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用同学信息网贷70余万元 南安一名大四学生失联

2016-04-08 08:05:29 杨江参 彭思思 王金淼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小许称,自己的信息被用于向6家网贷平台贷款

东南网4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杨江参 彭思思 王金淼 文/图)过去的一个月,用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大四学生小许自己的话说,“太煎熬了”。

3月以来,小许的手机陆续收到分期乐、名校贷等多家网贷平台的催还款通知,每笔少的有七八十元,多的有1000多元。根据小许和校方的说法,类似情况的同学还有18个,他们都是把个人信息提供给该校大四学生小飞,后被小飞用于网贷,总金额70余万元。3月起,小飞没有再按时还款,人也联系不上,同学们开始不断接到网贷平台催款,已严重影响学习生活。

目前,南安警方已介入调查,将在联系上小飞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立案,校方也正在全力协调解决。

好友:禁不住说 给了个人信息

“小飞为人仗义,就是胆子比较大。”小林是小飞的同班同学兼好友,大一时还一起在学校兼职卖电子产品。

大二时,两人常一起聚餐,小飞提到要用小林的个人信息办理网贷。小林起初担心不靠谱便拒绝,禁不住再三说后,考虑到两人关系不错,就将自己的信息给小飞,到网上借了三四千元。“当时我想,钱也不是很多,如果小飞没还,大不了我自己还。”小林说,后来,小飞又用他的信息先后贷款1万多元,他有点担心,但小飞说没事,并称会按期还款,而且也确实做到,经过不断累积,小飞用他的信息贷款近5万元。

去年暑假,小飞组建“青鸟创联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贷和消费贷中介,并兼卖电子产品,为让公司看起来更正式,还到工商注册,并搬到泉州市区。“客户都是到大学QQ群发广告,有需要的就会找他们。”小林也在那时加入公司,每月基本工资2000元,从平面设计做起,到后来介入中介贷款。公司六七个员工都是学生,个人信息也都被小飞拿去贷款,每人有四五万元,小飞称钱被他拿去投资,每月他会按时还。

小林称,今年春节和元宵期间,小飞先后两次宣称公司倒闭,3月起就没有再还贷款,小飞人也联系不上,大家这才开始着急。

校园内可见网贷广告

学生:天天被催款 不敢跟家人说

去年9月,1993年出生的小许打算换电脑,找到同龄的小飞。小飞称,他们公司正在针对学生做优惠,只需提交一些身份证、银行卡或学生证等个人信息,就可以帮忙申请优惠。当时小许觉得大家都是同学,就配合完成申请,哪想后来就收到网贷平台的短信,“我当时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小飞解释,那些是和他们公司合作的网贷平台,让小许把收到的款转给他,所有欠款他自己还,不需要小许负责。当时,小许是自己先垫钱买了电脑,在收到网贷平台的放款后,小飞就还了5000元,小许还觉得自己摊上好事。

小许提供的网贷欠款显示,去年9月起,小飞用他的信息先后在分期乐、名校贷、速溶360等6家网贷平台贷了9笔款项,每笔700元到26000元不等,总金额有45900元,未还金额还有37714元。小许说,和他类似情况的同学还有18个,除了他们学校外,还涉及省内其他高校,总金额70余万元,其中还有近60万元未还。如今,天天被催款,大家都很害怕,也担心信誉受损,也不敢跟家人说,可是又还不起。

校方:建议加强监管“校园贷”

福建尚民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家洪表示,如果在贷款过程中,小飞存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就涉嫌诈骗。反之,如果学生知情且自愿,则构成民间借贷关系的,就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到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决后,这些学生自身可以不予承担这部分债款。

截至昨晚8点,海都记者多次拨打小飞及其家人电话,但都未能联系上,无法对事件经过进行进一步核实,几十万元都用到哪里去,仍然是个谜。

昨晚,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回应称,早在3月初“校园贷”问题引爆时,校方就关注小飞一事,联系相关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协调,并加强风险教育、为陷入其中的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并为协调解决事情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但由于涉及的人较多,学院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具体问题。

在校大学生虽然都是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但他们社会阅历浅、防范意识不强,并且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明知大学生偿债能力不强,仍然诱导其贷款,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随便一个理由,甚至不用本人签字,就能随便贷到数万元。这既不正当,更不道德。作为学校,我们呼吁上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校园贷款”业务的监管,规范贷款平台的审核流程,严格审核贷款人的身份信息、资质及偿债能力,特别是要强制“校园贷款”平台应征得学生父母同意后方可放款,避免造成此类“坑爹”现象,还社会一个平静的校园。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延伸阅读】

揭秘:校园贷容易贷 利率比银行高

在小许提供的贷款金额表中,有“分期乐”、“名校贷”、“优分期”等6家贷款平台,在这些平台的官方网站,可以查找到公安局的备案编号、营业执照等信息,有的网站打出“凭学生证即可办理”、“一分钟系统自动认证”的标语。对于如何核实借款人真实信息,“名校贷”客服工作人员说,用户注册个人身份、学籍信息后,网站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可以借款,如果借款超过1000元,平台还会通过视频,对借款人真实身份进行认证。但其他几家网站中并没有发现这一程序,只要注册姓名、身份证、手机等个人信息后,就可进行取现和分期购物服务。

如何保证贷款资金的收回?通常,这些平台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如果逾期也会收取逾期费用,比如“名校贷”逾期未还将收取0.5%/天的违约金。此外,注册时会要登记家长或担保人信息,有一家网站表示,是“在学生长期逾期不还且无法联系时,才会联系家长”。

这6家贷款平台中,最高的贷款额度是“名校贷”的5万元,借款月利率均为0.99%,有的还会收取一定的咨询费或服务费。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说,这个利率比银行借贷利率高,如果借款10万元,每月利息就有990元,而正常银行借贷月利率,有抵押的是在0.6%~0.7%左右。

根据证券时报等媒体报道,校园贷是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2014年以来,此类平台呈爆发式增长。通过校园贷进行分期消费的学生,大多是购买电子产品,如手机、单反相机、笔记本电脑。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并未考虑到校园贷高额利息长期积累后的惊人数字,对于没有自治能力又控制不了自己消费欲望的学生来说,这种贷款就是一种灾难。3月初,郑州一名大二学生因无力偿还60多万元的借款,跳楼自杀,凸显出校园网贷的风险。

部门:网贷监管新规在征求意见

2004年前后,不少银行曾提供大学生信用卡业务,但学生群体违约成本低、无个人还款能力,消费冲动,容易引发死账、坏账,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

网络信贷平台也会面临相应问题,那么应由谁监管?对此,泉州市银监会的工作人员说,去年年底,银监会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今后,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将对网贷平台制定统一的规范和制度,指导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做好网络借贷规范引导和风险处置工作。网贷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为了避免校园贷款引发悲剧,不仅政府要加强监管、打击不法平台,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关键是大学生自己也要提高信用意识,“要学会理性消费,培养自己的信用意识,还应借助实用的金融课程,了解相关法律常识”。

相关链接

河南大学生网贷赌球

欠债60万跳楼身亡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小郑,因迷恋足彩,输光生活费后,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欠下60多万元巨债,无力偿还。3月9日晚,他在微信群里留下一段话后,在青岛跳楼自杀。

根据媒体报道,小郑从2015年开始接触网贷,种类达到数十种,受此牵连的是该校28名学生,其中欠款最多的达到11万多元。此前,这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已自杀过4次,原因都与高额的贷款及逾期费有关,还有步步紧逼的各种催债方式。

相关报道>>>

网贷疑云 闽科学院19名大学生被骗取贷款70万元?

十九名学生统计出的部分贷款平台

昨日,一则19名在校大学生遭遇骗贷,总额高达近70万元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这19名学生多数来自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下称闽科学院),而被指利用学生身份信息骗取贷款的人也是该校大四学生余某。截至昨晚23点30分记者发稿时,仍联系不上涉事学生余某。目前校方和当地警方均已介入调查此事。

□早报记者 许钹钹 林书修 文/图

花3000元买电脑 返还“优惠款”5000元

小许是闽科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学生,2015年9月,他想购买一台电脑,想到了“在学校挺有名气”的余某。余某在学校兼职卖电脑,后来还成立自己的公司青鸟创联信息咨询与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青鸟创联),这在校友眼中“很励志,也很厉害”。

花了约3000元买了一台电脑后,小许还从余某处拿到了一笔5000元的“优惠款”。花3000元买电脑却返还5000元?小许说,余某当时的解释是公司正在做活动,大学生提供信息注册,有利于提高公司人气。据小许了解,更重要的是他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在余某的公司注册,随后被余某用于“网贷”。

“说白了就是我们给他个人信息,用于贷款,他给我们好处费。”小许后来坦承。

当事学生查看自己欠下的贷款

曾视频验证贷款 欠款4.5万元不知情

据了解,校友们的这些信息,被余某用来在网络平台上贷款。包括小许在内的这19个学生,对自己的信息被用来贷款也不是完全不知情。小许回忆,速溶360、名校贷两个贷款平台,他曾视频验证过,念过一段大意是“我将收到某某平台的多少元贷款,每月将按时还贷”的一段话,以表示自己是自愿贷款。

小许等学生说,最真实的贷款情况,他们又不完全了解。从2015年9月份开始,小许陆陆续续收到贷款,将贷款转给余某后,他每个月如期收到还贷通知,也转给余某,还款由余某直接操作。其间有几次余某称自己不方便,让小许自己还款,其他一切正常。直到今年3月份,小许收到了几个贷款平台的催还信息,他才发现余某开始不按时还贷了。找了余某几次,余某给出的答案是,自己资金出了问题,让他们自己还贷,并将此前一直由他掌控的贷款账号、密码都交了出来。小许通过账号和密码查询,才发现自己在六个平台贷了45900元。

有人签协议获分红 有人拿到苹果手机

与小许的情况相似,闽南科技学院也有不少学生把个人身份证等信息给了余某。对于一些熟悉的同学,余某承诺给对方一定的好处,例如优惠返现、奖励苹果手机等,或者以一起创业为由,说服他们。

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同学,余某甚至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获取对方信任,然后得到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网贷”。一名与余某较为陌生的同学小郑提供一份《现金分期协议书》,协议书上明确告知双方在各个平台进行“网贷”的合作,约定贷款额度达到5万元,归余某使用并负责还贷,小郑则获得余某给予的“一次性股份分红”3000元。

“家里人生病,急需用钱,想找兼职赚钱。”余某的同级同学小陈介绍,最初找到余某时,余某告诉他有一个“免单服务”,只要配合他通过个人信息,事成后可以付酬金。

而余某的同班同学小林,也是余某公司的员工。在这里,他们提供自己的信息,也在网上找需要贷款的客户做业绩,然后从中提取点数赚利润。“网上的客户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不高,贷款的额数也很低,这些获贷款几万元的,大多是身边熟悉的同学。”他说,“都是同学,而且余某以前做得风生水起,不会想那么多啊。”

小林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提供给余某做贷款,直到贷了1万多元后,他才发现自己“很亏”,什么都没有拿到。后来余某以做活动的名义,给了他一部苹果6手机。

19名在校大学生 涉及贷款约70万元

“都是同学,我们也不相信他会用我们的个人信息去做违法的事。”小许说,直到他被拉入一个QQ群中,他才意识到事态严重了。

今年3月份,小许和几个同样把个人信息交给余某用于网贷的同学被拉入一个19人的QQ群。QQ群是余某所在公司青鸟创联的员工组建的,而这些员工大多也是闽南科技学院学生。

“员工们就在群里问怎么办,有什么办法拿回自己的钱。”小许说,这时他才知道,这些公司员工也同样被余某进行“网贷”,都碰到余某无法继续还贷的情况,也联系不上余某了。

目前经过初步统计,至少有19名在校大学生有同样遭遇,大部分是闽科学院大四学生,其中有6人是余某名下公司的员工。19个人中,每人被余某通过贷款平台贷的款都在4万元左右。他们制作一个借款、还款明细,19个人加起来,被余某在各个贷款平台上贷款的总额约70万元。

“其中有一个女生,每个月要还贷款6000多元。”这几人提供的贷款清单显示,余某通过这名女生在8个贷款平台上贷款近5万元,3月份起才知道自己每个月要还这么多钱,女生愁得都睡不着觉。

“我们都是普通学生,每个月要还这么多钱,确实是没有办法了。”小许告诉记者,目前他每个月要还贷4000多元,去年12月开始实习后,家里每个月只提供1000元生活费,目前实习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根本无力偿还这些贷款。

相关链接

校园贷,2016年3月轰动校园及各大社会舆论话题之一,事件为河南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事件涉及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监督问题和在校生恶性消费现象。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大学生金融服务成了近年来P2P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