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母亲来女儿房间,望着女儿未绣完的“家和万事兴” 东南网12月1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莹钰 韩影 见习记者 王金淼 文/图)12月15日8点到今天早上8点,72小时里,我们的生活或许并没多大变化。天气变冷了,茶水凉得快了,衣服添厚了,夜里被子捂得更紧了。 可这72小时,永春蓬壶镇魁园村的尤书章,却经历人生中最难熬的痛楚,和最暖心的关怀。 72小时前,他那患有尿毒症的养女阿春,在来泉州做透析的途中晕倒离世。随后,阿春对抗疾病的坚强、对家庭亲人之爱的故事,牵动读者,截至昨晚,爱心款已近30万(详见《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永春病逝尿毒症女孩昨火化 养父坚持烧梳子因女儿爱美》)。 昨晚,尤老伯让侄子王文裕向记者转达他的想法。他希望大家不要再汇钱给他了,“我的债务已经够还了,还完债,我和老伴会留下一点养老,剩下的爱心款,我愿意转捐给更有需要的人们”。 15日9:00 失孤之初 他每一分钟都心力交瘁 一年52周,每周透析两次,连续4年下来,阿春和生命赛跑了8万多公里。老尤知道,这孩子疲惫了。 失孤之初60小时里,父亲尤书章每一分都像打仗,寝食难安、心力交瘁。 出事当天上午9点多,尤书章坐上开往泉州的大巴,一路既害怕女儿没了,又心存一丝希望。 中午11点多,尤书章在泉州江滨路口下车时,鲤城临江派出所民警已在那里等着,他们没有把噩耗马上告诉他,而是带他到派出所,说了好多安慰的话,才告诉他女孩没了。 “那我女儿呢?在哪里?”尤书章的心沉了下去,带着哭腔。 此后的30小时内,尤书章都没见到女儿。阿春已躺在殡仪馆的冷库里,毫无知觉了。那天中午,民警递给老人一盒饭,可他吃不下。嚼着嚼着,饭粒就掉出来,鼻子一阵酸。 有好心人给他捐款,尤书章一直点点头说“感谢”,可失去至亲之痛,令他难以喘息。 12月15日晚上,尤书章在泉州亲戚家过夜,一夜难合眼,白胡茬一夜间长长了,和刀刻一般的皱纹相掩映。他心里只想着,能再看阿春一眼。
昨晚7点,送走了亲戚,尤书章攥着红塑料袋,还了第一笔债6000元 16日16:00 最后一眼 亲人们纷纷拉住他 直到16日下午4点多,尤书章才得以见女儿最后一次。阿春被从冷库里推出,被推向火化间。尤书章看了一眼,女儿被一个蓝色塑料袋套着,侧着脸,头发乱糟糟。若非亲人们拉住了,他差点就扑到女儿身上。火化的40分钟里,尤书章脸上的皱纹一次次被泪水打湿。 骨灰盒就那么一点点大。尤书章小心翼翼捧过的一刻,仿佛觉得时光倒流了。闪回到24年前——一个寒冷冬雨的日子里,他和妻子邓桂招,也是带着伞和雨衣,兴高采烈地到邻村,去抱养才5天大的阿春。 一家三口的时光,总是快乐的。每年芒种时节,阿春没人照看,正值壮年的尤书章,挑起扁担,一个篮子放镰刀锄头,一个篮子放阿春。秋收时,尤书章肩上的扁担没变,只是阿春的另一边,换成了稻谷。 前天晚上7点多,尤书章处理完女儿后事后,带着爱心款和8个亲戚,坐车回永春老家。他坐在后排,一路沉默。灯影一幢幢闪过,关于女儿的点滴犹如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闪过。 阿春一年年长大,上学了,打工了,恋爱了。每次他问爸妈老了怎么办,阿春都会说“不怕,我养你们”。 无忧的天伦之乐,直到2011年出现断点:阿春查出患有尿毒症。此后,尤书章四处寻医问药,挨家借钱,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哪怕拼了老骨头也要保住女儿的命。 坐一旁的侄子说些宽慰的话,“伯,别难受,妹妹是解脱了”。 小车开进魁园村已是晚上9点半。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老伴邓桂招见丈夫回来,又哭得死去活来。乡邻们络绎不绝,挤满这间破旧的小土房,把安慰的话分成无数份,一次次说给尤书章和邓桂招。 17日5:00 一觉醒来 习惯来女儿房间看看 女儿离开三天了。养母邓桂招一觉醒来,又和往常一样,先来女儿房间看一眼。粉色的床铺上空空的,她这才意识到,女儿再也不会回来了。 邓桂招呆呆地坐在女儿床上,想起还要干活,把女儿给她买的枣红色毛呢外套脱下,放在女儿床上,“还要下田下厨,这是女儿买给我作客时穿的,不能脏了”。 这两天哭得多了,邓桂招左眼的白内障更严重了,怕她下厨不方便,厝边阿姨来帮忙。 送去火化厂的女儿的遗物,是邓桂招整理的。“第一年患病的时候,很严重,阿春没法躺着睡觉”,邓桂招说,前两年每天夜里,女儿都是靠着她的身子睡的,女儿没睡,她也没法睡,怕母亲睡不好,女儿才自己买了大熊,枕着睡。 原来,是担心女儿到了另一个世界后睡不好,父母才执意将大熊随女儿火化。 “以后我们不能动了,会有人来看我们吗?会有人来给我们做一口饭吃吗?”和老伴想到往后的生活,尤书章又是一阵哭腔。女儿走后,他和妻子一下子没了打算。 17日19:00 昨日冷夜 还上第一笔债 昨天下午,海都记者驱车来到永春县蓬壶镇魁园村,虽是第二次来,曲折的山路还是让记者认不清,随口一问,村民们都知道“家里小姑娘过世的那户人家”。 辗转来到尤书章的家,一栋两层楼高的土房。听到脚步声,尤书章站在门口迎接。 侄子王文裕告诉记者,昨天一早他到县城里,将伯伯银行卡的来款明细打印出来。整整厚厚一叠63页,3500多条,共29万余元。 两天间,爱心款汇聚,可尤书章的生活似乎并没什么改变。他依旧穿着前两日来泉州找女儿的破旧帆布鞋和黑色外套,家里没有冰箱,客厅的木柜子里,放着中午剩下的三碗剩菜。 晚7点,送走了来看望他的亲戚,尤书章攥着红塑料袋,提着手电筒照明,黑漆漆的村道,只有家门口的溪流水声哗哗响,他要赶在邻居睡前,把钱还上。 他缓慢地一张一张地数着钱,递给邻居,“这是六千,你数一数”。邻居是同村的村民,也姓尤,尤书章说着感谢,他也被说得不好意思了,“你不要这样说,你这样说我就惭愧了,都住在隔壁,要是我没钱也会找你借,你也会借我的嘛”。这位尤叔说,这六千块,尤书章是分三次找他借的,虽然知道可能他还不上了,可是借的时候顾不得想那么多了。 离开前,尤书章又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几天来,他紧蹙的眉头终于松了些。 相关报道>>> 爱心款已逾33万元,尤老伯借泉州晚报感谢爱心人士—— “钱够了,请捐给有需要的人”
邻居前来安慰阿春的养母 “阿春(化名),阿春啊,起床了……”昨日一早,阿春的养母邓桂招一如往常来到女儿的房间叫她起床。看到空落落的床时,她瘫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她又忘了,女儿已经不在了。 患尿毒症4年的阿春,在前往医院透析的途中,不幸猝死在中巴车上,留下年迈的养父母。因为她治病全家背负巨债,养父母无钱办丧事。看到报道后,众多热心的市民和网友纷纷慷慨解囊,仅17日一天就捐款逾23万元。 昨日,记者了解到,爱心仍在发酵,至昨晚8时,有近4000人次献上爱心,爱心款已超过33万元。阿春的父亲尤书章希望通过泉州晚报感谢诸位爱心人士,并表示爱心款已经够了,大家不必再捐款了,将钱留给有需要的人。 □本报记者 黄雅珊 林劲峰 文/图 思念难止 养母整日以泪洗面 尤老伯早前的家境不好,直到41岁才在别人的介绍下娶了三明清流的邓桂招。结婚第二年,他们抱养了才出生5天的阿春。从此,阿春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 如今,女儿匆匆离去,邓桂招仍难以接受。昨日,她要么趴在女儿的床边哭,要么在门口默默地坐着,要么端把椅子趴在一辆红色的电动车或是抱着那辆电动车哭。阿春的堂嫂官梅兰说,这辆摩托车是邓桂招卖了一头猪买给阿春的,“考虑阿春上班骑自行车太累了,哪想到骑了不到两个月阿春就不在了。” “嫂子啊,爸妈对我比别人家的爸妈疼自己的亲生孩子还疼啊!”回忆起阿春生前说的话,官梅兰忍不住回头擦了擦眼泪。阿春曾告诉堂嫂,自己生病前,养父对她的疼爱不少,生病后疼爱更甚。养母不让她碰水,洗碗洗衣服都自己包了。每当阿春去透析,养母就把她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她回来。 阿春生病后看到贫困的家庭想过放弃,但是她的养母“威胁”她,“如果你不在,妈妈也不活了”。此后,邓桂招养猪贴金纸拼命赚钱为女儿筹钱治病。但每当阿春不在家时,她便默默抹泪,不明白为什么病魔会折磨这么乖巧的女儿。 官梅兰说,母女在半夜相拥着坐在门口水池边看星星看月亮,这本是多么美好的一幕。但其实,那是阿春最痛苦的时候,因为身体不舒服,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熬着等天亮去透析。之所以这么痛苦,是因为没有遵医嘱一周三次透析,为了省钱一周少了一次,所以,每次去透析的前一天晚上,她几乎都是一晚没睡等天亮。心疼女儿的邓桂招,便起床相陪。 邻里探望 望老伯一家节哀顺变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尤书章家时,不少乡亲早已赶来探望他们。门口的一张四方桌上摆放着热水瓶和茶具,尤书章的弟弟正在帮忙招待众人。 说起尤书章一家的遭遇,一位阿伯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他说,好在这一次有这么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一家渡过难关。住在附近的潘女士也丢下手上的活来安慰邓桂招。她说,尤书章一家人这么好,却碰上这事,整个自然角落的村民都知道,为了给阿春治病,老两口省吃俭用,希望阿春能有再多一点的时间陪他们到老。 村支书尤裕星等村干部也在尤书章家帮衬着。尤裕星表示,尤书章住的地方比较偏僻,有些村民是直到昨天才知道阿春走了,先后赶来探望,希望老两口能节哀顺变。 心存感恩 余钱将捐给需要的人 记者昨日看到尤书章时,他仍旧未能从失去女儿的痛苦中缓过来,一说起阿春,他就老泪纵横,念叨着,“那天,我该陪阿春去透析的……”不过,昨日傍晚,他已经坚强地支起身子,开始拿着钱去还债。三四年前,阿春住院时,厝边尤大叔分两次借给他6000元,昨晚他把这笔钱先还上了。他说,接下来,他会陆续去还大家的钱。 昨日上午,得知爱心款已经近30万元时,尤书章连连说,“够了!够了!”他表示,这些捐款还完债后,留下部分供老两口养老外,只要别人有需要就会捐出去,“别人帮助我们,我们也要帮助别人。” 来源:泉州晚报 尿毒症趋年轻化 透析器供不应求 部门:泉州市县级以上医院都有血透室,将逐步解决患者较多、透析器不够用的问题
很多患者在血透室内做透析 连日来,早报关于永春尿毒症女孩来泉州做透析途中猝死的报道,引爆泉州各地爱心潮,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向尤老伯伸出援手,截至昨日傍晚6点,爱心款达30多万元。尤老伯告诉记者,他打算用这些爱心款将之前的债务还清。如今他和老伴都60多岁了,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感谢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让他和老伴今后的生活有了保障。如果有剩余,他们会把钱捐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昨天下午,尤老伯先拿出6000元,还给一位借钱给他帮小玲治病的朋友。 灿若夏花的生命突然凋零,小玲的命运令人扼腕。泉州有多少尿毒症患者?泉州各县(市、区)医院有多少血透室?记者对此进行深入调查。 □早报记者 苏凯芳 郭晓冰 戴晓晖 文\图 现状 透析器供不应求 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小玲不在永春当地做透析?永春县医院血透室陈医生介绍,今年6月,永春县医院才开设血透室,目前只有6台透析器,而永春县的尿毒症患者有100多人,透析器供不应求。 记者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血透室看到,来此做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很多。C区病房3号床就是小玲生前做透析的床位。 护士告诉记者,目前该院血透室有210名病人,但人数每天都有变化。这些病人中,患尿毒症时间最长的达14年之久,年纪最大的92岁,最小的20岁。他们医院血透室也只有38台透析机,每天三班倒,一天能做90-100人次,也是供不应求。 讲述 8年来为做透析来回奔波 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血透室吴医生告诉记者,目前泉州市区共有5家医院设有血透室。来做血透的人群中,不少是从各县(市、区)赶过来的尿毒症患者,仅永春籍的患者就有10多名。 刚刚做完透析的吴老伯来自南安,他今年64岁,一年前查出尿毒症。因为南安市医院血透室的名额已满,他只好到泉州市区做透析,来一趟要换乘3次车,60多公里的路程,加上吃饭,一趟下来他和老伴要花200多元,再加上透析的费用,花销很大。 吴老伯的病友李女士说,她患尿毒症8年来,一直在往返南安梅山和泉州市区医院的路上奔波,非常折腾。 提醒 尿毒症有年轻化趋势 记者发现,血透室里有不少年轻患者。27岁的小李去年10月确诊患上尿毒症,目前一周要做三次透析。为了治病,小李辞掉工作,跟女朋友也分手了,正在等待肾源做肾移植手术。 护士告诉记者,慢性肾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不少尿毒症患者才二三十岁,大多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饮食不规律引起的。精神压力大也是尿毒症病因之一。 护士说,尿毒症患者必须忌口,并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物,如梨、香蕉、橘子等,尽量少喝水。年轻人应多运动,调节好作息时间,饮食要有规律,营养要均衡,可以有效预防尿毒症。 部门 泉州市县级以上医院都有血透室 永春县卫生局工作人员说,永春县医院将新增10台透析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卫生医疗设备的投入力度。 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血透室吴医生证实,除了泉港区和泉州台商投资区外,其他县(市、区)都设有血透室,其中惠安和石狮均有两家医院有血透室,其他县(市、区)都只有一家。 2014年4月11日,福建省卫计委、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部分县级医院血透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省扶持县级医院建设血透室。通知要求2014年年底全省所有县均要建设血透室,规范开展血透业务,力争实现农村居民就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2015年5月,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设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血液透析中心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依照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在我省设区市、县(市、区)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血液透析中心。据了解,惠安就有一家私立医院设置血透室。 记者从泉州市卫计委相关科室了解到,目前泉州市县级以上医院都设有血透室、透析器,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对于一些地方尿毒症患者较多,透析器不够用的问题,卫生部门正在逐步解决。 相关链接 据调查,中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约为10.8%,其中1%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即尿毒症)。中国现有慢性肾病患者约1.3亿,约130万成为尿毒症病人。按此估算,福建尿毒症患者有3万多人。在福建做维持性肾透析的仅4500多人,加上不规律透析的患者,全省也仅有5000名尿毒症患者接受血透治疗。 来源:东南早报 |
- 2015-12-17永春尿毒症女孩中巴上病逝:爱心涌动 一天捐款逾23万元
- 2015-12-16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路上病逝 六旬养父母未能见她最后一面
- 2015-12-09安溪19岁大一女生退学救母:4天筹得20万救命钱
- 2015-12-08尿毒症母亲亟须肾移植 安溪19岁大一女生退学救母
- 2015-11-19永春:丈夫突患尿毒症无钱医治 妻子无奈求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