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创新升级 颜志煌在分析泉州“数控一代”发展进程中指出,能在制造业基础较薄弱、创新资源要素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创造出适于本土产业使用、解决行业难题的产品,是泉州“数控一代”示范企业的一大特质。 走访中,中国工业报记者发现,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梅洋塑胶、安记食品等一批设备应用型企业根据生产需要,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自主研发设计出了适合企业需求的生产线,大大推进了工艺流程的提升。 首先将目光锁定在安记食品两条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复合调味粉全自动生产线上。安记食品总助杨章华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通过引进设备,改良生产工艺,产品线汇聚了从十几个国家采购的关键零部件,拥有15000多个关键控制点,可实现投料、配比、混合、干燥、包装等十几道生产工序全面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连续化,全封闭管道式生产,工艺创新实现巨大突破。 仅以后期熟化一道工序为例,原来完成这道工序需要2个月,现在只需1~2小时,大大压缩了生产工序时间。用工方面,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200多人,现在仅需6人。 据悉,目前国外也没有相关的生产线,日本的协和、味之素等企业曾到安记参观考察,但均没办法掌握其中的奥秘,因为所有参数配方均锁定在后台控制系统中。杨章华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目前公司正借鉴复合调味粉生产线的成功改造经验,着手对安记香咖哩生产线设备进行改造。 位于福建省纺织产业主要聚集地晋江的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通过与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对接,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解决了产品后道包装问题。去年5月,百宏安装了首条自动包装线,目前已增加至7条,发展可谓神速。 如今,通过纺丝车间和包装车间的生产线自主改造,百宏已经尝到了“数控一代”升级带来的甜头,订单接不完,春节不停工。百宏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争取打造成为国内化纤产业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生产的样板工厂。 又如,梅洋塑胶是一家致力于食品包装生产的“白色污染”替代品———可回收超薄注塑食品包装容具的研发生产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进行高速三轴、五轴机械手等项目的自主研发、制造和生产应用。近3年来投入研发资金1816万元,建立“数控一代”生产线,公司产能提升3倍,用工人数减少35%,年产值提升3倍以上,一跃成为一家年产超万吨超薄环保餐具的生产企业,其配备的全电动注塑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打造“智能一代” 打造“智能一代”是泉州“数控一代”升级发展的方向。当前,泉州正处于两者交叉并行推动期,一批龙头企业正逐步往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方向进行升级改造。 作为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佰源机械总裁助理张博介绍,公司今年正计划打造数字化生产车间,将设备进行无线联网,将生产数据、效率数据、能耗数据等进行采集后,通过局域网传输至中控管理中心,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佰源正结合自身生产和管理需求,进行加工设备的数字化升级,比如针筒铣槽机,也淘汰一些传统落后的设备,新购数控机床、加工中心CNC(三角车间和精工车间)。 作为泉州“数控一代”龙头示范企业,嘉泰数控科技股份公司2015年完成销售5亿多元。董事长苏亚帅在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2016年公司新规划时指出,集团正着手成立福建省嘉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主营机器人、数字化车间改造、检验检测三大方面。为此,公司还引进了40多人的技术创新团队,针对不同领域及本土产业进行技术研发。 “黑金刚致力打造国内鞋业自动化第一品牌,3年内使制鞋行业智能水平实现初步改变,5年内实现产业基本转型,10年内让传统制鞋产业成为历史。”对于推进鞋服行业的转型升级,黑金刚董事长阙小鸿表示,公司2016年将重点推广数字化车间,最晚将在5月份推出。届时,用户可以实时掌握生产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数据,也可远程处理和操控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