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探访泉州古民居:"一门孝友"永春东平东衙大厝
2016-04-10 12:07:33 来源:颜财斌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进士、一门孝友、四省文宗……走进位于泉州永春东平镇太平村的李氏大厝,保护完整的官家格致建筑和记录家族功名的一块块御赐牌匾,无不向世人透露着这个家族的名望和历史上的辉煌。日前,记者探访了这座位于泉州永春东平镇太平村的李氏大厝。

大厝内院

东南网4月10日讯(本网记者 颜财斌) 进士、一门孝友、四省文宗……走进位于泉州永春东平镇太平村的李氏大厝,保护完整的官家格致建筑和记录家族功名的一块块御赐牌匾,无不向世人透露着这个家族的名望和历史上的辉煌。日前,记者探访了这座位于泉州永春东平镇太平村的李氏大厝。

“厝前有荷花池,村民自觉从沿池对岸的石板道绕行而走,而道路的尽头还有一座御赐牌坊……”回忆起小时候见过的李氏大厝,今年75岁的李荣禄说,可惜的是后来大厝的一些木石雕刻件先后被贼人盗走,大厝残落不堪。上个世纪末,热心的族人一起把大厝重新整修,并对剩余的一些雕刻物件做了保护。

大厝二进(聿修堂)

三厝而立 格致严谨

东衙大厝占地3.24亩,实建1720平方米,是太平李肇永七世孙,即明万历癸未科进士李开藻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坐向乾巽兼亥巳,为汉宫殿式民宅。记者走访该民居群后发现,东西衙大厝与太平祠堂并肩而立,悬山式、柱网穿斗式土木结构,三进(三落)大厝,面阔七间,进深十间,左翼护厝,右畔与祠堂接靠,整座32间。厝前石露埕铺砌细琢石板(古)。阔三间大门檐廓设大门、两仪门,大门上方的门簪菱形并绘花边图案,为古建筑门上特有的装饰。

该大厝一进(兀埜堂)内设照墙、扇面墙木屏风(影壁),跨负廊,通至二进露中埕。此产生内外之别,体现宾主、上下有序的礼制精神,担负着礼仪陈设、传达看守、驻马停辇等等古色功能。二进(聿修堂)原为木柱穿斗式,后重修改砌砖柱,土木屏垛、穿枋构件结构。设前后厅,前厅神龛、佛座,左龛口地面树张瑞图手书《永春李二道先生合祠功德碑文》一方(“二卿祠”移立)。后厅设扇面墙,木屏风垛(影壁)作门堂朝观三进,跨负廊通至三进露天中埕。三进(性余堂)殿堂与一进大体相似。整体结构古色古香,为古代住宅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形式,在中轴线上布置前中后三殿的建筑布局,起到严格的官邸内外功能区分作用。

按一般规制,中间3个大厅埕的两侧都有厢房“兀埜堂”的右侧只有一列房屋3个埕,而左侧却有两列护厝6个埕,因右侧是李氏宗祠,两屋之间只留下1米多宽的排水沟。左侧两列护厝用途很多.现在遗有石磨、土垅、石曰、踏对、风鼓(农村木制鼓风机),2个大埕各有1口水井,水井旁边有大石槽,护厝之外是一行树冠高大的荔枝、龙眼树。

从后厅可以出后门,后门的花岗岩石门框高2.5米,平时是不开的。出后门,有一个长度约32米,高度约3米的弧形“秀土”保护着这座规模宏大的大厝,年岁已久,保护墙也受到了部分损坏。

此外,古厝屋顶以平脊为主体,二进正脊配有脊兽、正吻,属双坡两注重合,屋面铺设板瓦装修,局部尚存原饰墨画。东衙古建筑结构风格,外观有着“老态龙钟”之势。仍为运用高度的古代建筑色彩成就的重要标志,是当今研究古建筑文化有相当高价值。

大厝门墙精美的石雕

有四个堂号开藻故居

永春县东平镇太山村溪口,太平李氏家庙左畔,有座称“东衙”的古大厝,该厝坐乾巽兼亥巳,据传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墙砖有刻字),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据了解,大厝占地一亩有余,面阔七开间,三进二天井双护厝,砖墙瓦盖,飞龙翘脊,中大厅顶高,厅顶原有《四省文宗》匾额。是兄弟进士李开藻的故居。

永春县李氏族人李端阳在其记者的资料中表示,大凡每座房厝只有一个厝名,而这座大厝却有四个,使人有些费解与惊奇。其名一是“聚绿堂”。意为在此可眺望四方,聚青山绿水于眼前。可见主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恋慕。二是“于野堂”。开藻自云:“吾不家于官”。表示主人对闲居生活的惬意。三是“性余堂”。主人天性爱好诗词。有诗文集数十卷行世,干脆命其诗集为《性余堂草》。四是“聿修堂”。“聿”就是拿起笔,“修”乃写文章,著作、搞学问,探索是好写文章的房舍,因此这四个堂号是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体现他的人生哲学、性格爱好,和理想追求,真是“号言志”。

据介绍,厅中所竖的《永春李二有道先生合祠功德碑》由李学曾撰文,张瑞图书丹。碑质为黑灰青石,精研细磨,雕刻细腻,书法俊逸,现收藏于永春博物馆内。。颂兄弟进士“两西布政”太仆寺卿李开芳,“四省文宗”太常寺卿李开藻两人,勋名并显于海内,功德并孚于乡人,其孝友得之家传,清白本之天性,居乡、居官其文章政事,烨然在世人之耳目,其功德翕然在乡人之口。而其弟李开芬,弃仕途而侍养,获御题《一庭孝友》,所以立祠为“二卿祠”,亦称为“三槐堂”。

相传,书画家张瑞图(号二水)和文学家罗屺(号一峰)曾一起到这里访问李开芳、李开藻兄弟。当他们信步户外,见山高奇秀,张瑞图遂即兴作楹句戏之曰:“户外一峰卓笔”。恰好不远处两溪交汇东去,罗屺略加思索答道“门前二水交襟”。两人均以对方号人联成句,状眼前景色,不觉相与鼓掌大笑,留下了联坛佳话。

另据知情人透露,侨亲在全面维新古大厝发现有开藻《性余堂草》诗集的木刻数块。

大厝内院

相关资料:

李开藻,字叔铉(一字叔玄,括号内编者注),李开芳从弟。年十九举于乡,与兄开芳同登(万历)癸未进士,授户曹榷关。以清白闻。典滇试。历山西、四川、山东、江西学政,五秉文衡,皆有声闻。父疾急。服阙,起南尚宝卿,晋太常卿,皆不赴。通籍四十年,受?仅八载。著有《性余堂草》数十卷,《酌言》十卷。士大夫称为鹏岳先生。他留下不少诗文,如《游永春魁星岩》,镌刻在魁星岩石壁上,诗曰苍树翠壁佛泉枯,落曰千峰半有无。红叶满关清罄发,白云犹闻鹳鹳声。寂厉空山曾卜筑,知君今已著潜夫。”

李开芳(1544—1622),号还素,人称“鹏池先生”,福建永春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两广藩臬、南京太仆寺卿,进阶大中大夫,勋资治少尹,正二品。他为官刚正淸廉,所至均有政声,“军民德之”,并祀广西名宦祠。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李开芳“善诗文工书法能丹青,字以篆隶见长,有李斯、程邈的遗风。”他著作颇多,《志书》18本、《福建通志人物传》、《永春县志续编》、《四灵山赋》等。《闽书》、《书学史》以及省、府等通志均收录其事迹,迄今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一些名胜古迹仍保留李开芳的摩崖书法石刻数处。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