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泉州
洛阳江飞来没见过的鸟
泉州的大投入整治之下,湿地环境正越来越好,过冬的鸟儿越来越多了(资料图)
“跟5年前相比,现在常住在这里的海鸟变少,但过冬的变多;这些年实验的红树林新种法,跳跳鱼也出现了。”
——丰泽区城东街道前头社区居民蔡开发
五年巨变
滩涂边“土专家”的发现:
过冬的鸟儿越来越多了
老蔡,全名蔡开发,住在丰泽区城东街道前头社区,从小生长在海边。
对老蔡来说,过去5年,最大的变化就是2011年丰海路城东段通车,这条宽阔大路打开对外的交通,大路内侧的高楼拔地而起,很多渔民洗脚上岸。
随着沿江开发的推进,很多像老蔡这样的原住渔民只好转行,但有失必有得,沿江的交通便利了,小区和商场迅速崛起,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也就跟着上来,“从收入看,以前都是自己一栋房子,一般不会分租,拆迁安置以后,有了好多套,自己留一两套,其他的出租”。不仅如此,去年秋天,他的孙女进了城东的首所公办幼儿园——丰泽区第五中心幼儿园。老蔡说,幼儿园的条件确实好,附近还有海峡体育中心、泉州一院城东分院等,运动看病都方便多了,下个五年,他希望能有更多人住进来,旅游休闲项目也要发展起来,这样就有更多机会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当然,湿地边的生活不能只有人,天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身边的红花绿树,一样都不能少。5年来,泉州对于两江流域的整治,也在慢慢改善着老蔡身边的生态环境,祖祖辈辈耕作的洛阳江边滩涂上,越来越多的鸟儿飞来过冬,“今年10月过后,我发现5种以前从来没见过的海鸟,其中还有一只长得很大的鹤,但很快就飞走,跟不上,不过,鹤是群居的鸟类,不会单独出现的。可惜,不是丹顶鹤”。
自从20年前跟湿地研究学者结缘,老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跟5年前相比,现在常住在这里的海鸟变少,但过冬的变多;这些年实验的红树林新种法,跳跳鱼也出现了”,他认为,适当的耕种能让滩涂保持活力,水里有鱼、空中有鸟,这样的生活才有意思。
畅想未来
每年10多亿元治水
保护两江成为常态
环湾型城市,水是最不可少的,加快晋江、洛阳江两岸景观整治和同步开发,已成必然趋势。“我认为十二五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提出很多环保创新,效果很明显,最重要的是变成常态化。”跟水污染治理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泉州市环保局水环境监督管理科科长陈颖锋,对未来5年充满信心。
他说,两江是泉州的大水管,未来七库连通将形成大水网,保护两江就是保护全市人民的喝水安全。2013年,泉州推出“小流域赛水质”,已有41条小流域参赛,以小河净推动大河清,“晋江、洛阳江干流的截污工程都相当到位,水质都能在三类以上,因此要防止支流汇入的污水,最重要的是控制住工业废水的流入”,晋江的梧垵溪治理,还推出“销号制”:摸清工业污染源,每一处都编一个号码,彻底封堵消除后才注销,否则就一直跟踪追责,这种经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所借鉴。
沿江沿海的湿地,本来就有吸收消化生活污水的功能,但一定要适度。“靠近城市区,尤其是两江入海口,开发势不可挡,但跟环保并不冲突,关键是配套要跟上。”陈颖锋说,现在新的小区、新的公路、新的片区,排污管网都必须先行,避免污水大量外流入江、入海,破坏水体环境,未来5年对两江的保护,要实施精准治污,小流域、跨境流域的污染治理,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变小。
“2006年,泉州市人大将近海污染治理列为议案,连续10年督办;从2010年开始,泉州市政府还加入重点流域,开始从源头上重视。10年治污,花了132亿元。”陈颖锋说,未来还会继续对黑臭水沟开战,每年100个项目、10多亿元投入,这样的力度肯定有保证的,“一个美丽的泉州,当然少不了河与海,还有生活在水里、水边的动物、植物”。
点睛解读
绿色发展和宜居环境
鼓励全民参与融入
美丽,很多人并不陌生,十三五的“美丽泉州”,有什么新的含义?
“首先是发展理念,必须是绿色的,不仅是目标,过程也要绿色;其次是环境保护,必须是绿色健康的,而且要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直接相关。”作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主要参与者,泉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曙庆说,这是一种对品质的追求。
以环境治理为例,明确3个重点,空气、水、土壤,都将在接下来的5年受到严控,以铁腕重拳治理污染。“泉州市已经通过国家生态市的考核验收,下一步是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是更高的目标,要走前头、当标兵。”他分析,围绕生态文明核心,发展规划、项目建设、生产方式、能源应用等必然要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要跟着变化。
绿色发展,将从政府主导、部门包干,逐渐向市民参与、融入生活,慢慢地进行改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落到实处,让好生态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切实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他说,十三五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合力构建生态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更加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