证了一种推测,永春县介福乡一带应该有一个古窑群。2007年,在这里首次发现商周时期古窑址,去年成功完成第一期发掘工作。”张恒兴高兴地说。目前,这处窑址已发掘出一些破碎的陶瓷片,暂时未发现完整的器物。

永春商周古窑址的发现,将泉州瓷器烧制史从现在已知的唐代往前追溯了2000年左右,提前到商周时期。

不少陶瓷碎片重见天日

永春境内商周遗址众多

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永春境内发现的先秦文化遗址(其中多属商周时期)有数十处之多。它们分布于一都到湖洋一带的广阔地区,尤其密集分布于五里街、桃城、蓬壶及达埔,比如五里街的九兜山遗址、康山遗址、大宗山遗址、许厝山遗址、铜鼓山遗址等,桃城的长安山遗址、化龙山遗址、新宫山遗址、覆船寨亲边山遗址等,蓬壶的马头山遗址、杰山遗址、鳌山遗址、吴山遗址等。此外,还有达埔的大宫山遗址、凤山庵遗址、寨心尾(又名茶心山)遗址,石鼓的后圳古遗址、格仔寨遗址,岵山的大杏山遗址,一都的大湖尾遗址,湖洋的贡子山遗址,锦斗的虎坪山遗址等。

这些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采集到的文物以印纹硬陶居多,沉质软陶次之,釉陶少见,纹饰有相同之处。据《永春县志》记载,出土文物较多的是罐、壶、钵等器物残件,器壁厚薄不匀,有手工制作、慢轮修整留下的手捏痕迹和旋转刮削面,特别是釉陶的装饰弦纹明显是轮制的。采集的陶片有做工较精美复杂的纹饰,还有作为装饰品的石环。此外还发现有春秋战国的刀币,先秦的五铢、圈点陶罐、陶豆等。

拥有独特黏土方便烧瓷

为何永春境内会出现这么多早期窑址?据九牧卫浴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岳邦仁与相关研究机构的考证,介福乡有可以独立成瓷的材料“伊利石型低温陶瓷黏土”。这种黏土成分相当均衡,不需添加其他材料,只需低温烧制就可以成瓷。除了介福,永春境内这样的黏土遍布,因此,永春先民能够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商周时期就烧制出如此高水平的陶瓷。

“11月27日,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羊泽林、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受国家文物考古所委托,带队前来开启挖掘。”介福乡党委宣传委员林颖华介绍,去年发掘古窑址期间,有介福村民提供线索,此番专家们正是凭借线索进行开挖。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