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井码头昨发现一白海豚尸体 死亡多时无明显致命外伤
白海豚长度有2.45米
东南网3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彭思思 黄谨 通讯员 陈虹宇 洪荣宪 文/图)昨天上午8点,渔民老郑收拾好船,顺好了渔网,准备停当后就打算出海。
“海里漂来了一只白海豚,可惜已经死了。”刚刚赶到渔业码头,一听到这个消息,老郑赶忙来到码头,正好看到那只死去的白海豚:
白海豚上半身趴在海边乱石上,身上有很多伤口,头部还有血迹……
昨日下午,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已经确定要接收白海豚尸体,将其制作成标本,又一只曾在海面嬉戏的白色精灵将化作血肉尽祛的记忆。
现场:
200斤海豚伤痕累累、散发恶臭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只白海豚。昨天一早,正准备出海的老郑就听见许多渔民在说这事。昨天上午,石井洪先生从朋友圈里也看到了这个消息。洪先生说,石井已经好多年没出现海豚了,听说最近出现了,家里老人都很开心。得知白海豚死去的消息,因为觉得特别可惜,他把这个消息转发到了微博上。
图片上,白海豚上半身趴在海边乱石上,身上有伤口,头部还有一处血迹……
昨天中午,记者赶到石井渔业码头,正值涨潮。礁石边已经没了白海豚的身影。据渔民们介绍,白海豚已漂到了离码头更近的岸边。
这只白海豚长近3米,白色的皮肤上有灰色斑点,腹部有一处明显的外皮剥落,尾部、鳍上伤痕斑斑,能闻到比较明显的腥臭味。海豚的尸体在岸边的水草里随着潮水载浮载沉。“得快点捞上来,不然退潮就随着潮水走了。”一些渔民向记者建议。
经联系,南安石井边防派出所民警很快赶到了现场,与渔民一起,用绳子把海豚暂时拉到了岸边,避免漂走。“估计有200斤重。”渔民说,天气很冷,臭味还是很重,估计死了很多天了。
白海豚随着一些海上垃圾漂到岸边
推测:
无致命外伤,专家推测死在外海
经南安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测量,死去的白海豚全长2.45米,体高0.81米,初步判断是一只雌性海豚,全身白色间有灰斑,没有明显致命外伤。
据工作人员分析,从伤口来看,白海豚死亡时间较久,推测在外面海域死亡,被潮水带到了石井码头。海豚腹部两侧的外伤可能就是在礁石上摩擦造成的。
白海豚究竟是怎么死的?有人推测是附近快艇的螺旋桨伤到的,但当地渔民认为,螺旋桨的转速很快,如果被桨搅到,伤口可能会很大,甚至可以看到内脏。同时,渔民们认为,不存在有人故意捕捞,因为白海豚都在妈祖生日时出现,当地的渔民认为“海大糊”是有灵性的动物,特别尊敬,应该不会去伤害它。
而具体的死亡原因,专家说需要解剖后才能进一步了解。
结局:
死去的白海豚将被制作成标本
南安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林科长说,根据《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如果发现渔民捕捞或有受伤海豚,会要求渔民放回或救助;如果发现白海豚死亡,会联系相关渔业、渔政部门和科研机构进行处理。目前,石井海域并非白海豚保护区,白海豚如果进入内海航道客船、渔船等活动,确实可能会有白海豚受伤。但这只白海豚没有明显外伤,应该可以排除这个因素。
昨日,石井边防派出所联系了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研究所方面回复,将接收白海豚的尸体。昨天下午6时许,研究所人员到达现场并将白海豚运走。
由于海豚死亡时间较久,表皮部分已经破损腐烂,专家们表示,可能保留其部分外皮和骨骼,将其制成标本。
据了解,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国总量只有一千多头,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
□相关链接
今年3月16日,厦门日报报道,开春以来市民频频在五缘湾、火烧屿、杏林大桥附近等海域看到白海豚。专家表示因为水质转好、春季鱼类丰富,白海豚到内海觅食。
2015年3月16日,南安石井有人发现一只海豚浮尸浅滩,尾部绑着黑色绳子,腹部被剖开,背鳍被割伤,怀疑是人为捕捞杀害。
2015年1月19日,有网友发现10多只白海豚在厦门鼓浪屿海域,在郑成功雕像前游了好几个小时。
2012年7月26日,南安石井海域发现两三只白海豚跃出海面。
2011年11月29日傍晚,石狮发现一头死亡中华白海豚,体重超300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