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五载绘就“五个泉州”恢弘图景
看图读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编者按
昨日,《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正式提交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规划(草案)》历数了“十二五”时期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提出了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目标和路径。为推动规划实施,我市专门建立“十三五”重大项目库,采取滚动管理方式,目前已策划形成700多个项目,总投资1.5万亿元。
今日的一条条思路、一串串数据,将化为来年“五个泉州”建设的恢宏图景。未来五年的泉州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本报以图表的形式,为读者直观呈现。
□本版文字:朱娟娟 游怡冰 本版图片:陈起拓 陈晓东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达6149亿元(预计,下同)、保持全省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3万元。
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
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九连冠”。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000万吨。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实现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药品销售零差率全覆盖,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万张。
荣膺东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新增城镇就业7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参保率和养老保障参保率分别达99.98%和9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3万元和1.59万元。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海湾型城市框架逐步成型,环湾区域建成区面积达206.5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63.5%。
东海、城东、北峰丰州、晋江滨江、台商投资区等新区开发加快,东海隧道、田安大桥、黄龙大桥、南北迎宾路拓改等一批重要城市主次干道和跨江通道建成通车。
滨海公园、桃花山公园、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江滨路绿道慢线等一批公共空间和市政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中心市区新增绿地2000公顷。
基础设施再上新水平
实施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万亿元,泉州湾大桥、沈海高速复线泉州段、南惠高速、南石高速、晋石高速、金安高速、莆永高速泉州段、福厦铁路惠安站、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改扩建、南埔电厂二期、鸿山热电厂二期、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及江滨路续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实现县县通高速,83%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五年累计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60公里。
泉州动车站开通始发动车,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获批对外开放。
生态文明迈出新步伐
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重点流域和近海水域五年投入治理资金近80亿元,完成552个整治项目。
“两江”上游水资源保护专项补偿资金提高到每年3亿元。
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所有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获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
新增登记市场主体超18万户。
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比金改前提高20.8个百分点。
新增上市企业39家。
全面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累计发证300余万张。
对外经贸规模日益扩大,五年累计外贸出口超70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170亿美元。
“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
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保持全省首位,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90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40%,轻重工业比例为58∶4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5%。
环湾区域建成区面积达233平方公里。
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
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
改革开放红利更加显现
“晋江经验”和“泉州模式”进一步创新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争取若干领域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建成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改革“排头兵”和“试验田”。
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五年累计新增75万人。
全面消除贫困人口。
生态文明示范效应凸显
森林覆盖率达58.7%。
创新泉州
建设众创空间重点平台
到2020年,建成45家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培育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创业大本营,改造一批创客天地,提升一批传统孵化器。
开展企业全方位创新五大行动计划
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全市60%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
质量品牌行动计划:实现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以上,新增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标准10项以上。
改制上市行动计划:全市上市企业达到14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0家,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1000家。
商业模式创新行动计划:每年筛选培育认定50家商业模式创新典型示范企业。
龙头企业促进行动计划: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产业龙头企业15家,进入中国500强企业或民营企业500强8家。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引进100名左右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养150名战略企业家。
海丝急需人才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引进对外文化交流、涉外法律、港口航运、海洋渔业、国际旅游、国际金融、自贸区等方面的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工程:到202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9.7万人。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5万人。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到202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
(黄海明 绘)
开展特色主题改革
市级主题改革试点:
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试点。
县市区主题改革试点:
鲤城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试点;
丰泽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洛江区转变产业培育与发展模式试点;
泉港区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
泉州开发区建设转型升级示范区;
台商投资区产城融合改革试点;
石狮市国家发改委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晋江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南安市省级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
惠安县促进雕艺产业转型升级试点;
安溪县茶业经营体制改革试点;
永春县桃溪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试点;
德化县省级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试点。
智造泉州
制造业
1.主导产业
纺织鞋服(发展目标,下同)——建设世界纺织鞋服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5000亿元。
石油化工——打造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先导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3000亿元。
机械装备——打造全国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中心,到2020年产值超2000亿元。
建材家居——建设全国建材(装饰)产业现代化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2000亿元。
2.特色产业
食品产业——建设全国休闲食品饮料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500亿元。
工艺制品——建设全国特色工艺品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000亿元。
纸业印刷——建设全国纸业印刷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000亿元。
3.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生物与新医药——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特色重要制剂基地。
新材料——建设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
新能源——初步建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专业园区,形成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节能环保——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兴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
服务业
1.旅游——建设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总收入达1300亿元。
2.现代物流——建设海峡西岸现代物流中心,到2020年增加值超过700亿元。
3.电子商务——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到2020年交易额超5000亿元。
4.创新金融——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到2020年增加值超过600亿元。
5.健康养老——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
6.体育服务——建设海峡两岸体育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全国一流的滨海运动休闲基地、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7.文化创意——打造全国特色文创产业基地,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00亿元。
美丽泉州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水
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工业园区污染整治。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深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和城乡黑臭水体综合治理。
大气
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工业企业废气监控和治理力度。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土壤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耕地和园地土壤加密调查、质量评估、等级划分和治理修复工作等。
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推广。
深入推动低碳发展,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完善环境污染追责和治理机制。
做大做强环湾中心城市
实施新区加速崛起计划
点
在精心策划基础上,认真筛选百崎湖周边、东海滨海片区等重要区域,建设一批城市精品,打造片区集聚爆发点。
线
建设城市生态系统、滨水系统、山体系统,形成“一带一环多廊多园”的生态空间格局。
面
以“一重环湾”为核心,统筹布局、聚焦建设、集聚发展若干片区组团,逐步在环湾区域内发展形成要素集聚、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环湾中心新城区,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
片区发展方向:
东海片区——打造城市形象新地标。
城东双阳片区——打造高品质生活居住区。
泉州台商投资区——打造泉台经济对接重要平台和先行先试示范区。
北峰丰州片区——打造软件信息服务业高地。
江南池店片区——打造区域产业创新中心、跨境贸易综合平台。
晋江滨江商务区——打造现代服务业专区。
石狮北部沿海经济片区——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
幸福泉州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建设新型社区。
确保实现全面脱贫精准扶贫分类政策
丧失劳动能力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到2018年实现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因病致贫人口: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对贫困户采取叠加补助。
因学致贫人口:提高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高校等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建立还款救助制度。
自然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实施造福工程,每年搬迁安置4000人,每人补助标准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
缺资金和技术致贫人口:开展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发展设施农业等小额贷款财政贴息。
无村财收入村:市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没有村财收入的村创收项目进行补助,到2020年全市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超过3万元。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高速公路:续建厦沙高速公路泉州段、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开工建设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部分路段扩建工程;开展厦门同安汀溪至泉州晋江内坑联接线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复线的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末开工建设。
国省干线:国道324线洛阳段拓改、横七线冷水至卿园段、横九线金井围头至深沪东华段等。
机场建设: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改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改建二期、泉州新机场前期工作。
轨道交通:泉州城市轨道交通、厦漳泉城市轨道网、泉州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
交通枢纽:泉州动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站、惠安动车站综合交通枢纽。
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城市道路桥梁: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金屿大桥、百崎大桥、东海大桥、武荣大桥等。
公共出行:新增、更新公共汽车500辆,新增公交路线20条,城东、江南、北峰、东海片区新增社会公共停车位约4937位,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410处,配备公共自行车1.3万辆。
污水处理:中心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6.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0%。
园林景观:至2020年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
教育事业重大项目
学前教育:新建公办幼儿园100所。
义务教育: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新增学位9万个;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1194个。
高等教育:整合公办高职院校资源,力争升格1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建设10所以上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3个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县域(晋江、南安、惠安)公共实训基地。
特殊教育:完成特教学校省级标准化创建,评估确认15个以上随班就读基地校。
教师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中小学名校长150名、名教师500名、名班主任500名。
医疗卫生重大项目
市级医疗机构:泉州第一医院城东新院区二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分院二期、泉州市妇产医院等。
县市区医疗机构:石狮市医院新院、晋江市医院新院、泉港区医院等一批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扩建、提级建设及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等。
住房保障重大项目
保障性住房建设:东宝花苑、龙兴小区等保障性住房项目。
棚户区改造: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及两侧棚户区改造、北峰霞美、公式埔等棚户区改造。
石结构房屋改造:西郊石结构房屋改造、鲤城延陵片区石结构房屋改造、泉港龙山石结构房屋改造等。
重大公共文化项目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泉州市美术馆、泉州市非遗展示馆、洛江区文化馆图书馆、丰泽区图书馆、台商投资区文化中心等。
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务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