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泉州数控一代> 示范项目 > 正文

泉州精准机械公司精准发力抢占国际市场

2016-03-04 11:20:5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打造“数控一代”升级版·精准机械篇

3D鞋面送纱器带来鞋产业链技术革命,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送纱器成德国百年老牌针织企业STOLL公司全球唯一指定供应产品—— 精准机械精准发力抢占国际市场

应用数控生产设备后,精准机械生产出高精准、高附加值的针织机械产品。

人工生产成本高、单位时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精准度无法得到认可、市场占有率不高……这是十多年前针织机械行业的真实写照。作为针织机械零部件配套的研发企业,泉州精准机械公司(以下简称“精准机械”)先行先试,多年来致力于针织机械零部件研发升级。

2014年,被市科技局列为“第一批示范性企业”后,精准机械又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生产出高精准、高性价比的针织机械产品,并销往德国、土耳其等国家。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产值逆势增长三成。据统计,去年精准机械年产值达到了3610万元。

如今,借助“泉州制造2025”东风之势,精准机械产品正凭借自身优势,昂首阔步迈向国际市场。

改造生产车间

80%的机械生产设备应用了数控技术

“由于难以招到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每年开春,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熟练技工,人力成本占公司制造成本的比重逐年增加。此外,产品质量无法得到认可、市场占有率不高……”多年来,这些问题已成为精准机械发展最大的瓶颈。

瓶颈不破,滴水难进。研新换代,势在必行。精准机械总经理黄文才敏锐地察觉到西方“机械化”、“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一些“新名词”。借鉴国内外公司改造经验,精准机械生产车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每年淘汰一批传统设备,并逐级引进和研发数控针织机械生产设备。”

在精准机械生产车间,黄文才向记者介绍新研发的储纱器零件——储纱筒,应用数控设备生产后带来的新变化,“以前储纱筒采用车、铣分开生产,而今使用数控加工中心生产后,将车与铣复合加工,工序集中,既减少了工件装夹时间,同时减少重复定位导致的误差,从而提高零件的精度和生产效率。”黄文才坦言,“虽然新设备投入了不少钱,但从扣去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生产要素来计算,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反而降低了25%。”

据了解,公司目前已有80%的机械生产设备应用了数控自动技术。

研发数控产品

针织机械精准技术与国际标准接轨

“无需传统鞋材的拼接与缝合,只要通过一台鞋机即可完整、高精准地织出一双鞋面,这一颠覆传统鞋面的生产方式,于整个鞋产业链而言,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生产车间改造升级后,精准机械生产出来的针织机械零部件产品精度比以往更高一筹,让鞋服企业客户受益匪浅。

精准机械到底精在哪?准在哪?黄文才以近期研发出的送纱器关键零件——带纱棍为例。传统生产的带纱棍基体为铝材,采用表面喷铁氟龙工艺,产品耐用性差、精准度低,转动时还会出现噪音和抖动。后来,公司研发出新的带纱棍,比使用铁氟龙工艺的产品使用寿命增长了3倍以上,而且这种带纱棍具用防静电、耐磨等特点,精准度大大提升,“在8000转/分钟(相当于15米/秒)的转速下,你的肉眼甚至感觉不到它在转动。”

“带纱棍以前主要依赖日本进口,价格卖到1000元/支,而且日本只允许该类产品每年接受1次订单,严重限制了国内电脑针织横机的发展。”为了打破这一局限,精准机械对传统产品中的工装夹具进行重新设计研发。经过半年的研发测试,其产品在运行速度下离心力只有17毫克,高于德国百年老牌针织企业STOLL公司同类产品的精准度。产品终于摆脱了从日本进口的依赖。

此外,公司2014年研发出了一款3D鞋面送纱器,其主要特点是该产品可适用不同类型的纱线进行同时送纱,明显降低了送纱过程中“缠纱问题”的概率。由于纱线张力均匀,不破洞、不漏针等优势,生产出来的鞋面更加美观。“目前省内晋江、莆田的3D飞织鞋面电脑横机全都采用我们公司的送纱器,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了3D飞织鞋面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了产品质量,目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

开拓国际市场

与德国的STOLL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送纱器的精准度、性价比提高到国际标准,产品销售自然就与国际市场接轨了。”黄文才表示,从2015年开始,公司部分产品已经销往德国、土耳其等国家,以高精准度、高性价比获得当地针织企业客户的好评。值得一提的是,精准机械去年还与德国STOLL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送纱器将成为STOLL公司全球唯一指定供应产品。

“目前国内针织机械行业处于低水平、低价格、低质量的恶劣竞争状态,国内整个电脑横机行业产量是德国STOLL公司的10倍以上,然而总利润不及他们利润的一半,这是我们国内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缩影。”谈及我市针织机械行业发展方向,黄文才认为,国内装备制造业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针织机械制造企业应加强与国际技术靠前的企业合作,借助“泉州制造2025”这一东风以及市科技局的引导,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增强针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积极进行海外市场拓展的同时,今后企业将从在线检测、在线控制等智能化送纱方向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以提高自身在高端针织机械送纱领域的竞争力。”通往欧洲的道路上,黄文才已经许下了新的愿景,“预计今年会有30%的产品外销德国、土耳其,总产值有望达到4610万元。”

□本报记者 吴宗宝 张九强 文/图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