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签收快递3万多元被转走追踪:手机请远离陌生人

2016-03-10 09:50:11 陈莹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购买个人信息 连网银密码都有!

专门针对不需要U盾的网络转账户

涉及该案的郭某、施某、林某均为福建龙岩新罗区人,三人就读于同一所高中。今年春节过后,聚在一起的三人,因为想迅速致富,一拍即合想到了诈骗。

据了解,三人的作案对象往往是一些大额转账且不需要U盾的银行用户。

三人在供述中称,施某曾在杭州通过网购获得200人的相关信息。3月1日下午,三人乘飞机飞往泉州,和杨女士约定次日见面。3月2日上午得手后,三人每人分得1.1万元,后打车到厦门,乘飞机到北京打算继续行骗,随后落网。

网购个人信息“黑市”

去年1月,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隐私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在网络上形同“赶集”,被公开贩卖。

调查记者通过QQ群查找功能,就发现了信用卡信息交易的“黑市”。在获取了一份信用卡客户数据后,记者再一一致电确认,发现已泄漏的客户信息真实有效。

调查指出,个人信息在兜售中也分“三六九等”,价格自2分钱至5元不等,已出售过一次的二手数据还有“折扣”。其来源主要是银行“内鬼”倒卖,与银行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保密承诺的“例外条款”,如“共享个人信息”等字样被置于合同不起眼的位置等。(整合自新华网)

□相关案件

2015年2月12日辽沈晚报报道:大连男子宋某与北京某银行的女职员李某相互勾结,通过银行查询系统将个人信息,卖给商家和私家侦探,一年多共卖出2000多条个人信息,获利40万元。

2015年8月21日宁波日报报道:前年12月,家住宁波海曙的王女士的一张银行卡,在一个月内被多次网上交易,30万元被骗子转走后只剩下475元。原因是王女士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网银密码、取款密码、卡内余额等信息被人打包卖给了骗子。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