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白海豚救江豚幼崽 王先艳所在的海洋三所白海豚研究小组,密切监控着厦门湾的白海豚的动态,出海路线有四条,东到大小嶝岛、金门、南安围头湾,西到西港、九龙江口,南到浯屿,北是同安湾。这4条出海路线所围成的海域便是厦门湾白海豚的活动范围。 出海要是运气好,还能遇见一大群白海豚,上个月出海的那几天,王先艳在西港水域,就邂逅了20多只白海豚,当时海豚正合作捕食,把鱼群赶得无处可逃。 海豚是社群性的哺乳动物,它们有些举动,例如海豚的救助行为,为人们津津乐道。2012年3月24日,王先艳出海,在同安湾就看到一群白海豚轮流用背部托着一只刚出生不久小江豚。 不远不近地跟着3个多小时,白海豚一直没有放弃,背着小江豚。后来起风了,海浪打起来,考察不得不结束。此后,考察中多次发现这几头背托小江豚的白海豚,只是都没有看到那头小江豚了。回到所里的王先艳,把这一难得一见的经历记录下来,发表在了美国海洋哺乳类杂志上,这一故事,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目前,国内对白海豚有研究的单位,除了海洋三所外,还有武汉中科院水生所,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广西钦州学院等。而福建、广西、广东等,都是王博士出差最常去的地方。 倘若遇到解剖白海豚,通常一天内就可以完成。王先艳会在不影响海豚做标本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取样。要先给白海豚做开脑术,从而判定,是否受人类炸礁等水下冲击波导致海豚脑血管破裂死亡。再看看海豚胃容物,是否会有塑料袋、游泳帽、瓶盖等奇奇怪怪的物品。白海豚在近海、内港活动,这一区域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人类随手扔进海里的物品,都有可能被好奇的海豚误食进胃里,难以消化而致死。 要了解海豚的食性,在解剖时,一定要看海豚胃容物中是否有鱼类的耳石。耳石就是耳朵里的钙化的石头,通过耳石的鉴定,能够判断海豚食谱,知道它平时都吃些什么鱼。 海豚搁浅成谜 海豚,这种海中“美人鱼”每一次的出现和搁浅,无不牵动着公众的双眼。海豚为什么会搁浅? 采访期间,王先艳也说起了目前学界对海豚搁浅原因推断形成的10个理论。 海豚搁浅是指海豚游至浅水处而不能游回水中或死后被水冲到岸边的现象。每年有许多海豚在世界各地搁浅,有死的,也有活的;有单个的,也有群体的,有生病的,也有健康的。 1.疾病论。海豚由于疾病缠身,身衰力竭而被冲到岸上,或者有意游到岸上以能顺利地呼吸。 2.摄食论。有些海豚的近岸摄食习性是造成其搁浅的原因之一。 3.返祖论。海豚系从陆生动物演化而来,演变到水陆两栖类型时,每当水中出现危险,就会逃到陆地躲避灾难。习性延续至今,结果造成搁浅。 4.救援论。海豚有互助的习性,若一头搁浅,其他同伴便会赶来相救,救过造成群体搁浅。 5.地磁论。地球磁场发生变化,导致海豚迷失方向,发生搁浅死亡事件。 6.回声定位论。由于疾病或遭遇暴风雨、地震等外力,回声定位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搁浅。 7.气候论。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洋流的变化可能造成海豚搁浅死亡。 8.污染论。因海洋污染而引起海洋哺乳类死亡。 9.向导论。有些海豚性喜群居,群中往往有一个成员担任向导。但该向导因种种原因上岸搁浅时,其他个体也会紧随其后,最终导致群体搁浅。 10.自杀论。鲸豚类的脑十分复杂。它们是有相当智慧的动物,在某些绝望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自愿搁浅的形式表现出来。 |